聽電影│01篇《瘋狂麥斯:憤怒道》,影+音的最佳典範

『電影是由一半的畫面和一半的聲音所組成』,美國電影人大衛林奇如是說。因此看電影,若也懂得聽電影,觀影感受又會是另一種體驗。 【聽電影】專欄,第一篇要和大家聊聊的是《瘋狂麥斯:憤怒道》。
2015年,兩座奧斯卡最佳混音的贏家克里斯•詹金斯(Chris Jenkins)憑著《瘋狂麥斯:憤怒道》又摘下了一座榮譽。至今他已為超過180部影視作品擔任混音,代表作包括《駭客任務》三部曲。同年《瘋》以風馳電掣之姿,橫掃了奧斯卡金像獎的其它8座獎項。
在這部電影裡,為了讓人感覺武裝運輸車是活生生的巨物,音效師採用了巨型動物的嚎叫聲,比如鯨魚,靈感源自文學名著《白鯨記》。除了每部卡車的造型都千奇百怪之外,它們還擁有獨特的聲音,充滿個性。當魚叉刺中武裝運輸車的時候,你可以聽見它的哀嚎;當卡車不支倒下的那刻,油盡力竭的引擎聲,其實是由熊和巨鯨混合而成的聲效。
“我們想製造一種空洞但不缺韻律的音效,以創造孤寂和虛無感。”詹金斯說。雖然觀眾未必留意得到所謂的孤寂感,但聽起來,音效師可說是用聲音來寫詩的創作者。
拍攝期間,收音師與音效師已經帶上全副武裝,與攝制團隊一同埋首非洲北部的沙漠,苦戰六個月,為求在現場收錄更多實況音效,以便日後使用或更改。在那種黃沙萬裡的荒漠之地攝制賽車追逐片段,除了拍攝困難之外,如何不被現場的引擎聲幹擾,而同時收錄多名角色的對白,難度同樣艱巨,但團隊最後還是克服了種種難題。
多場高炎的爆炸場面,僅是一鏡到底,不再重拍,所以收音師的壓力也可想而知。技術細節就不深究了,反正他們必須找到最正確的位置和麥克風,好將洶湧懾人的爆炸聲給錄下。
這部長達兩小時的公路電影,全片咆哮不斷,但它絕非一部僅止於喧鬧的動作片。唯有擁有一組上乘的影音組合,方能夠仔細詮釋當中如雷貫耳的引擎聲,還有那沙漠颶風撕裂金屬戰車的力量。
由原始擊鼓密布成交響樂般的進行曲,則需要一組能夠準確傳達那份張力的喇叭。當車隊由左自右連環爆破的時候,特別能夠顯現環繞聲效的定位感。
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相信會對其中身穿鮮紅皮衣,高站於車頂的搖滾吉他手留下深刻印象吧?就像古代出兵迎戰時,藉由擊鼓提升士氣,他火力十足的電吉他顯然使追逐場面生猛許多。
如果沒有混音師的細心設計,《瘋》很可能流於一部吵雜不堪的電影,因為在大部分的追逐場面中,機器咆哮著,人們搖旗吶喊著,聲音可說來自四方八面。所以如何有層次的製作當中的音效,讓我們獲得聲效的快感,是十分考驗混音師的功夫的。有時候,熒幕的焦點不僅來自畫面,而是由聲音作主導,告訴觀眾該往哪裏看,你可留意過?
導演喬治米勒希望讓聲音說故事,他向混音師要求音效之間的轉接做到宛如流水行雲,讓觀眾把註意力放在聲音上,從而帶動故事前進。
主角麥斯是個有故事的人,瘋狂的經歷令他的腦袋裡出現自言自語的人物,時刻與自我抗衡。從突破內心那把沙啞的聲音,再到麥斯把註意力放回現實世界,當中的音效轉接頗為扣人心弦。
電影末段長達20分鐘的追逐戰,一切趨向白日化。追兵呼喝著,鐵器碰撞著,罡風呼嘯著……所有聲音都參雜其中,卻顯得毫不含糊,鏗鏘有力,活似一段互有攻守的搖滾曲,既有張狂之處,也不乏低迴之時,好讓觀眾的耳朵得到歇息的機會。
你和我們一樣對音響有所追求嗎? 《瘋》會是你測試環繞音響系統的最佳選擇。 (知名音響網站whathifi挑選的10大最佳測試環繞音響的電影之一)。
Cover Image: Warner Bros.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