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CAST | 許光漢是實力或運氣?淺談金曲33『最佳新人獎』入圍名單

「不主打創作能力,由唱片公司包裝形象」是10~20年前華語樂壇常見的新人操作模式。回望金曲獎歷屆新人入圍者,不乏這等「實力派偶像」成功出線,經典人物包括:陳曉東《心有獨鍾》、S.H.E《女生宿舍》、張智成《May I Love You?》、李佳薇《感謝愛人》、家家《忘不記》等。
會寫歌才吃香,偶像派註定敗給創作派?
但仔細端詳歷屆得獎者幾乎仍是「創作型歌手」的天下,最近一次有「非創作型」擠進新人入圍名單已是四年前的閻奕格《我有我自己》。更別提以「偶像派」人設獲獎的金曲新人,早已是20年前的事了!(2003年第14屆:許慧欣《快樂為主》)

許光漢 / Photo Credit: 何樂音樂
初生之犢展大將風範?好團隊帶你上天堂!
正因為偶像派在金曲新人獎如此稀有,許光漢的出現才顯得格外珍貴。有趣的是,自許光漢專輯問世至入圍第33屆金曲獎,坊間對於此專的評價幾乎是褒多於貶。
《許光漢》這張專輯能在市場上普遍獲得正面評價,並不全然來自他的歌唱實力,更多功勞必須歸功於陳建騏帶領的製作團隊。「選歌」的別出心裁,讓這位人設已明確被定位在「演員/偶像」的唱片新人,有了被重新檢視的機會。演唱者的功力固然有,但不諱言,製作物的精良可能才是把許光漢推上金曲殿堂的墊腳石,這點和四年前的閻奕格恰恰相反。是運氣或實力?我想答案已昭然若揭。
分眾世代的面面俱到,無關知名度的音樂至上
兼顧多元語種、曲風,甚至囊括個人與團體等不同形式的新聲代,今年金曲33『最佳新人獎』在「兼顧分眾市場」的使命上,開出更百花齊放的名單。
以曲風論,Matt Lv呂彥良和Haezee黃瑋昕是標誌性的R&B/Soul派;從台灣歷史與傳統器樂生根的地氣搖滾有裝咖人和珂拉琪;較難被單一歸類的混種能量有雷擎(Percussion/Bossa Nova/Chill Pop)和當代電影大師(Post-punk/Noise Rock)。
以語種論,7組入圍者洋灑收編華語、英語、台語、日語、阿美族語等,堪稱歷屆之最。從主流視角切入,這可能是一份「冷門」名單,但看在獨立樂迷眼裡,無疑是令人熱血沸騰的黃金陣容!金曲獎兼容並蓄的深度,也印證在音樂無國界的廣度。
華語樂界的上帝視角,沒有人是局外人
中國籍歌手大放異彩也是本屆焦點之一。除了Tia Ray袁婭維叫好叫座不負眾望,『最佳華語男歌手獎』中國歌手入圍席次高達一半,也成為33年來的首例。其中,搖滾教父崔健的首度叩關更是稀客中的稀客。不僅角逐男歌手,崔健也力拼『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和『最佳華語專輯獎』。後項的入圍名單更驚見由中國音樂人彭飛和李聰共組的無實物藝術團《夜間模式》,恐怕是真冷門,也可能是一匹真黑馬!
無國界的上帝視角也反映在新人獎。Haezee黃瑋昕是內外兼具的新潮女伶,來自馬來西亞;Matt Lv呂彥良是年僅20的唱作奇才,來自中國四川。值得一提的是呂彥良在《新鮮的靈魂》一手包辦詞/曲/編曲/製作,唱著一口道地美系R&B,頗有當年李榮浩橫空出世的驚喜度。他曾直言作音樂的短期目標之一就是「入圍金曲獎」,如今門票到手,能否美夢成真?令人備感期待。

雷擎 / Photo Credit: 浮氣音樂有限公司 Floating Music
各擁利基,新人獎是「真」死亡之組!
走出山林,雷擎的《Dive & Give》是公路旅行弛放首選;走進地窖,當代電影大師的《告訴我他們都在本來的什麼地方》是噪音龐克新銳樂隊,兩組入圍者各自極大化獨立樂風,作得又精又實。
立即點擊 ☛ 發掘雷擎創作《Dive & Give》的靈感
珂拉琪以東洋文化混合黑死搖滾端出《MEmento·MORI》;裝咖人以《夜官巡場》記持嘉義民雄火燒庄的野神和孤魂,兩團各以獨創視角深究民間禁忌「生死議題」,是台灣本地風土的鳴放標竿。
立即點擊 ☛ 發掘珂拉琪的黑死搖滾精神
抱怨以上入圍者太深、太Indie、太聽不懂嗎?別擔心,《許光漢》具備華流最熟悉的「安全感」,且是「非常好聽」的那種!當7組入圍者幾乎各自頂向利基曲風天花板,評審手心手背都是肉。在這之前,不妨先把7張專輯都仔細聽過一遍吧!「誰得獎都實至名歸」雖是老生常談,但套用在這死亡之組,無非是不討好也不得罪的完美解答。
Cover Credit:許光漢 / 何樂音樂
想發掘更多好音樂?立即點擊 ☛ POPCAST欄目
文 / Jimi Bro吉米哥
熱愛華語音樂的YouTuber兼Podcaster。以清晰易懂卻不失專業的庶民式語言,整理與分享關於音樂的各種獨到觀點與延伸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