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症 | 5位必聽當代爵士男聲

談到爵士歌手,往往樂迷的焦點都放在女伶上。然而在爵士史上,男聲其實不在少數,也對於爵士演唱有許多獨到的見解。
Frank Sinatra細膩而迷人的詮釋技巧促使他的〈Fly Me to the Moon〉跟著美國太空人一起上了月球(註1);Jon Hendricks開創了「Vocalese」的技法,將器樂即興片段填詞展現超技的演唱,並由Mark Murphy承襲。
Bobby McFerrin不僅音域寬廣又技巧超群,更善用身體與周邊環境、物件的互動製造難以想像的聲音;Al Jarreau結合放克、靈魂的元素,為爵士演唱注入許多節奏上的啟發;Tony Bennett與Johnny Hartman則以渾厚扎實的音色著稱,奠定許多樂迷對於爵士男聲的印象。
(註1)由知名編作曲家及製作人Quincy Jones編曲、Count Basie大樂團伴奏的這個版本,於1969年美國登月任務中由太空人Buzz Aldrin攜帶並在月球上播放。
在迅速回顧爵士史上的經典男聲過後,我們必須回到現在的時空。當代的爵士樂壇可謂百花齊放,每個音樂人彷彿有前人建立的無限樂風及元素可供取材,歌手也不例外。在此介紹幾位最具魅力的幾位爵士男聲,不僅使人驚豔,甚至可能顛覆大家對歌手的想像!

Michael Mayo / Photo Credit: Shervin Lainez
Michael Mayo
現年28歲的Michael Mayo來自西岸。父親是經典放克/靈魂/節奏藍調樂團Earth Wind & Fire的薩克斯風手,母親是Diana Ross、Ray Charles、Beyoncé的合音歌手,Mayo繼承了雙親所有的音樂基因,成長為這幾年竄紅最快的爵士男聲新星。雖然目前僅發表一張個人作品,但是已經獲得鼓手Nate Smith、薩克斯風手Ben Wendel、樂團Kneebody之邀參與專輯的錄音。
Mayo的特點在於其強大的節奏能力,在歌聲注入複雜又強而有力的精準拍點。面對快速音群Mayo也能交代的顆粒分明,因此不意外他受邀參與的錄音中都把他視為另一個器樂,為他編寫炫技的旋律。而他的Beat-box技藝、仿效其他打擊樂的口技、口哨吹奏,都讓他在音樂表現上有更多豐富的選擇。多樣化的技巧集於一身,也使他得以輕鬆把玩迴路播放效果器(Looper),即便一人也能堆疊出層次鮮明而繁複的驚艷效果。
自小聆聽嘻哈與新靈魂樂(Neo-soul)成長的Mayo,使他自己的作品加入許多律動元素。而強大的創作能力,也使他在首張個人專輯《Bones》中就全部收錄個人創作。抵達紐約僅五年即已有如此搶眼的表現,Mayo的未來實在讓人無比期待。
點擊觀賞:Michael Mayo演唱爵士經典曲目〈Giant Steps〉
José James
José James是率先把嘻哈/靈魂與爵士語彙巧妙結合的爵士歌手之一,不論哪個領域的樂風對他而言都能駕馭而無違和。
對於傳統極為尊重的James,在爵士一側曾發表專輯《Yesterday I Had the Blues: The Music of Billie Holiday》向爵士歌手Billie Holiday致意,在此輯中以迴路播放效果器獨自錄製、營造沉重肅穆感受的美國非裔血淚名曲〈Strange Fruit〉尤其精彩。
《For All We Know》則以與鋼琴手Jef Neve二重奏的形式,藉由他獨特的嗓音重新定義爵士樂標準曲的演唱。而也因為他對爵士樂曲的詮釋出眾,使他受到鋼琴大師McCoy Tyner之邀,加入向爵士史上的經典專輯《John Coltrane and Johnny Hartman》致敬的巡迴,「飾演」歌手Johnny Hartman的角色,並曾來到台中爵士音樂節演出。
在嘻哈/靈魂一側,他的專輯《Lean On Me》則獻給了靈魂歌手Bill Withers,在曲目〈Lovely Day〉邀請Lalah Hathaway的對唱十分吸引人。而專輯《Blackmagic》則邀請實驗性色彩濃厚的Flying Lotus、Taylor McFerrin擔任製作,以強烈律動為基底摻入當代音樂的色彩。也因為其游刃有餘的多元音樂處理能力,Takuya Kuroda、Kris Bowers、Robert Glasper等致力於融合新音樂的音樂人都競相邀請他參與作品的錄製,成為當代爵士男聲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點擊觀賞:José James和Lalah Hathway對唱〈Lovely Day〉
Sachal Vasandani
在本文所介紹的歌手中,Sachal Vasandani或許是最接近大眾對於爵士男歌手的印象。然而出身於芝加哥的Vasandani保有傳統爵士歌手的厚度,但又不過分在音色上以抖音(vibrato)修飾,使他的嗓音更為清新一些,即便以爵士標準曲演唱為主,但詮釋偏向民謠或獨立歌手風格的曲目也恰到好處。
在由貝斯大師John Clayton製作的專輯《Hi-fly》中,Vasandani除了較偏傳統路線的演繹風格外,也將當代爵士樂的元素納入,在經典曲目〈The Very Thought of You〉中採用7/8拍的節奏,在〈Summer No School〉則以律動感的6/8拍呈現。
而專輯《Shadow Train》則邀集紐約樂壇的一線新星,將標準曲以更富有新意的手法呈現。而與鋼琴手Romain Collin合作的新作品《Midnight Shelter》則首度大量收錄Bob Dylan、Nick Drake、Beatles的歌曲,也為薩克斯風大師Wayne Shorter的〈Dance Cadaverous〉填詞,在音樂風格的取樣更為豐富。
Vasandani出道雖有一段時日,但聲勢一直不若常常奪得爵士雜誌版面的幾位明星,甚是可惜。希望他的才華能被更多人看見!
點擊觀看:Sachal Vasandani演唱較為民謠風的歌曲
Benny Benack III
同時以小號與歌手身份雙棲的爵士音樂家其實不少,最有名者為Chet Baker,他的承襲者Till Brönner是另一例,而Roy Hargrove、Arturo Sandoval雖主要以小號聞名,卻也常見他們一時技癢唱起歌來的畫面。現在你可以在這個名單上多加一個名字:Benny Benack III。
從小號手祖父Benny Benack I以及薩克斯風手父親Benny Benack II傳承下來,第三代的Benack現在已在紐約站穩腳步,不僅在器樂上展現過人才華,也在歌手身份上受到肯定。
從他各別於世界各地舉辦的小號大賽以及歌手大賽均曾獲獎的經歷來看,這兩項技能無庸置疑均屬上乘。在專輯《A Lot of Livin' to Do》中,邀請另一位歌手Veronica Swift合唱的〈Social Call〉使他盡情展現純熟的旋律詮釋以及「Vocalese」技巧,是讓我「一試成主顧,秒變樂迷」的精彩作品。相信你在聽了以後,也會立刻被Benack的魅力所網住。
點擊觀看:Benny Benack III和Veronica Swift合唱〈Social Call〉
Theo Bleckmann
Theo Bleckmann嚴格來說已經不屬於新生代了,然而他深具個人獨特色彩的精湛表現方式,在爵士音樂圈內負有盛名,卻並未為大眾樂迷所知曉。
師事於歌手Sheila Jordan,Bleckmann絕非傳統路線的歌手,或許以「聲音表演者」之名更為適當。他善用自己的音域寬廣的聲線、不畏懼搭配樂曲施以猶如吉他回授(feedback)般的嚎叫,更透過效果器扭曲、延伸自己的聲音,建立自己獨樹一幟的演唱風格。
與怪奇吉他手Ben Monder長期搭擋,他們互相跨刀合作的多張專輯難以由單純的「爵士」兩字定義。有時流洩出的是如民謠般的天籟旋律,有時則是吉他破音音牆與電子扭曲人聲的交集。
特殊的演唱風格也使Bleckmann參與的錄音在選取上與眾不同。與樂團Kneebody演唱的是美國現代古典作曲家Charles Ives的作品,他自己的專輯《Hello Earth!》則詮釋同樣特立獨行的流行歌手Kate Bush的曲目。他更曾與Meredith Monk、Philip Glass、Laurie Anderson等現代聲響濃厚的歌手/作曲者合作,挑戰人聲的可能性。想聽聽出乎想像的人聲表現,切莫錯過Bleckmann的音樂。
點擊聆聽:Theo Bleckmann在專輯《Elegy》挑戰艱澀的旋律
Cover Credit:Michael Mayo / Lauren Desberg Square
喜歡爵士音樂?立即點擊 ☛ 成為爵症患者
文 / 林華勁
希冀將大眾拉進爵士世界的重度爵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