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症 | 葛萊美最重要的5張爵士專輯

1959年開始設立的葛萊美獎堪稱是音樂界的最高殿堂,而自開辦起就設立的年度最佳專輯(Album of the Year)更是不分樂種的最高榮譽。爵士樂在葛萊美獎設立之初仍屬流行的樂種,也因而在60年代得見許多爵士音樂人奪得殊榮。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1965年由薩克斯風手Stan Getz與吉他手/歌手João Gilberto共同錄製、掀起迄今未衰的Bossa Nova熱潮的《Getz/Gilberto》。
好景不常,70年代起由於搖滾樂、靈魂樂、電子音樂、嘻哈音樂陸續興起,爵士樂不再是鎂光燈的焦點,也因而總是在年度最佳專輯獎項缺席,一直到80年代結束均無爵士專輯獲獎。然而,90年代後總算仍有幾位傑出的爵士音樂人拿下年度最佳專輯,為爵士音樂人揚眉吐氣。而共通之處在於,這些專輯均有歌手的參與。且讓我們一起瞧瞧,這些征服評審的音樂人是誰?
1992:Natalie Cole《Unforgettable... with Love》
歌手Natalie Cole是著名的爵士鋼琴家/歌手Nat King Cole的女兒,而她的媽媽Maria Cole也是經常與爵士大樂團名家Duke Ellington、Count Basie合作的歌手。在雙親的基因加持下,Natalie在70年代以R&B風格的作品風靡一時,更在1977年以兩張專輯《Unpredictable》及《Thankful》成為第一個同年度拿到兩張白金唱片的女歌手。
專輯《Unforgettable... with Love》是她追憶父親的一張作品,演唱許多她父親的成名曲,諸如〈L-O-V-E〉、〈Mona Lisa〉、〈Nature Boy〉等。而在〈Unforgettable〉這首曲目中,Natalie更透過當代的錄音技巧與已逝的父親合唱,並在現場演出中也將父親的影像置於大螢幕,以溫馨十足的方式跨時空交流。而也由於這樣的巧思,這首曲目連奪年度最佳錄音(Record of the Year)、最佳傳統流行人聲演唱(Best Traditional Pop Vocal Performance)、最佳年度歌曲(Song of the Year)以及最佳人聲伴奏編曲(Best Arrangement Accompanying Vocals)。
1995:Tony Bennett《MTV Unplugged》
論起老牌爵士男歌手,除了Frank Sinatra外就以Tony Bennett最負盛名。以渾厚而不失細膩的嗓音著稱,Bennett的生涯自1950年待起飛後與無數爵士大師合作過,其中與鋼琴手Bill Evans合作的《The Tony Bennett/Bill Evans Album》是許多樂迷的愛盤。然而,早期的名聲鼎盛卻在70年代爵士樂的沒落後跌至谷底,致使他陷入毒癮。
所幸他的兒子Danny Bennett幫助他重新站起。Danny雖然本身也是音樂家,但更有經紀的才華。他替父親安排上電視、參與MTV音樂頻道的節目,甚至在許多另類搖滾電台籌辦的音樂會中軋上一腳。年輕聽眾因此得以接觸到Tony Bennett的音樂,進而成為新血樂迷。而在90年代風行一時的MTV不插電現場系列中,Tony Bennett成功擄獲樂迷與評審的心,以專輯《MTV Unplugged》拿到白金唱片與葛萊美獎,叫好又叫座。
Tony的生涯並未就此停佇,持續在螢光幕與樂壇活躍著。除許多美劇外,他在電影《老大靠邊閃》(Analyze This)、《王牌天神》(Bruce Almighty)客串亮相。他積極參與許多慈善演出,獲得「Tony Benefit」的讚譽。他與許多不同領域的流行歌手如Billy Joel、Amy Winehouse、Willie Nelson、Queen Latifah合作,近年最知名的合作對象則屬Lady Gaga。直到去年,Tony才因為年紀過大(95歲)以及患有阿茲海默症而退休。
2003:Norah Jones《Come Away with Me》
身為印度西塔琴大師Ravi Shankar之女,Norah Jones有個同父異母的西塔琴演奏家姐姐Anoushka Shankar。然而喜愛爵士樂的她,在年少時進入了北德州大學研讀爵士樂。畢業後,她搬到紐約,迅速地獲得爵士大廠Blue Note的注意。
Blue Note為Jones的歌喉量身訂做了專輯《Come Away with Me》,揉合流行、爵士、民謠、鄉村等類型,不僅在隔年的葛萊美獎使Norah Jones奪得最佳新人獎,更奪得年度最佳專輯、最佳流行演唱專輯、年度最佳錄音以及最佳流行演唱女歌手。而主打曲目之一〈Don't Know Why〉更是傳遍大街小巷。雖然聽來輕鬆而具都會感,但這張專輯實則邀集許多爵士樂的頂尖好手錄製:電風琴手Sam Yahel、吉他手Adam Rogers與Bill Frisell以及鼓手Brian Blade與Kenny Wollesen等。而這張專輯也破天荒搭配多首歌曲推出MV影像,就爵士廠牌而言殊屬難能可貴。而Jones也不負眾望地以《Come Away with Me》奪得銷量千萬張的鑽石唱片。而在亞洲區,Jones也憑著參與王家衛的電影《我的藍莓夜》(My Blueberry Nights)而廣受歡迎。
當然,《Come Away with Me》的流行色彩,使得樂迷們激辯這到底是否算爵士樂。不過不論爵士與否,Norah Jones都是2000年代的標竿人物之一。
2008:Herbie Hancock《River: The Joni Letters》
Joni Mitchell自60年代出道,特殊的吉他彈奏與富詩意的歌詞讓她成為嬉皮世代的重要歌手。雖然風格以民謠為主,但是她的音樂與其他民謠歌手截然不同,有著更複雜的聲響。在友人一句:「你應該找爵士樂手來詮釋你的音樂」的建議下,她先邀請超級電貝斯手Jaco Pastorius參與了專輯《Hejira》,受到貝斯大師Charles Mingus賞識合作專輯《Mingus》(註),隨後又透過Pastorius邀集眾多大師級爵士好手如Pat Metheny、Michael Brecker、Lyle Mays、Don Alias錄製現場經典《Shadows and Light》。
這也是為何許多爵士音樂家喜愛並推崇Joni Mitchell的音樂的原因。鋼琴大師Herbie Hancock與Mitchell原已是舊識,在專輯《Mingus》中即擔任鋼琴手。藉由發起《River: The Joni Letters》的錄音計畫向老友致意,Herbie邀請許多風格迥異的歌手如Norah Jones、Tina Turner、Corinne Bailey Rae、Luciana Souza、Leonard Cohen演唱Mitchell的名曲,而Mitchell本人也獻唱一首。
顯然地,在和聲大師Herbie的巧手下,這是奪得年度最佳專輯的爵士相關作品中最具音樂深度的一張,有著深邃的和聲編排。然而不失美感的音樂性,讓這張專輯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註1)此時Mingus已罹患漸凍人疾病,在兩人的合作完成前離世。Mitchell隨後完成專輯,並命名為《Mingus》。
2022:Jon Batiste《WE ARE》
睽違13年,鋼琴手Jon Batiste總算再次以爵士音樂家的身分拿到年度最佳專輯的殊榮。出身紐澳良的他,在2020年感受到美國的動盪,將COVID-19疫情、Black Lives Matter造成的社會分裂入樂。標榜著以「根植於美國」的方式創作,Batiste以美國本土發展出的R&B、Hip-hop、Soul、Gospel、紐澳良爵士等音樂元素交織,譜寫專輯《WE ARE》的曲目。
Batiste為了這張專輯拍攝幾首曲目的MV,以繽紛色彩美學、熱烈的音樂風格,展現紐澳良節慶般的氛圍,更親自參與MV中的舞蹈呈現,有些Hip-hop、有些Swing Dance。有人這麼形容Batiste的創作:「大家總是說他風格迥異,但是他只是把傳統元素玩得最有新意!」誠然,Batiste巧妙地將傳統與當代結合,不論哪個世代的樂迷,都能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記憶。
Cover Credit:Jon Batiste / 環球音樂
喜歡爵士音樂?立即點擊 ☛ 成為爵症患者
文 / 林華勁
希冀將大眾拉進爵士世界的重度爵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