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症 | 在爵士樂中茁壯的非洲未來主義

幾年前,漫威影業的《黑豹》(Black Panther)席捲全球電影市場,也掀起了對於「非洲未來主義」(afrofuturism)的熱烈討論度。
在科幻小說中,作家喜歡利用想像世界探討可能的社會問題,或構思美好的社會圖像。《哥吉拉》(Godzilla)反映的是日本人對於原爆的恐懼;《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的小說是對於工業化的社會進行反思;《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則想像科技反撲人類帶來的後果。非洲未來主義亦然,其中心思想是擘畫一個未受西方文化「汙染」下,以傳統為本位所發展出來的文明樣貌。而電影《黑豹》的高科技黑人國家瓦干達,是如此精神的體現。
非洲未來主義的源頭,與爵士樂息息相關。在芝加哥發跡的鋼琴家Herman Poole Blount在某天將自己改名為Le Sony'r Ra,並更以藝名Sun Ra發表專輯。雖然這個藝名源於古埃及的太陽神Ra,但是Sun Ra自稱其真實出生地是土星:相對宣稱來自火星的搖滾變色龍David Bowie超前部署20年。
他的樂團Arkestra以大編制演出,團員們身著古埃及傳統裝束的護胸甲、袍裝和金屬頭飾,帶有濃厚的泛非色彩,卻又華麗閃亮得有種異星氛圍。而在音樂上,從上世紀初的散拍樂(Ragtime)、紐奧良爵士(New Orleans Jazz)、大樂團(Big Band),一路到上世紀中的咆勃音樂及自由即興都是他的素材。
在不同時空的音樂穿梭來去的他,也領先在上世紀70年代的融合爵士樂,再度超前部署地於多年前就開始使用電子樂器,增添自己的神祕主義色彩。雖然Sun Ra本人已經離世前往不知名的星球探險,但是今年91歲、從50年代就跟隨他的老隊友薩克斯風手Marshall Allen(文章大圖),仍帶著奇裝異服的新團員們以其名征戰著。
在特立獨行又自我特色鮮明的樣貌外,Sun Ra獨立經營自己的唱片品牌,自白人掌控的音樂產業奪回主導權,或許才是讓許多後輩黑人音樂家視其為典範的主因。然而其外型的未來色彩,使深具放克色彩、衣著也不忘閃閃發亮的George Clinton、Prince即為顯而易見的追隨者。就爵士音樂而言,小號大師Miles Davis在專輯《Bitches Brew》所展現迷幻色彩濃厚的電子聲響與畫家Abdul Mati Klarwein所繪的瑰麗封面堪具代表性。鋼琴大師Herbie Hancock的專輯《Thrust》中高能量的放克音樂配上乘坐太空船飛往紫霧瀰漫異空間的封面設計,也同樣讓人驚艷。
Brainfeeder廠牌發表多張經典之作
時間快轉到現在,一群聚集於洛杉磯的音樂家也有意無意地展現非洲未來主義的色彩。以Flying Lotus為首,他與好友們所創立的Brainfeeder廠牌發表多張當代經典之作。身為爵士鋼琴/豎琴大師Alice Coltrane的姪子,Flying Lotus對於70年代的融合爵士(Jazz Fusion)、R&B情有獨鍾,不僅從其中吸取元素,也積極揉合嘻哈、電子音樂的當代影響,創作出獨樹一幟的作品,更在搭配音樂的影像製作上塑造震撼的超現實感。
他的夥伴諸如貝斯手Thundercat、薩克斯風手Kamasi Washington也都抱持著類似的概念進行創作。其中,Kamasi Washington在專輯《The Epic》中的磅礡聲響將這股浪潮推上高峰,其在Jazz Night in America的現場演出更展現宏大格局,不枉其專輯的名稱。
漸漸地,這股風也吹進了英倫爵士樂壇。兩個以薩克斯風手Shabaka Hutshings為首的當代潮團Sons Of Kemet、The Comet Is Coming的音樂都結合了爵士、電子、迷幻搖滾的元素。其中,相較於The Comet Is Coming中以薩克斯風、鍵盤與鼓的組合,Sons of Kemet包含薩克斯風手、土巴號手、兩個鼓手的奇異編制猶具特色。而音樂中經常出現的人聲誦念,更在語詞中意圖實踐非洲未來主義最重要的精神:反抗壓迫,尋求自由。
近年遷居至歐陸的美國薩克斯風手Logan Richardson或許也感受到這股趨勢,在去年發表專輯《Afrofuturism》,以金字塔、行星、浩瀚夜空為封面,對老前輩Sun Ra的傳承意味十足濃厚。看來,這個非洲未來主義的趨勢還會延燒一段時間。而做為聽眾的我們,就好好接招,品嘗這些視覺與聽覺的意象吧!
點擊聆聽SOL聲活圈精選的Afrofuturism私房歌單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爵士樂
Cover Image: Gary Wolstenholme/Redferns via Getty Images
文 / 林華勁
希冀將大眾拉進爵士世界的重度爵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