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CAST | 2021年終回顧,四張不聽可惜的華語專輯

2021年步入尾聲,回望今年的華語樂壇,有幾張專輯、哪些聲音曾經住進你的心底呢?本篇將分別以「新人、團體、男歌手、女歌手」四個面向,精選出四張我個人的推薦專輯,也期待這些作品在明年的金曲殿堂能夠大放異彩!
新人-LEE《力》
初聽LEE的音樂,你可能會先被他雌雄莫辨的嗓音吸引,而他其實是一位來自美國LA的大男孩。畢業於洛杉磯音樂學院,主修編曲與演唱,LEE抓耳的中性聲線融入純正美式R&B血脈,出發於學院理論,沉浸於自宅自製,一手包辦詞曲、編曲到製作,LEE天生就注定吃音樂這行飯。
2020年的迷你專輯《Dark Soul》是LEE的初試啼聲之作,他的貴人是台灣新生代音樂廠牌「新樂園」的製作人海大富Déjà Fu,小富老師驚艷於一位年輕創作者竟然獨鍾R&B領域相對冷門的Dark Soul曲風,卻又能做出屬於LEE的獨特風味,單曲〈LUST〉的成功讓LEE「黑魂教主」之名在獨立樂界不脛而走。一路蔓延至2021年接連釋出的〈Old Fashion Luv〉和〈荒島〉,復古浪漫小品交織電氣磅礡的三拍R&B,LEE在Dark Soul之外的曲風藍圖持續插旗擴張,最終彙聚成首張個人創作專輯《力》。放眼當今華語樂壇,能夠製作出一張兼具商業價值與藝術高度的節奏藍調專輯並不容易,LEE精準拿捏力道,不刻意曲高和寡,亦不過份無腦煽情,頻頻令我想起孫盛希在《出沒地帶》的超標演繹。殊不知,LEE竟然正是孫盛希的表弟!兩人在專輯內甚至合唱一曲〈失蹤〉,彷彿為這渾然天成的美系律動解開了謎團。
華語樂壇不乏好音樂,卻始終缺乏一把充滿辨識度的新聲音,LEE的橫空出世無疑是2021年刷新耳目的存在。很高興繼OZI與J.Sheon之後,華語R&B市場又迎來了一顆閃耀的新星。
立即點擊:了解LEE的專輯幕後製作
團體-南西肯恩《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
提到台灣的男女雙人演唱組合,元老級有魏如萱單飛前身的自然捲、棉花糖,近幾年的脆樂團、Vast & Hazy、好樂團也都相繼發光發熱,但還有一個組合可能在主流舞台較少人熟知,卻早已是校園與獨立樂界口碑不斷的人氣團體-南西肯恩,今年9月迎來他們成團四年的首張創作專輯《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
南西肯恩由女主唱鄭雅薇(南西)及男主唱兼吉他手陳弘育(肯恩)組成,他們其實早在2017年於StreetVoice發表第一首創作〈煙花〉就聲名大噪,經過一場場演唱經驗的累積,去年3月發行首張EP《那麼我想再擁有自己》,今年再推完整專輯,作品與人氣同步超展開。南西肯恩的音樂擁抱了Vast & Hazy的暗部與脆樂團的亮面,在〈練習一個人生活〉裡可以聽見雙主唱溫暖吟唱的和諧編排,到了〈煙花〉又能感受他們可收可放的爆發氣場,新專輯同名單曲〈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地方〉最後精彩激昂的和聲吶喊,讓人難以想像這只是一對雙人民謠組合,差點誤以為是一組五人重裝搖滾樂隊。
「在不容易的時代,唱著容易被理解的歌。」是我對南西肯恩的註解。他們把被生活反芻後的文字填入氣氛大於旋律的曲調,在層疊聲部、高低音階中,形塑成一份視野寬廣的獨特曠味,極致迷人。
男歌手-盧廣仲《勵志論》
「創作營風潮」近三年席捲華語音樂圈,愈來愈多音樂人將手腳伸出象牙塔,與西洋樂界常見的「集體創作」模式對接。過去以「自彈自唱的校園歌手」姿態見長的台灣三金(金曲、金馬、金鐘)保持人盧廣仲在年底推出睽違5年的新作《勵志論》,也是一張共同創作的結晶體。
《勵志論》專輯內的歌曲大部分完成於2019年的一次創作營,盧廣仲找了一群好朋友關在一起寫了數十首歌,雖然受疫情影響,讓原本預計2020年的發表計畫被迫延遲,卻也獲得更多推翻、重製、再精修的機會。初聽《勵志論》可能會有點不習慣這麼「複雜」的盧廣仲,譬如復古Disco Funk的〈勵志論〉,乍聽是編曲在包裹盧廣仲,但其實盧廣仲的招牌唱腔依舊是牽引著全曲,甚至帶領整張專輯走向的慢靈魂。〈勵志論〉簡單到不行的乖寶寶和弦是他要的,〈自我的介紹〉裡複雜精美、走走停停的詭譎行徑也是他要的,由烏克蘭爵士樂手跨海彈奏鍵盤的〈雨時多雲偶陣晴〉更是難得一見的Lofi Chill-Hop R&B。節拍的拖沓切換與吉他指法的微妙變化在Dancehall拉丁舞曲〈肌肉的記憶〉、迪士尼風大器弦樂情歌〈像你〉與全假音三指法哲思小品〈輕輕〉等曲目中都各懷鬼胎、暗藏玄機。
曾經我擔心「集體創作」會輕易讓歌手的本質被吞噬,但《勵志論》這張淬鍊5年的結晶體反而令我喜出望外!不得不感謝盧廣仲的老戰友兼共同製作人黃少雍十幾年來的合作默契,在多元飽滿的電子氛圍下,依然聽得見盧廣仲充滿辨識度的溫暖嗓音與他不甘平凡的寫歌邏輯。
女歌手-蔡健雅《DEPART》
曾經在一次與蔡健雅的訪談中聊到,自2011年《說到愛》之後的十年,蔡健雅接連端出《天使與魔鬼的對話》、《失語者》、《我要給世界最悠長的濕吻》等編曲繁複、電子基調強烈的風格化作品,經歷這段把自己打碎再重組的漫長過程,終於又回到「一把吉他的蔡健雅」,《DEPART》見證了這位水瓶座女子放任自己旋轉跳躍、撒野流浪後,看似回歸保守、實則瘋狂大膽的又一次自我突破。
儘管「抱著吉他自彈自唱」是蔡健雅出道以來給人的標準印象,但其實近幾年蔡健雅寫歌都是以鋼琴和電腦居多,吉他反而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但《DEPART》令人激賞的是,它在捨棄了鋼琴、鼓、電子合成器之後,回歸一把空心吉他創作,竟也沒有因此變得空虛無聊!必須歸功於Ricky Ho在編曲上的畫龍點睛,譬如〈Bluebirds〉的陶笛和曼陀林,是民族樂器混搭流行曲式的美好示範。而雖然「弦樂」在華語流行音樂是老面孔了,但大部分都只是鋪底在編曲的一環,是襯托紅花的綠葉,但這次蔡健雅全面放棄使用鼓組帶領節奏,反而罕見地讓弦樂站上C位!在〈出走〉裡,小提琴成了導遊,每一退一進都跟隨著弓弦引領行進,更別提幾乎可以用「創舉」來形容的〈Breakdown〉,整首歌的編曲只有弦樂,後半場再加入佛朗明哥打擊節拍與大量和聲堆疊出澎湃氣場。
不只創作能量不減,蔡健雅在《DEPART》中充滿濕度的咬字與口氣,也比往年作品更加溫潤,無論需要大量假音的〈Into The Wild〉或由中低音主導的〈Photographs〉都駕馭得遊刃有餘,而專輯內大部分配唱竟然都是保留原始Demo錄音,並沒有再重新錄製。《DEPART》無論在樂性廣度、製作深度、演唱高度,都幾乎達到蔡健雅音樂宇宙的全新標竿。
立即點擊:看看蔡健雅如何在音樂上嘗新
Cover Credit:添翼音樂
立即點擊 ☛ 更多精闢樂評
文 / Jimi Bro吉米哥
熱愛華語音樂的YouTuber兼Podcaster。以清晰易懂卻不失專業的庶民式語言,整理與分享關於音樂的各種獨到觀點與延伸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