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症 | 當代爵士長笛手巡禮

爵士長笛演奏者或許有不少這樣被詢問的無奈經驗:「長笛也可以吹爵士喔?」當然可以!
雖然長笛在音量與音色上不若薩克斯風的宏大強壯,而未於早期的爵士樂佔有重要的地位,但由於發聲原理與薩克斯風相近,許多薩克斯風手會在需要時兼吹長笛,成為長笛出現在爵士樂範疇的濫觴。Frank Wess與James Moody正是早期以精湛的長笛技藝聞名的薩克斯風手。而Bud Shank、Buddy Collette等音樂家為了符合溫婉的酷派爵士調性,捨棄雄渾的薩克斯風音色而求取長笛柔和聲線,大大拓展長笛的能見度。
到了積極探索音色變化的60年代,Roland Kirk、Eric Dolphy、Yusef Lateef等冒險家則將長笛做為音色實驗的媒介,讓銀鈴般的長笛也展現粗曠的一面。Herbie Mann、Dave Valentin成功地發揮長笛在中南美地域扮演的重要角色,讓長笛成為拉丁爵士音樂發展的重要推手。而如Hubert Laws這般古典、爵士通通橫行無阻的超技長笛家,更為無數投身爵士長笛演奏的後輩立下極高的標準。
快轉到當代的爵士樂壇。現今爵士音樂圈幾位專心致志於爵士長笛的演奏家有著精湛的技巧、對爵士語彙的深入了解以及新音樂的創作視野。讓我們來好好認識一下他們的音樂吧!
Sarpay Özçağatay(SharpEye)
Photo Credit: Sarpay Özçağatay
來自土耳其的Sarpay Özçağatay有著少有人及的華麗技巧以及強大的音樂性,讓人在聆聽其演奏時能同時享受快速樂句的暢快以及品嘗悅耳旋律的美感。
Sarpay在臉書社團《Jam of the Week》所分享以快到不可思議的速度挑戰咆勃名曲〈Donna Lee〉的影片開啟了我對他的認識。有別於一般長笛手較為單薄的聲音,他的音色圓潤扎實堪比薩克斯風,讓他得以在各個音域中遊走而不顯吃力。
偏好融合爵士風格的他,在2013年發表的原創專輯《Unexpectable》中有著亮眼的表現。其中我特別喜愛他在作品〈Tomassi’s Coffee〉的吹奏,以漂亮的旋律鋪陳,漸漸疊砌到炫技的高潮,並以誇張的渲染手法結束即興,猶如一個完美爵士即興的範本。
曾為美國長笛協會(National Flute Association;NFA)爵士主席的他,目前投身於爵士教育,發表多本教材,也在首屈一指的爵士學校Berklee音樂學院擔任教授。然而他仍時常跨刀參與其他音樂家的錄音與演出。我個人相當喜歡他與以紐約為根基並改編許多電玩及動畫配樂的大樂團The 8-bit Big Band的合作。該大樂團在《The Legend of Zelda》(薩爾達傳說)的主題曲〈Zelda Lullaby〉(薩爾達搖籃曲)的編曲猶如為他量身訂做的協奏曲,而Sarpay也不負所託的貢獻了令人直起雞皮疙瘩的精采即興。
今年參與鋼琴手Steven Feifke的樂團演出中,以標準曲〈A Foggy Day〉的演奏技驚全場
喜愛在網路上分享即興影片的Sarpay Özçağatay,總是因為極其精彩的吹奏而獲得巨量的瀏覽數
Itai Kriss
Photo Credit: Itai Kriss
來自以色列,Itai Kriss對於傳統爵士樂的認知猶如教科書般豐富。在首張專輯《The Shark》中,他在原創作品的即興中寫意又巧妙地引用爵士經典名曲〈Witch Hunt〉、〈Manteca〉、〈Tea for Two〉、〈Acknowledgement〉等的樂句(註1),在與一眾好友共同組成的樂團Migrant Worker的同名專輯中恣意揮灑的Post-bop式五聲音階組合,在在讓人驚嘆於其音樂性的自然與對爵士樂史的深入了解。
(註1)引用(Quoto)是爵士即興中常用的手法,在即興中奏出知名曲目的樂句做為旋律
然而在傳統爵士樂外,Itai也展現了對於古巴音樂的高度興趣,曾參與古巴爵士貝斯好手Yunior Terry的專輯錄製,也與同好共組鑽研古巴音樂的樂團Los Hacheros。在2018年,他成立樂團Telavana,牽起台拉維夫(Tel Aviv)與哈瓦那(Havana)兩個城市的音樂,基於他對以色列文化與古巴音樂的愛好發表饒富異國元素的作品。有著古巴熱情的節奏、偶爾閃現的當代爵士奇數拍元素以及猶太音樂的旋律線條,Itai成功把多種音樂冶於一爐,成為最能定義他豐富背景的作品。
Telavana如樂團名稱般牽起兩個城市的音樂,是唯有Itai Kriss這樣出身的音樂人才能創作出的多樣融合音樂
Hadar Noiberg
另一位來自以色列的好手,曾兩度造訪台灣的Hadar Noiberg是受過古典札實訓練也精擅爵士演奏的長笛手。在這兩項許多當代爵士音樂人的「基本功」外,她更接觸了許多不同的音樂文化,使得她的音樂有著獨樹一幟的風格。
喜愛採用木製長笛做為她的主要武器,Hadar的音色因而顯得溫潤而有共鳴,也更契合她偏愛的世界音樂風格。她的幾張個人作品大膽地以無和聲樂器的三重奏為編制,展現的是她的家鄉以色列的旋律之美。她與融合佛朗明哥與爵士的鋼琴大師Chano Dominguez合作的二重奏專輯《Paramus》則可以聽見兩位來自不同國家的音樂人的文化交流過程,佛朗明哥吉他大師Paco de Lucia的〈Canción De Amor〉以及以色列民謠情歌〈Na’ama〉也因而得以在同一張專輯中並陳出現。
她來到紐約後所發現的巴西音樂,則是她近年熱愛且深入鑽研的類型。她尤其對於混著歐洲古典與非洲節奏的咻樂(Choro)情有獨鍾,也因而使她受紐約的巴西樂團Regional de NY邀請而錄製了專輯《Na Roda》。Hadar更與當代巴西樂壇的幾位重量級人物均有合作,其中包括與當紅吉他巨擘Yamandu Costa的二重奏,炫技而流洩著旋律美感的演奏十分吸引人。
Elena Pinderhughes
在美國加州出生的Elena Pinderhughes自9歲起就開始與職業音樂家同台演出,被認為是極具天賦的長笛手。18歲在激烈的競爭下入選為葛萊美高中爵士樂團(Grammy Jazz High School Combo)演出,使她打開知名度,獲得與許多爵士大師合作的機會。
Elena曾受到小號手Christian Scott的青睞並加入Scott揉合電子、嘻哈、搖滾等多元風格的樂團,也曾獲傳統爵士鋼琴大師Kenny Barron的邀請一起巡演。Elena和長笛巨人Hubert Laws的合演象徵了她在爵士長笛道統上的傳承,參與嘻哈歌手Common的曲目〈Letter To The Free〉錄製則凸顯Elena不為傳統囿限的音樂企圖。
雖然目前尚無作品問世,但Elena的前景相當看好,讓人期待她自己的作品會是什麼樣的風格?
Cover Credit:Sarpay Özçağatay
喜歡爵士音樂?立即點擊 ☛ 成為爵症患者
文 / 林華勁
希冀將大眾拉進爵士世界的重度爵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