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 | 不只是南韓的HYUKOH,是世界的HYUKOH

HYUKOH。無論是關注獨立音樂或是KPOP的聽眾都會聽過的樂團名稱,站在一個十分巧妙的交點。1月底他們發行了最新EP《through love》,也為了他們即將展開的世界巡迴做暖身。這張專輯他們迎來了曲風的轉捩點,歌詞也多改為英文,語句重複,但也因此解放了樂器與曲風的豐富度。
若你沒聽過他們的音樂,讓我做個簡單說明。HYUKOH是來自韓國的獨立樂團,由主唱兼吉他手吳赫、吉他手林賢帝、鼓手李仁雨、貝斯手任童健所組成。團名的由來很簡單很暴力,就是主唱吳赫「Oh Hyuk」韓文唸法的前後對調而已。
他們在2014年9月發行了首張EP《20》,在韓國的獨立音樂重鎮「弘大」累積了知名度後,參加了韓國電視節目《無限挑戰》後一夕爆紅。他們的曲風多變豐富且不受限,將流行與獨立間的尺度把玩得非常好,再加上主唱粗獷中又帶有一絲溫順與溫柔的特質,讓HYUKOH在音樂性上已經有優秀的基底。但真正讓他們受歡迎的主因之一,是創作主腦吳赫在歌詞上的撰寫,總以青春的躁動以及對抗自我不安出發,讓聽眾產生廣大共鳴。外表冷漠,內在情感奔騰,音樂的曲風帶有西洋元素卻又有韓國的流行感,也怪不得能夠迅速在韓國走紅。他們正印證了韓國年輕族群嚮往中的樣子。
他們甚至受邀到台灣金曲獎演出,並製作了NETFLEX 2019年《罪夢者》的主題曲。
但這張EP《through love》,可能不是過去你所熟悉的HYUKOH,這張EP甚至不再以過去HYUKOH專輯以年齡的方式做命名,原先聽眾都以為這張會叫「26」但並沒有,一改套路變成了《through love》。
最大的改變,首先是在於歌詞的訊息量,跟過去相較少了非常多,整張專輯攤開,歌詞可能不超過50句,大多都是不斷重複的字詞,說是歌詞更像是IG的兩三行字一樣,要體會的內容已經超越歌詞本身,歌詞存在的意義更像是引子或者烘托,只是為了要讓你進入歌曲和音樂的契機而已。
說到歌詞,這張EP的另一點變化在於,歌曲中的歌詞大多都是英文歌詞,六首歌裡只有兩首以韓文歌詞為主。可能這是為了要接軌世界,展現HYUKOH進軍全球市場的野心,但也或許是為了接下來即將展開的世界巡演做準備,用重複不斷的歌詞,降低歌曲傳唱難度(但說真的整張也沒有要讓人跟著唱的意思)。
歌曲變得更加以音樂的整體呈現為主,把主唱吳赫強大的演唱魅力給放到歌曲相對來說很後端的位置,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這裡說的不單是調整vocal跟樂器的音量比重,而是在歌曲本身撰寫的出發點,就是把vocal給當成歌曲中的其中一種表達器具而已,此舉相當大膽。當然目前看網路評論難免有出現不太能接受這種改動的評論,但這無疑更增加了HYUKOH音樂上的廣度,在曲風的類型,與每一種樂器的表達張力上,都比以往的作品更豐富&大膽了許多,這是一種無比的勇氣和挑戰。
HYUKOH令人意外的在這張專輯像是投出了一個變化球般,要來試探聽眾對他們的接受度。從出道至今他們便沒有害怕變動與挑戰,他們始終都充滿著變化,我也想無需要在此刻對他們提出質疑,需要做得更像是聆聽他們在專輯中帶來的改變和訊息是什麼,願意不斷的挑戰和改變,並且讓每項樂器在這樣的全新曲風中緊密的結合,讓整張EP聽來像是一整首26分鐘的單曲,是我最喜愛的地方,等不及要看HYUKOH今年在台北的演出了!
Cover Image: Han Myung-Gu / Contributor
文 / 米鹿
是部落客也是Youtuber。自2013年起在報章雜誌&網站著有音樂評論文章,曾採訪張學友、陳奕迅、李榮浩等近百位歌手。關注中文與KPOP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