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症 | 5個不能錯過的爵士音樂節

疫情在一年多來的延燒不退下,想必令許多人的旅遊幻夢就此破碎。然而隨著疫苗的出現以及疫情的減緩,或許再次旅遊不再是那麼遙遠的期望。不妨讓我帶著大家先一起瞧瞧世界各地知名的爵士音樂節做好準備,等待疫情過去後再一起於音樂節相見吧!
1. 蒙特婁國際爵士音樂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e Jazz de Montréal)
曾在2004年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大的爵士音樂節,這個位於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婁市的音樂節在1980年問世,迄今每年邀請約三千個音樂家、舉辦650場音樂會、群集2百萬朝聖樂迷,是蒙特婁市的超級觀光盛事。在這個音樂節留下精彩紀錄的作品中,當以已故貝斯大師Charlie Haden(註1)所主導的一系列《The Montreal Tapes》最為知名。當然,這個音樂節的影像紀錄也是多不勝數,部分音樂會曾發行為DVD販售。
為推廣本土音樂家,蒙特婁國際爵士音樂節也成立Concours de Jazz大賽,使加拿大本土音樂家得以在此競技,並成為節目的一部分。即便如此,還是有不滿於節目對本土音樂家曝光度不足的音樂人另行成立L'OFF Festival de Jazz de Montreal音樂節「自己來」,但顯然名氣與人氣是遠遠不足。
在2019年慶祝40週年紀念的這個音樂節,因疫情之故在去年中斷40年的傳統。而通常在六月底至七月初進行將近兩週的音樂活動,也在今年宣布延至秋季且僅會有五天的演出。
2. 蒙特勒爵士音樂節(Montreux Jazz Festival)
名字與前一個音樂節很像,但是卻遠在歐洲的瑞士蒙特勒市。雖然以規模論是僅次於蒙特婁國際爵士音樂節的第二大音樂節,但是蒙特勒爵士音樂節贏在年紀:自1967年即開始舉辦。雖然以爵士樂為主,但是自80年代開始音樂節就廣邀巴西音樂、搖滾樂、R&B、放克音樂等不同領域的音樂家參演。而90年代起著名的爵士音樂家與流行音樂製作人Quincy Jones(註2)協助參與製作,更增添蒙特勒爵士音樂節的多樣性。
每年七月初舉辦的蒙特勒爵士音樂節,也同時舉辦三樣國際大賽:鋼琴獨奏大賽、吉他大賽與歌手大賽。在過往的大賽得主中,鋼琴手Tigran Hamasyan(2003)、Alfredo Rodriguez(2006)、吉他手Diego Figueiredo(2007)、Alex Goodman(2014)、Olli Hirvonen(2016)、歌手Alina Engibaryan(2015)等都已在當代樂壇闖出名號。其中最經典的,莫過於2015年擔任評審的吉他大師Kurt Rosenwinkel直接將當年的冠軍Pedro Martins打包帶走成為自己團員的故事。
當然,歷史如此悠久的蒙特勒爵士音樂節也有著豐富的現場錄音紀錄:鋼琴手Bill Evans的《Montreux》系列專輯、歌手Ella Fitzgerald的《Montreux '77》、巴西音樂怪傑Hermeto Pascoal的《Ao Vivo Montreux Jazz》(註3)、鋼琴手Michel Petrucciani的《Power of Three》。連重金屬樂團Deep Purple、藍調搖滾吉他手Stevie Ray Vaughan、前衛搖滾樂團Yes、嘻哈樂團Run DMC都在此留下錄音。
3. 鱉島國際爵士音樂節(Jarasum International Jazz Festival)
歐美太遠,那不妨待在亞洲吧。鱉島國際爵士音樂節自2004年開始在韓國京畿道加平郡(註4)的鱉島(註5)舉辦,也在去年堂堂邁入第17屆。而韓國不愧是影視大國,不僅邀演的國際音樂家陣容堅強,在廣告的視覺呈現上也走高質感觀光宣傳路線,與其他亞洲年紀較長者如東京爵士音樂節相較下,遠為年輕化。
點擊觀看:鱉島國際爵士音樂節非常文青式的宣傳影片
深知「沒有人真的在聽爵士樂」的現實狀況,音樂節主辦方在宣傳影片中完全不露出音樂家的臉孔,而改以文青式的生活片段串接,並在影片中的物件上置入邀演音樂人的名單。或許在Hardcore爵士樂迷眼裡顯得本末倒置,但是蜂擁而至前來沾染文藝氣息的聽眾,就是行銷策略有效的最佳明證,成功吸引許多原本不聽爵士樂的年輕人參與。你怎能不佩服韓國人的創意?而在官方釋出的現場演出影片中,幾乎都是4K高畫質與專業運鏡,也是相當吸睛的成果展現。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以美國音樂家為主的東京爵士音樂節,鱉島國際爵士音樂節邀請歐洲音樂人的比例高出許多。諸如吉他手Ulf Wakenius、長號手Nils Landgren以及歐陸大廠ECM旗下音樂家都是常客。而鱉島國際爵士音樂節也不忘向全球輸出韓國在地文化,在去年因疫情而發起的線上音樂演出系列中,替許多韓國本土音樂家拍攝精美的影片,讓更多人得以看見韓國爵士樂的成長。
4. 雅加達國際爪哇爵士音樂節(Jakarta International Java Jazz Festival)
僅比鱉島國際爵士音樂節小一歲,號稱是南半球最大爵士音樂節。爪哇爵士音樂節自2005年起於印尼開始舉辦,是另一個免赴歐美也可參與爵士音樂節的好選擇。每年都有一個標語的爪哇爵士音樂節,第一年就展現野心:「將世界帶到印尼」。雖然在二、三月交界的短短三天內舉辦,卻吸引上萬人潮前來朝聖。
並未侷限於爵士領域的爪哇爵士音樂節,每年設定的特別節目往往也會邀請較偏向流行的音樂人如Joss Stone、Vanessa Williams、Jay Z等來助長聲勢。在邀演陣容上則從一開始專注在超大牌歷史級人物上,轉而邀請中生代與新生代崛起的人物。積極拉拔本土音樂家的爪哇爵士音樂節,有一大半本土音樂人的演出場次,十分願意給予在地音樂家曝光機會。
5. 紐約冬季爵士音樂節(NYC Winter JazzFest)
繞行世界一圈,我們還是要回到爵士樂的首都:紐約。每年在離爪哇爵士音樂節舉辦的時間相距不遠的一月中舉辦,但相較於印尼的溫暖,紐約在此時不是正在往冰天雪地的路上,就是已經身在冰天雪地中了。
就年紀而言,紐約冬季爵士音樂節並不算老,自2005年開辦迄今也才17歲。與其他音樂節總是有容納萬人的大型戶外場地相較,這個就在紐約曼哈頓下城區舉辦的音樂節全為室內場館,而且都是最多容納一百多人的親密場館。在交錯進行的節目中,往往需要讓想參與所有精彩節目的樂迷在不同場館間來回奔馳。每年的音樂節均有主題,且多圍繞社會議題,在音樂演出本身外也舉辦各種講座。以2021年舉辦的線上活動為例,即有紀念黑人民權運動宗師Martin Luther King的紀念音樂會,以及探討黑人女權運動的座談會。
在音樂的表現上,紐約最前線的各種音樂類型充斥於此:電子、嘻哈、自由爵士、結合舞蹈戲劇或多媒體,迥異的風格均在此熔於一爐。紐約的頂尖音樂家們更齊聚一堂,向世界展現紐約獨有的活力與魅力。非常推薦熱情的樂迷參與,前提是要多準備大衣與暖暖包,才能在這寒冬中好好享受爵士!
點擊聆聽由爵士吉他手/作曲家林華勁整理推薦的最佳爵士現場版歌單。
(註1)相信許多網路使用者在前一陣子看過關於好萊塢明星Jack Black的媽媽是位科學家的文章。而這位貝斯大師,是Jack Black的岳父!
(註2)或許許多人知道,Quincy Jones製作過最大牌的音樂人是Michael Jackson。
(註3)Ao Vivo就是葡文的現場演出。
(註4)位於首爾東北方。
(註5)也有人翻成海龜島。
Cover Image:相關音樂節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精彩的爵士樂
文 / 林華勁
希冀將大眾拉進爵士世界的重度爵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