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症 | 薩克斯風大師Wayne Shorter給爵士樂留下什麼音樂遺產?

「我挑戰你!」是薩克斯風大師Wayne Shorter對爵士樂下的定義。誠如斯言,爵士樂在許多領航者的大膽實驗下演進,終於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音樂類別之一。Shorter本人既挑戰別人,也挑戰自己。他嘗試新穎的作曲手法、不斷使自己的即興演奏進化,成為後咆勃(Post bop)、自由爵士(Free Jazz)、融合爵士(Fusion)等樂風的拓荒者。
在2023年3月2日,Shorter完成了他為人類帶來豐厚爵士遺產的任務,以89歲高齡離世。他的影響力是如此巨大,所有當代爵士音樂家都曾自他身上汲取養分,也不意外爵士樂圈對於這個消息充滿了不捨,紛紛表示悼念。在此藉由《爵症》專欄,我想帶大家一起回顧Shorter戲劇性的一生,來和這位爵士巨人道別。
立即訂閱Apple Music無廣告聆聽Wayne Shorter的作品。
初試啼聲
Shorter出身自紐澤西紐華克(Newark, New Jersey)。自小展露藝術天份的他,一開始其實想要成為畫家。對於電影、漫畫的熱愛助長他的無邊無際的想像力,甚至在就讀藝術高中時自繪56頁的冒險漫畫。
然而,聽見當時剛興起的咆勃音樂(Bebop)改變了一切。對於Shorter來說,咆勃音樂的複雜而具速度感的聲響,就如同漫畫超級英雄與冒險電影帶給他的刺激一樣。陷入爵士樂不可自拔的他,狂熱地投入練習,佐以他過人的天賦,很快的掌握了樂器控制能力以及咆勃的音樂語彙,成為紐約爵士圈許多音樂人口耳相傳的「紐華克閃電(Newark Flash)」。
成為Jazz Messenger、Miles Davis樂團的音樂總監
耀眼的Shorter很快獲得前輩鼓手Art Blakey的注意。Blakey的樂團Jazz Messenger在樂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手建立了新興樂風硬式咆勃(Hard bop)。在被延攬入團後,Shorter的作曲能力很快為Jazz Messenger帶來更進一步的改變。如〈Sakeena's Vision〉不規則的段落、帶有調式色彩的〈Children of the Night〉、在調式與調性和弦取得平衡的〈This is for Albert〉等,讓Jazz Messenger逐步擺脫藍調、福音感的主軸,而有更細膩的聲音。
爵士史上最愛搶團員的小號大師Miles Davis也已注意到Shorter的洋溢才華。然而礙於他是Blakey的晚輩,Miles不敢明搶,只能以不停「騷擾」的暗奪方式每見到Shorter就詢問一次:「什麼時候要來我的樂團?」Shorter在Jazz Messenger貢獻了五年後,覺得該是在音樂上前進到下一階段了,終於肯加盟Miles新成立的五重奏。
這個五重奏的節奏組包括鋼琴手Herbie Hancock、貝斯手Ron Carter與鼓手Tony Williams,在Shorter加入前就已在默契上鍛鍊的水乳交融,可以任意改變樂曲行進的能量高低與速度快慢。Shorter充滿想像力的即興方式立刻與之契合,第一次上陣的現場專輯《Miles in Berlin》就記錄了他們瞬時產生的各種火花。
興高采烈的Miles立刻讓Shorter帶著他為這個樂團寫的新曲子進錄音室,並在幾年內催生六張超級經典的錄音室作品。抽象的〈Orbits〉、極具畫面感的〈Nefertiti〉、刺激的〈Masqualero〉,都是他在這個樂團恣意發揮作曲長才的結果。
Blue Note廠牌下的經典
創作力大爆炸的Shorter在籌備自己的專輯上完全不需煩惱曲目。在他與爵士大廠Blue Note合作六年發行的11張專輯中所收錄的,僅有少數他人的作品,其餘幾乎全為自己的原創曲目。
喜愛為人事物創作的Shorter,創作了為女兒而寫的〈Infant Eyes〉、〈Miyako〉(女兒的名字),典故來自童話故事傑克與仙豆的〈Fee-Fi-Fo-Fum〉、靈感取材自巫毒文化的〈Juju〉、中國風味的〈Mahjong〉、著迷於埃及文化而寫的〈Black Nile〉,都反映出他多元的素材來源。而這些作品也通過時間的考驗,成為當代爵士音樂家的必修曲目,並啟發後人對於爵士作曲的全新想像。
邁向融合爵士樂
Shorter與逐漸偏向新興搖滾樂取向的Miles,留下被蔚為是融合爵士先聲的專輯《In a Silent Way》,以及正式宣告融合爵士時代來臨的專輯《Bitches Brew》。在Miles的鼓勵下,Shorter與同樣參與這些專輯錄音的鋼琴手/鍵盤手Joe Zawinul共組了樂團Weather Report,展開新階段的音樂生涯。
一開始朝向結合搖滾節奏、電子樂器使用以及自由即興的Weather Report雖然令人耳目一新,卻不夠滿足「市場」。在發表幾張專輯後決定改變走向的Shorter與Zawinul,把創團元老之一的貝斯手Miroslav Vitouš請走,邀來更能製造強烈律動的新人選。然而直到天縱奇才的貝斯手Jaco Pastorius加入,才終於成為樂迷心目中最華麗的陣容,也成為融合爵士世代壽命最長也最受歡迎的樂團。
在光鮮亮麗的成功背後,卻是Shorter人生中最多掙扎的時期。他與第二任妻子Ana Maria所生的女兒Iska因為腦部缺氧造成損傷,無法正常的成長,必須在無止盡的巡迴以及對女兒的照顧間竭盡心力。Shorter在日本佛教旁枝日蓮正宗尋求慰藉,也因而更著重對內心平靜的追尋,致使音樂產出不再是第一順位。
不過,Shorter依然在這段時間留下節奏明快的〈Palladium〉、中間段落有著絕美旋律的〈Plaza Real〉等作品。而在他發現巴西音樂的美好後,與巴西吉他/作曲大師Milton Nascimento合作的專輯《Native Dancer》則是他70年代以個人名義發表的經典之作,所收錄為妻子而作的〈Ana Maria〉更是他最知名的創作之一。
90年代的新篇章
在80年代中期結束Weather Report的輝煌後,Shorter發表了幾張表面充滿電子樂器色彩的流行感,實則在作曲上煞費苦心的作品,在難以體會音樂艱澀之處的樂評人與樂迷眼中往往被忽視而顯得十分可惜。
1995年Shorter再次遭逢人生劇變,妻子Ana在飛機失事的意外中喪生,也促使他和老友Herbie共同錄製《1+1》,用深邃的音樂來自我治療。在Ana的好友Carolina dos Santos的扶持下重新站起的Shorter,回歸原音音樂而與鋼琴手Danilo Perez、貝斯手John Patitucci、鼓手Brian Blade共組四重奏,成為他音樂生涯的另一高峰。
很難以言語形容這個四重奏的音樂。對他們而言,「作曲」僅是長篇幅即興演奏的一個起點,往往只在開頭以某首過往Shorter的作品片段開場,並由此延伸進入未知的領域。他們任意改變律動、彼此呼應傳接各自的樂思,再匯流為一體,聽者彷彿難以分辨誰在主奏、誰在伴奏。在專輯《Emanon》中,Shorter更與作家以及畫家合作了74頁的繪本小說,搭配足足有3CD長度的音樂,徹底將他人生摯愛的圖像與音樂藝術結合,野心十足的企劃令人讚嘆。
尾聲
在健康逐漸亮起紅燈後,Shorter停止巡演,卻並未在音樂創作上佇足。他與新生代貝斯手Esperanza Spalding共同創作根基於希臘神話的爵士歌劇《Iphigenia》,並在數個城市公演,在2021年是頭號的爵士大事。可惜目前並沒有影像或是專輯的發表,僅有親身參與者方能體驗。
Shorter在人生最後幾年也獲得許多他應得的致敬,包括得到極地音樂獎(Polar Music Prize)肯定、在甘迺迪中心接獲表揚、以85歲之齡再奪葛萊美最佳專輯獎。然而再多的獎項,也比不上他實質給予眾多受爵士樂吸引的靈魂們的音樂饗宴。作為爵士吉他手與作曲者,我也自其作品獲益匪淺,視Shorter為影響我人生至遠的一位精神導師。非常感謝Shorter的貢獻,且讓我們一起吟詠日蓮正宗的誦詞「Nam Myoho Renge Kyo」,送Shorter前往下一個世界冒險吧!
想聽更多爵士作品嗎?立即點擊收藏以下歌單:
Cover Credit:Jason Hickey / flickr
喜歡爵士音樂?立即點擊 ☛ 成為爵症患者
文 / 林華勁
希冀將大眾拉進爵士世界的重度爵症患者。
$$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