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症 | 五個值得你追蹤的爵士樂頻道

在我自己「小時候」開始聆聽爵士樂之際,網際網路還是個新鮮的玩意。從撥接慢慢過渡到光纖,MP3才剛問世,要找爵士樂的資訊僅能透過書本雜誌,也必須去實體唱片行(等等這是什麼瀕危物種?)一張一張買回家聆聽。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下無數專輯唾手可得,人人大可在不同專輯的曲目間隨時躍遷,只怕聽不完,不怕找不到音樂聽。然而,海量資訊容易淹沒個人的追尋方向,使人無所適從。沒關係!在本文中,我整理了五個值得你追蹤的爵士樂頻道,讓爵海羅盤給你聆聽方向,不再於茫茫爵海中迷途。看完本文,就把頻道追起來、爵士聽起來,一起栽入爵士樂的世界吧!
1. Jazz Night in America
《Jazz Night in America》是一個跨平台合作的頻道。來自美國的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NPR)、以紐澤西為基地的公共廣播電台WBGO以及紐約的爵士林肯中心(Jazz at Lincoln Center)三方參與,《Jazz Night in America》更新頻率非常高,提供許多現場音樂會與紀錄片的影音,許多歷史與當代音樂的解說片段、音樂家的訪談,以及特定主題的音樂會或研討講座。
《Jazz Night in America》的探討影片往往對時事有一定的敏銳度。舉例來說,在幾年前電影《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當紅之際,《Jazz Night in America》就邀請知名貝斯手Christian McBride擔任旁白,詳細進行一番事實考察(fact check),替對於爵士樂尚屬陌生的聽眾釐清電影的優缺點。
在近來嘻哈音樂愈來愈成為主流樂種的趨勢下,也邀請鋼琴手Robert Glasper前來分析爵士與嘻哈音樂千絲萬縷的關係。而音樂會影片的製作則往往與Jazz at Lincoln Center或是其他音樂節合作,既有用心的規劃,專業的運鏡拍攝也十分值得收看。我個人非常喜歡吉他大師John Scofield的音樂會現場《Quiet And Loud Jazz》,回顧他生涯重要的兩張專輯《Loud Jazz》與《Quiet》,在喧鬧與靜謐中取得平衡。
2. NPR Music:Tiny Desk Concert
美國的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NPR)是由部分政府資助、部分民眾贊助的非營利媒體。他們經營的內容包括新聞、脫口秀以及音樂。在音樂方面,NPR規劃了許多非常優質的音樂頻道與節目,對於各類型音樂的推廣相當有助益。
《Tiny Desk Concert》系列是NPR最受歡迎的節目。這個現場演出系列是在NPR的辦公室進行,音樂家在塞滿物件的書櫃與辦公桌的圍繞下,和聽眾(應該是只有NPR的工作人員)近距離的分享音樂。在小小的擁擠空間中醞釀的音樂,卻藉由網路的無遠弗屆推播到全世界,完全打破實體距離的囿限。去年起由於疫情的影響,《Tiny Desk Concert》改邀請音樂家在各自的家中錄製,少了小書桌間的擁擠感稍嫌可惜。
《Tiny Desk Concert》其實並未限制任何風格,但爵士樂無疑是一大要角。許多爵士大師如Chick Corea、Gary Burton、Ravi Coltrane、Terence Blanchard等都在此留下足跡。然而《Tiny Desk Concert》更重視年輕新血甚或前衛音樂家的曝光,多樣的爵士風格都可以在此呈現。薩克斯風手Donny McCaslin高能量的電子搖滾四重奏、Rudresh Mahanthappa兇悍的南印度融合、哥倫比亞豎琴手Edmar Castaneda的驚人撥奏、吉他手Bill Frisell細膩如室內樂的獨奏、Mary Halvorson帶有天馬行空想像力的前衛聲響,都是《Tiny Desk Concert》的亮眼節目。
3. WBGO:The Checkout Live
如前所述,WBGO是以紐澤西為基地的公共廣播電台,專注於爵士樂節目的製作。源自主持人Simon Rentner所製作的爵士新音樂推廣Podcast節目《The Checkout》,《The Checkout Live》呈現的是爵士現場演出,並經常與位於波士頓的知名音樂學院Berklee、紐約的冬季爵士音樂節(NYC Winter JazzFest)合作,致力推廣最新的爵士音樂。
在與Berklee合作的現場音樂會中,有的是由Berklee校方邀請音樂家帶來自己的演出給學生觀摩,主持人Simon Rentner也會串場並與音樂家進行小小的問答環節。由於聽眾(學生們)本身也是音樂人,更懂得台上音樂家技藝展現的過人之處,熱烈的歡呼也往往能帶動台上音樂家更火熱的演奏。吉他手Lage Lund在《The Checkout Live》的三重奏即是一場精湛的演出,甚至比他專輯中彈奏的更為寫意。
有的音樂會則是Berklee學程的一部分,將學校特定的樂團合奏課程的優異學生集結起來與知名音樂家共同演出。其中,Berklee的Global Jazz學院就經常派出剛畢業的頂尖新鮮人與各種不同音樂類型的音樂家一起同台。諸如巴西歌手Luciana Souza、薩克斯風手George Garzone都曾受邀與年輕世代攜手留下火熱的演出紀錄。
4. UM CAFÉ LÁ EM CASA
由巴西爵士吉他手Nelson Faria和他的團隊建立的頻道,《UM CAFÉ LÁ EM CASA》中文翻譯為「在家喝杯咖啡」,而該頻道也確實以溫馨的小房間、一張置中的木桌擺上兩杯咖啡,再添加兩張椅子做為背景,由Faria邀請許多音樂家來與他對談以及二重奏,在居家的氛圍中呈現精彩的巴西音樂。
雖然頻道介面以及影片對話主要以葡文為主(除非受邀來賓不是巴西人),但一方面有自動產生的英文字幕可參考,一方面頻道會放上包括所有對話與音樂的完整版以及經過剪輯保留音樂演出的精簡版,讓觀賞者選擇,所以完全不需擔心語言的隔閡。
受邀來賓從爵士樂的好手如吉他手Mike Stern、Romero Lubambo、歌手Camille Bertault,巴西音樂老將Toninho Horta、Hermeto Pascoal、Celia Vaz(據吉他大師Pat Metheny說,Celia教會他怎麼彈Bossa Nova!)到當代巴西音樂中流砥柱的吉他手Yamandu Costa、Pedro Martins、巴西小吉他手Hamilton de Holanda、貝斯手Michael Pipoquinha,在這個頻道你可以聽到各式各樣巴西音樂類型的演奏,想對巴西音樂有更深的認識絕不能錯過。
5. Rick Beato / Adam Neely / Brian Krock
雖然是「第五個」頻道,但我實際上要介紹大家三位YouTuber。這幾位都是偏向個人名義單兵作戰的方式經營頻道,而不像前面幾個頻道都是組織/團隊取向。相對的,他們的頻道更為專業化,討論深入的音樂議題。題目雖多半都有爵士樂的影子,但並不僅限於爵士樂本身。然而由於需要相對較深的知識背景,大家請慎入!
Rick Beato年紀較長,偏重於樂理、吉他話題與音樂現象討論。近期他與許多爵士樂大師如Pat Metheny、Gary Burton、Ron Carter等進行訪談,受惠於他自身深厚的音樂基礎,討論起來更讓人感到切中要點而大呼過癮。
點擊觀看:Rick Beato與吉他大師Pat Metheny的對談
Adam Neely本身是居住紐約的年輕貝斯手,從樂理、音樂學、音樂科技、歷史的廣泛議題無所不包,往往讓人對音樂的本質有深的認識。
點擊觀看:Adam Neely討論電影《進擊的鼓手》Brian Krock是這三者中,題目最為艱澀者,深入探究現代音樂的聲響。也不意外的,三人的訂閱數也從252萬、139萬到…1.6萬排序,可見太艱澀的話題還是無法見容於大眾之間啊!
點擊觀看:Brian Krock討論較為艱澀的話題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爵士樂
Cover Credit: Marek Szturc / Unsplash
文 / 林華勁
希冀將大眾拉進爵士世界的重度爵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