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 | 揀選2020必聽十大華語專輯

今年的唱片市場,有許多的發片、演出計畫都被疫情打亂了節奏,但還是充滿著許多優秀作品。以下這10張專輯都有一個共同特色,無論是來自大體系的唱片公司,或獨立製作,歌手本身都參與了專輯整體的規劃製作,過往由唱片公司主導企劃方向的作法,趨於少見。歌手從自身出發,發想專輯概念,衍伸到音樂製作,讓聽眾能直接的感受到歌手本身的性格與價值觀。
1 - 吳青峰《冊葉一:一與一》
你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形容這張音樂作品:吳青峰的第二張個人專輯、歌手翻唱自己寫給他人歌曲的專輯等。但我個人會這樣形容:這是一張能聽的現代詩集。《冊葉一:一與一》是青峰在拿下金曲獎男歌手後推出的作品,把之前寫給音樂劇以及其他歌都拿回來重新編曲演繹,諸如寫給楊丞琳的〈年輪說〉、寫給林宥嘉的〈一點點〉都收錄在此。
賞玩這張專輯的方法有很多,光是試著比對青峰自己在詮釋歌曲時,和原曲的演繹有何不同,就會充滿趣味,而如果更近一步去思考為何青峰會自己把歌拿回來的時候,需要在段落、編曲上作出這些改動調整,那就是更深一層的趣味,就如寫給蔡依林的〈迷幻〉,從原本的舞曲感,在這專輯裡竟搖身一變,呈現一股彷帶有實驗性質的獨立搖滾樂團所演唱的曲目,真的很有趣。
專輯裡同時有大量寫給劇場的詞作,這些詞的濃密度個個不懷好意,看青峰脫離作詞人身份,如何去消化咀嚼判斷,且再度演繹他人如新詩般的詞,也是一場精彩的解題秀。
而最後要提醒,這張專輯狂妄之處在於原本讓人以為只有收錄8首歌,等到專輯發行前又無預警宣布其實是16首。本專輯搭配演唱會、MV等概念賞析又會有不同樂趣,請自行體會。
2 - 田馥甄《無人知曉》
田馥甄的第五張個人專輯,同時也是田馥甄離開華研自立門戶後,所端出的第一張作品。這張專輯絕對不是一張好入喉的大眾化流行音樂,而是需要反覆咀嚼,承載著田馥甄對於當下的年紀、生活狀況反思的個人散文。專輯製作極其精雕細琢,專輯的裝幀、封面和數首MV的拍攝也傳達著獨具一格的細緻與哲思感,回到歌曲本身也是如此,每首歌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自我辯駁或反思:懷疑、肯定、墮落、失落、自信或喃喃自語。田馥甄依舊尋求著在流行音樂工業與小眾音樂間最平衡的那個點,用這樣精緻的工法,述說著他在日常裡對自我的反思、日常的觀察。這或許是田馥甄離金曲獎最近的一次。
3 - 楊丞琳《Like a Star》
這是楊丞琳出道20週年的作品,也是他第12張專輯。從上張專輯《刪·拾以後》楊丞琳全面主導專輯走向後,明顯可以聽出她力求音樂風格的突破,到了今年的《Like a Star》這個轉變的輪廓更為清晰明顯。大膽採用R&B/Hip-Hop風格濃厚的兩位製作人米其林與剃刀蔣,作為音樂製作統籌,甚至仔細一看你會發現母帶後期處理製作人還是OZI,這也宣告了整張曲風朝向了現代R&B/Hip-Hop的風格靠攏,整體選曲、編曲、混音處理上都是如此,我個人是蠻喜歡楊丞琳在這樣的風格下呈現的慵懶且富有魅力的成熟聲線。
最精彩的是專輯的點題曲〈Like a Star〉,在這首由李榮浩擔任製作人的歌中,歌曲點題了楊丞琳出道至今20年戲劇、歌曲、綜藝,多棲生涯更深刻的意義。當中一句:「幾十年去換一點點成就」搭配堪稱楊丞琳人生快進縮影的MV,張力十足,聽完很難不動容,會在心裡為所有陪著我們長大成人的藝人們起立鼓掌。
4 - Yellow《浮世擊》
如果你還不認識Yellow,那這可能會是這篇文章帶給你最大的收穫之一。這是一個樂團,首腦是主唱兼詞曲創作人黃宣,而他則是近年無論在製作、現場演出、編曲能力,甚至個人穿衣品味,都全面獲得壓倒性好評的全能型創作音樂人。
Yellow的風格遊走在揉捏了Jazz、Neo-soul、Funk、Rock、R&B及前衛電子聲響,不是我偷懶不濃縮成更精準的形容詞,而是他們的音樂我的確只能這樣形容,編曲複雜豐富但滑順,搭配上黃宣情緒濃烈技巧到位的嗓音,這是你無論再重播多次都能找到新鮮細節的專輯。
5 - 蛋堡《家常音樂》
自2014年《你所不知道的杜振熙之内部整修》,這是蛋堡睽違7年的作品。這7年間蛋堡成為人父,成為人父之餘只能用柴米油鹽醬醋茶之餘的時間進行創作。這樣一張專輯,對應著歌手自身的生活妥協、轉變以及重新找到創作的方向。整張專輯以宅錄的方式完成,對比現今逐漸精緻化工業化走向的嘻哈音樂,蛋堡這張《家常音樂》就完全是他一步一步自己生產出來的,專輯四處瀰漫著一股濃厚的手作感,就如同著為了發行這張專輯所成立的唱片廠牌「任性的人」,極其任性,到現在也沒數位上架。
6 - 李友廷《如果你也愛我就好了》
看李友廷在選秀節目《聲林之王》S1拿下冠軍,轉眼間已經是快兩年前的事了,終於,他在2020年底之前發行了個人的第一專輯《如果你也愛我就好了》。在台灣樂壇近年R&B / Hip-Hop浪潮大興的這兩年,李友廷擺在這也能說是一種,木吉他彈唱創作歌手路線的復興返攻代表。
專輯半張以溫柔細膩的情歌為主,另外一半則是拿出了他古怪童趣的一面,除了以前寫過的〈吃什麼〉、〈麥香魚〉,這次則有〈山西刀削麵〉,認真沒想隱藏自己愛吃的一面。在聽到專輯前,一度有點擔心照李友廷過往的創作風格,在現在的市場會炸不出聲量,不過這次端出的同名主打〈如果你也愛我就好了〉,真狠狠打臉我一波,在李友廷原本就擅長的吉他架構下,達成了副歌洗腦、編曲氣氛炸裂、情緒甚至帶有些痴狂、歇斯底里的一面,是個非常成功且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7 - E.SO《靈魂出竅/Outta body》
今年討論度最高的專輯之一,讓市場見證了E.SO獨立於頑童的可能性,跑遍了各大精品活動、音樂祭,也讓E.SO正式收割了行走賀爾蒙的稱號。說了好久的E.SO單飛專輯,以Chill為最高原則,倒不是過往熟悉頑童的聽眾所預估的「夠兇」、「技術流」,專輯帶有海島氣氛、R&B元素,此外瘦子也加入了大比重的演唱部分。就結果而論,這張專輯成功形塑了E.SO在單飛之後的藝人形象:時尚、自信、自在、性感。
8 - 黃明志《亞洲通才》
這是黃明志七張「亞洲」系列的最後一張專輯《亞洲通才》,我非常佩服這張專輯的企劃與執行。這次的專輯重點在於「致敬」,在專輯中大量致敬了黃明志成長過程中影響他,甚至說影響亞洲流行音樂文化的代表歌手。更簡單來說,就是專輯中黃明志模仿了伍佰、劉德華等人的唱腔,在這張專輯中製作了12首、12種不同的經典曲風。看黃明志如何拆解重組這些音樂元素,並運用自己對於話題、MV影像、音樂製作的才華,在YouTube與網路上帶起一波又一波的討論,是這張專輯我個人認為最有趣的地方。
9 - 林俊傑《倖存者》
這是JJ林俊傑第14張專輯的「上半部分」,以雙EP的概念發行。近年JJ出專輯的題材跟格局都越來越宏大,延續上一張《偉大的渺小》部分概念,這次以“平行時空”為專輯的核心概念,從概念文案上來看,會讓雙EP有些互文、互相詮釋的概念出現。網傳這張專輯大多歌曲是2019年時JJ去紐西蘭旅遊時寫下的,因此整張專輯聽起來都有種寬廣開闊、天空晴朗之感。
這張《倖存者》EP中JJ對於自身音色的掌握、聲音技巧,已達爐火純青的地步,編曲也力求壯麗,多首曲目都使用豐富且帶有弦樂的編曲方式,增添了歌曲的厚度與氣勢。
目前下半部分的EP,只釋出了〈While I Can〉、〈Not Tonight〉,兩首歌都加入了大量的電子元素,力求貼近西洋流行音樂規格,整體呈現為何,令人期待。
10 - 五堅情
除了上述9張專輯,這邊想特別提及,自綜藝節目《娛樂百分百》集結成的五人男子組合五堅情,成員有:陳零九、邱鋒澤、黃偉晉、賴晏駒、婁峻碩。五人因節目的狼人殺遊戲單元而熟識,之後透過5人間的各種排列組合、跨刀合作,在今年內推出了多首合作歌曲,包括〈天黑請閉眼〉、〈兵變〉、〈All Day〉等。五人各自擅長不同領域,卻透過節目與社群網路的曝光,在2020年快速竄紅,並各自發行了自己的音樂作品。
他們並非透過唱片公司的企劃而形成,所以在互動上更給人自然親切的感覺,且陳零九、邱鋒澤、婁峻碩都有自己完成音樂作品的能力,更能夠略過傳統唱片工業製作流程,自行抓住話題熱點完成歌曲,並密集透過Instagram、YouTube、實體活動與觀眾接觸,是今年竄紅最快的組合,不可不知。
Cover Image:Alamy
文 / 米鹿
是部落客也是Youtuber。自2013年起在報章雜誌&網站著有音樂評論文章,曾採訪張學友、陳奕迅、李榮浩等近百位歌手。關注中文與KPOP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