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韓流 | 黑裙子(The Black Skirts):無法不淪陷的K-indie樂團

只要聽一次就行,黑裙子(The Black Skirts)那有點濕黏、迷幻的聽感,不知要飄去哪,卻又疑似近在你耳邊低聲呢喃的嗓音,就好像迷霧遠方的男子,每個時期的歌都像不同的人,明明在你眼前,但總看不清楚性格,因此吸引你再多聽幾次,如同深不見底的漩渦。
本次將介紹一組韓國的「一人獨立樂團」,The Black Skirts。韓文寫法是「검정치마」,中文則直翻叫做「黑裙子」。這樂團原先是2004年在美國紐約組成的三人龐克樂團,但目前唯一的固定成員,則只有韓裔美籍的「趙休日」一人,並身兼多職:創作、演唱、演奏、製作等,皆一手包辦。其餘的現場演出樂手與成員,則沒有固定。
黑裙子自2010年正式在韓國出道,至今12年,專輯的作品卻不多,趙休日的創作節奏較為緩慢,至今只推出了四張專輯與數首單曲。特別的是,2022年,在作品數不多的前提下,趙休日邀請了盧廣仲進行合作,兩人以跨海遠距的方式,完成了一首單曲〈DREAM LIKE ME〉。
因此我還特別爬了韓國的新聞跟評論,看到大多的留言是「第一次聽到這位盧廣仲的聲音呢,沒想到他的粉絲比趙休日還多」,深究合作淵源,各家新聞稿則表示,是趙休日主動邀請盧廣仲小隊長進行合作,對詳細原因並沒有深究。但有趣的是,在網路上查閱關於黑裙子的介紹,多年前就有樂迷認為兩人長得有點神似,或許是因為這種緣分,才勾起了合作念頭也說不定。
趙休日於十多歲時就與家人一同移民至美國,在美國柏克萊音樂學院唸了幾年,中途退學後,曾有一段時間於美國進行演出活動。他曾回韓參加音樂競賽但沒闖出名氣,最後回到美國製作了《201》專輯,並回到韓國發行。這張專輯一舉打響了黑裙子的名聲,也讓趙休日正式於韓國首爾弘大一帶進行獨立樂團活動。
弘大是韓國獨立樂團的聖地,最接近的譬喻像是台北的西門町,有各式各樣的年輕文化、酒吧、潮流店、古著店、Live House等等,也是韓國獨立音樂的聖地,而黑裙子發跡的年代,剛好正是韓國獨立樂團風潮正準備崛起的時候,據說有段時間,弘大大大小小的店家,都播著黑裙子的歌曲。
黑裙子的幾張專輯可能音樂年份跨得遠,彼此間的風格也有些許落差,第一張《201》非常洋派,帶點可愛詭異與嬉皮感。這張專輯收錄的作品是早期趙休日在美國的創作,因此會聽見較多的青年感與可愛感。
第二張專輯《Don't You Worry Baby (I'm Only Swimming)》發行於2011年,則記錄著趙休日從美國回到韓國竄紅的轉變,以及當時對於韓國音樂產業的不滿與失望。接著時間就快轉到2017年的第三張專輯《TEAM BABY》。從這張專輯開始,趙休日的嗓音更為成熟、離開了前兩張時不時出現的童稚,有時也會聽見他刻意把自己的嗓音處理得較溼黏、空間感加重。這張專輯的封面來自父母的結婚照,同時也催生出了黑裙子目前在串流平台上播放次數最多的歌曲〈EVERYTHING〉。
2019年的第四張專輯《THIRSTY》,整體聽來會力道更重,歌曲節奏也放得更緩,更像是一杯成年烈酒,需要慢慢喝,慢慢入喉,於深夜品嚐尤佳,也出現更多如〈EVERYTHING〉的緩慢呢喃曲目,像是〈Blood and thirst ( king of hurts )〉,同時也加入了更多音效與聲響設計。
或許是因為創作年份跨得廣,一系列聽下來,有種見證黑裙子從男孩成長為男人的歷程,越靠近現在的曲目,越有種滄桑味。
和落日飛車是好友
趙休日最初在韓國走紅,是因為它獨特的「洋派」音樂創作,混合了新潮與復古(是的,難怪會是落日飛車的好朋友),值得一提的是,趙休日的歌詞創作也特別的直白,不避諱使用大膽且帶有性暗示意味的歌詞。有一派說法是,趙休日從小移居美國,所以他寫歌詞是直接用英文寫,再轉譯成韓文,才會有這樣的呈現。也因此有些歌曲是被韓國列為19禁的。
另外,趙休日近期也爆發出了厭女爭議,如〈섬 (Queen of Diamonds)〉一曲中,黑裙子走進了派對,造成了女生嫉妒的戰爭,或另一首〈광견일기(狂犬日記)〉,描寫性交易的過程中,過為露骨等,在韓國掀起一陣議論,但有時這樣的直白創作,同時也形成了黑裙子的歌曲獨特個性。
有些神秘、有些隱喻,極具個性、偶有爭議、在溫吞與躁動間搖擺不定,卻又時不時會出現一首你不用聽懂韓文,也會被直擊心臟的動人情歌,我想這就是黑裙子的魅力所在。
Cover Credit:The Black Skirts
想探索更多K-Indie?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韓國優質音樂
文 / 米鹿
是部落客也是Youtuber。自2013年起在報章雜誌&網站著有音樂評論文章,曾採訪張學友、陳奕迅、李榮浩等近百位歌手。關注中文與KPOP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