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影 | 03篇《波希米亞狂想曲》:三聲有幸

2018年《波希米亞狂想曲》在全球各地電影頒獎禮大放光芒,不僅摘下最佳男主角和最佳電影,也奪得奧斯卡最佳音效、最佳混音的雙料榮譽。飾演靈魂人物的雷米馬利克(Rami Malek),徹底詮釋了佛萊迪墨裘瑞(Freddie Mercury)的神韻,銀幕上幾可亂真,而身在幕後,為電影發聲的音效與混音組合,為讓主角在每一幕的聲音都具備說服力,則傾盡了心血。畢竟,皇后合唱團是偶像的偶像,舉世知名的天團,人們很容易將演員與真實的墨裘瑞作比較。
雷米本人的聲線尚算可以,但要達到墨裘瑞那收放自如的美聲,絕對大有距離,因此製作組找來真正能唱的加拿大歌手,替大部分非現場演唱的場面配音。整部電影流暢地混合了墨裘瑞、雷米與歌手的三道聲線作配音,因此非常講求混音師妮娜哈史東的嫻熟技藝,以達到我們如今看來天衣無縫的效果。
想當然,如果雷米說話的聲線與歌唱時差別太遠,肯定會讓人瞬間出戲,這時採用墨裘瑞與歌手的配音就對了,但為求完美貼近原聲,混音師必須將墨裘瑞生前所遺留的音檔全部聆聽個遍,以便萬裡挑一,派上用場。天知道他們究竟花了多少功夫去完成這項壯舉。
電影高潮部分,正是重現85年那場Live Aid萬人演唱會。坐在銀幕前的你,能夠感受優質揚聲器發出萬人同時鼓掌起哄,同時高呼We will rock you的震撼。為求達到這種震撼,音效組絕非僅僅重用舊音軌那麼簡單;雷米聲嘶力竭演唱了十五天,嘗試無數回,方完成長達20分鐘的名場面。另外,混音師幸運地獲得皇后支持,提供他們多支原裝錄音使用,重聽墨裘瑞和臺下觀眾互動大呼Ay-oh!展現了巨星現場演唱的風采。
就算在今天,樂迷也間接為電影奉獻了他們的掌聲。趁著皇后到倫敦舉辦演唱會期間,團員號召臺下的樂迷們一起隨著歌曲的節奏鼓掌,好讓電影製作組透過22組麥克風錄下真實的的掌聲,而並非採用任何罐頭音檔,畢竟一百人同時鼓掌,相比一萬人同時鼓掌的力量,並非電腦能夠刻意模仿出來的。
關於如何重現一場撼動人心並寫實的演唱會,《波希米亞狂想曲》向業界展示了一次高水準的示範。坐在揚聲器前的觀眾,也將感受到置身其中的震撼。
令人無法想像的是,混音師連雷米的呼吸聲和每個動作都一絲不茍的照顧周全,最後將這些細節全部與墨裘瑞的“遺音”結為一體。所以說,主角雷米讓人驚艷的演出,背後其實少不了混音師的努力,賦予他聲音的靈魂與魔力。
妮娜甚至將他們調整音軌的細膩程度比喻成“腦科手術”。正因如此的巨細靡遺,才讓他們擊敗其他實力強勁的提名電影,奪得奧斯卡雙料榮譽。
製作組透過巧妙的方式,讓全球的皇后樂迷都能參與電影。只要進入PutMeInBohemian.com 網站下載特定的程式,並跟著歌詞高唱皇后的經典歌曲,然後分享上網。 Live Aid演唱會不是有個萬人大合唱的場面嗎?混音師就是收集了成千上萬來自樂迷的錄音,混製成電影裏的Live Aid場面,於是樂迷們彷彿有了穿越時空與墨裘瑞大合唱的機會,這份心思可謂動人。
Cover Image: 20th Century Fox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