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症 | 2020年終爵士回憶錄:那些你必須知道的聽爵大事

2020是個多事之年。年初的世界還如常運行,社群網路上依舊充斥著音樂家們四處巡迴的照片。不料未過三月,從音樂家們幾乎搭不上封城前最後返國班機的慌亂開始,迄今展演場地、音樂節、音樂營均完全停擺,《當地球停止轉動》(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的電影片名對於音樂人來說,霎時成為真實的惡夢。也因此,今年的爵士回憶錄,幾乎全與疫情相關。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瞧瞧爵士圈的年度事件。
1. 疫情下的爵士音樂世界
在封城的情境下,首當其衝的當然是以巡迴為主要收入的音樂家。部分幸運者本已靠著教學網站深耕網路教學,但不少以往只以演出維生從不授課的音樂家則受害甚深。名氣大者如鋼琴大師奇克·柯瑞亞(Chick Corea)順勢一口氣推出專屬教學網、Podcast以及數位教學書籍,以累積的名氣在無法巡迴之際另謀出路。然而名氣不響者,則得三不五時在社群網站上發出「我有空檔,快來找我上課!」的貼文,冀求以教學獲得經濟來源。
仍想演出者,則只好寄託希望於網路直播。疫情剛爆發時,一群音樂人發起「Live From Our Living Room」活動,以自家客廳為場地,直播付費的演出、大師班與講座。隨著時間拖長,主事者疲於繼續籌畫,開始慢慢停擺。
其他眾多獨立作戰的個體戶則自行開起直播,有的須購票「入場」,有的則以抖內(donate)方式進行。有趣的是,下半年起鋼琴手丹·泰普菲(Dan Tepfer)開始採用一個稱為JackTrip的軟體與其他音樂家在各自家中進行二重奏直播,據稱幾乎沒有任何延遲,或許對於音樂家來說是個好消息吧?而許多在紐約打拼的音樂家,因無事可做紛紛返鄉。原本聚集世界頂尖人才的爵士首都紐約,現在也人去樓空。
舉辦現場演出的展演空間是另一個受害者。在上半年,連名氣最為響亮、歷史最為悠久的紐約場地Village Vanguard,都傳出財務告急,另一間較有Indie氣息的場地Smalls Jazz Club則靠著流行搖滾知名歌手比利喬(Billy Joel)捐助30萬美金以及死忠支持者的捐獻下支撐到現在。
不少一息尚存的紐約場地都轉型發展網路售票音樂會,著名的紐約Blue Note在10月推出多場線上音樂會,主打亮麗的畫質與運鏡。Village Vanguard的線上音樂會則多以黑白畫面呈現,音質則是讓人驚豔。Smalls Jazz Club相較前兩者陽春許多,連直播都維持一貫的獨立風格(註1)。
無論如何,疫情之下如何求生存,不論對音樂家個人或是展演空間的經營者而言都是考驗。如果大家想聽聽好音樂給予支持,不妨參考以下本人的推薦:
2. 辭世的爵士大師們
今年由於疫情的緣故,不少年長的爵士大師病故,離我們而去。其中,薩克斯風大師李康尼茲(Lee Konitz)、鋼琴大師艾利斯馬沙利斯(Ellis Marsalis)以及小號大師華連斯羅內(Wallace Roney)是特別令樂迷感傷的幾位。
李康尼茲年事已相當高,但92歲的他其實還活力無窮。出身於以盲人鋼琴家列尼崔斯坦諾(Lennie Tristano)為首的著名Tristano School學派,他與歷史上諸多大師都曾合作過,生涯最早的亮點莫過於和小號大師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錄製的《The Birth of the Cool》。
漫長的音樂人生中雖然幾乎以演奏爵士標準曲為主,但是他秉持著絕不重複的概念努力將老歌賦予新意,未曾停歇巡演的步伐。若非病毒肆虐而帶走他的生命,相信還可以再戰多年,相當使人惋惜。身為爵士首屈一指的馬沙利斯(Marsalis)家族大家長,艾利斯在紐奧良地區不僅教育出80年代以來爵士樂最頂尖的兄弟檔布藍佛(Branford)與溫頓(Wynton),也栽培出多位迄今在樂壇引領風騷的好手。
若說爵士圈能夠有如今的生氣蓬勃,艾利斯絕對功不可沒。85歲的他也一樣精力驚人,每隔兩三年不間斷地推出新作品。四月初驚傳噩耗,爵士圈一片哀悽,都悼念著這位和藹慈祥的老爺爺。羅內是這幾位大師中最年輕的一位。59歲的他,在初出道時跟隨邁爾士戴維斯多年,堪稱是其唯一嫡傳弟子。既有精湛的技巧,也有迷人的音色,羅內傳承恩師追尋多樣音樂風格的企圖心,從後咆勃(Post bop)、M-Base(註2)到饒富電子聲響的融合爵士無所不包。無奈造化弄人,羅內在依舊是音樂巔峰狀態之際撒手人寰,是爵士樂壇的一大損失。
3. 鋼琴大師凱斯·傑瑞的沉痛告白
以獨奏與三重奏聞名全世界的鋼琴大師凱斯·傑瑞(Keith Jarrett)在數年前停止演出,此後音信杳然,無人得知其去向。直到幾個月前,知名樂評Nate Chinen才發表文章,描述傑瑞接受他的訪談,公開他因病而遁隱的秘密。傑瑞自述他在數年前因為連續兩次中風導致左半邊身體麻痺,迄今仍不良於行,也無法好好持物。
90年代中期,傑瑞即已因為壓力造成的肌肉僵硬病症而休息好一陣子才復出,但此次的病症恐直接宣告他鋼琴演奏生涯的終結。在諸如專輯《The Köln Concert》、《Standards Live》、《My Song》的絕美琴聲,或是《Fort Yawuh》、《The Survivors' Suite》的冒險精神,都將成為無法再現的傳說。雖然對於樂迷而言,心目中的經典不會動搖,但對熱愛鋼琴而投注一生於其中的傑瑞來說,肯定是難以接受的人生關卡。
4. 查理帕克百年冥誕
今年是薩克斯風大師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的百年冥誕。人稱菜鳥(Bird)的帕克是因發明咆勃(Bebop)而隻手扭轉爵士樂前進方向的超級大師。以往在遇上如此級數的爵士巨人冥誕時,爵士樂圈莫不群起慶賀。然而今年疫情之故,國外僅有音樂家們各別獨自在家錄製幾首帕克的曲目聊表心意,本已排定的大型音樂會皆已取消。帕克天上有知,或許也會倍感落寞吧?唯一能以現場演出為之祝壽的,大概只有防疫成效極佳的台灣由兩廳院在8月舉辦的系列活動而已。
帕克的錄音在網路上俯拾皆是,在此不再額外推薦。但如果你沒有參加到台灣在8月的「鳥事」,也想聽聽其他音樂家怎麼玩帕克的曲目,不妨來看看我推薦的幾張致敬專輯,認識一下這位爵士名人:
1. 史帝法諾迪巴提斯塔Stefano di Battista《Parker’s Mood》
2. 洛伊‧哈葛羅Roy Hargrove《Parker’s Mood》
3. 洛伊‧海恩斯Roy Haynes《Birds of a Feather》
4. Walking Distance《Freebird》
5. Rudresh Mahanthappa《Bird Calls》
5. 年度10大專輯推薦
講了這麼多爵士樂的現況,似乎沒有太多好消息。沒關係,儘管無法巡迴宣傳,今年爵士樂的產出並未停步。在最後請容我介紹幾張個人心中的年度愛盤以及極短簡介,讓音樂來撫慰大家無法出國聆聽現場的心:
派特麥席尼Pat Metheny《From This Place》:
吉他大師如電影配樂般磅礡的鉅作
威爾文森Will Vinson《Four Forty One》:
薩克斯風好手與四位鋼琴名家的合作
柯特羅森溫克爾Kurt Rosenwinkel《Angels Around》:
吉他大師使人折服的經典曲目三重奏
Tropos《Axioms // 75Ab》:
新銳樂團向前衛大師Anthony Braxton的精采致敬
瑪莉亞許奈德與布魯塞爾爵士大樂團Maria Schneider Orchestra《Data Lords》:
當今世上最棒的大樂團最新力作
里蘭哈瑪斯漢Tigran Hamasyan《The Call Within》:
將電子、搖滾、爵士冶於一爐的超技鋼琴手
萊諾路耶克Lionel Loueke《HH》:
吉他名家以獨奏吉他向恩師鋼琴巨匠Herbie Hancock致敬
本·文德爾Ben Wendel《High Heart》:
最受矚目的薩克斯風好手首度加入人聲的精湛演出
威爾文森、吉拉德哈賽曼&安東尼奥桑切斯Will Vinson, Gilad Hekselman & Antonio Sanchez《Trio Grande》:
沒有貝斯一樣行得通,薩克斯風、吉他與鼓的奇異組合
林肯中心爵士乐团 & 溫頓馬沙利斯 Jazz at Lincoln Center Orchestra & Wynton Marsalis《The Music of Wayne Shorter》:
以大樂團編制詮釋傳奇作曲大師的經典
(註1)實際上在疫情前,Smalls Jazz Club在這10年間就已經會不定時直播並放在Youtube提供觀看,有的則需收費才能觀賞,確實是十足超前部署。不過可能缺乏經費,疫情爆發後器材並未提升,畫質與音質仍然不算很好。
(註2)80年代末起以薩克斯風手史提夫柯曼(Steve Coleman)為首的音樂風格,揉合極複雜的節奏、放克音樂與暗沉的聲響色彩。
Cover Image:William P. Gottlieb/Ira and Leonore S. Gershwin Fund Collection, Music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文 / 林華勁
希冀將大眾拉進爵士世界的重度爵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