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CAST | 哈囉2021!阿爆鍍金後的新原民電音時代

「我想要告訴電視機前面的所有原住民,不要浪費天賦,也不要依賴天賦。謝謝所有聽過,按下PLAY播放鍵分享的所有人,謝謝你們試圖聆聽你們不理解的東西。」-阿爆(阿仍仍)
阿爆(阿仍仍)在第31屆金曲獎頒獎典禮拿下最大獎「年度專輯獎」時,語帶哽咽的這段致詞,至今仍言猶在耳。一舉囊括「年度專輯獎」、「年度歌曲獎」和「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成為第31屆金曲獎大贏家的阿爆(阿仍仍),無疑是為原住民音樂創作者注入一劑強心針。
過去聊到原住民音樂,你腦中浮現的也許是優美的五聲音階、八部合音,或各種讚頌大地、狩獵、戀愛的歌謠。但別忘了,隨著數位串流世代的崛起,音樂早已逐漸打破國界、語種、曲風,時至今日,用華語、閩南語、客語唱著嘻哈、節奏藍調、電子舞曲等曲風的新生代唱作人,早已在流行音樂的分眾市場中開枝散葉。
而這根「帶電」的觸角也早已悄悄伸進過去我們「聽不懂」的原住民音樂世界。阿爆鍍金後的新原民電音時代,從此展開。
阿爆(阿仍仍)〈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
《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能夠獲得空前的迴響,關鍵在於它打破了「語言」的隔閡。既然你註定會聽不懂,那不如就讓編曲說話!阿爆(阿仍仍)和專輯製作人黃少庸與台灣新銳編曲大師Dizparity很有默契的讓「語言」成為一個純粹說故事的工具,把旋律和歌詞放在中間,把樂器、合成器和前衛新穎的歐美節拍放到最前面,再用充滿電氣感的編曲包裹住整張專輯,打造出一張電流四射又不失原民溫度的流行電子樂作品,刷新了大家對於原住民音樂的刻板印象。
譬如同名單曲〈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以浩室(House)為基底的重拍節奏,搭配阿爆(阿仍仍)極致輕柔的吟唱,就像為簡單的旋律套上華麗的戰服,即便你聽不懂語言也會忍不住隨著鼓點搖頭晃腦。《kinakaian 母親的舌頭》專輯中有四首歌都取樣或結合了排灣族古謠,卻不會令聽者感到「過時」或「老派」,不得不讚嘆黃少庸和Dizparity的巧手,將這些傳統歌謠毫無違和地打包進節奏藍調(R&B)、嘻哈(Hip-Hop)等西洋流行編曲裡,激盪出加倍新鮮的聽覺刺激。
阿爆(阿仍仍)〈tjakudain無奈 feat.李英宏〉
專輯中另一首搶耳合作曲〈tjakudain 無奈〉取樣了排灣族古謠旋律,邀請李英宏跨刀獻聲台語饒舌,巧妙使用排灣族社會中的流行語tjakudain(不然怎麼樣呢?)來呼應台語的「恁毋答應(你不答應)」,歌曲中段2:26~2:38約十秒的吟唱段落,就是排灣族流傳已久的傳統古謠〈無奈歌〉,畫龍點睛地扮演了新舊交融、承先啟後的混搭滋味。
結合三個世代的原住民聲音
既然聊到第31屆金曲獎,不得不提及另一位原住民音樂的「女力代表」戴曉君。和阿爆(阿仍仍)同樣身為排灣族的戴曉君,在2019年發行的《裡面的外面》專輯中,以一曲〈戰歌 cemavulid〉和音樂夥伴曾仁義、洪子龍、張漢恭共同入圍「最佳編曲人獎」,此曲以「月琴」作為創作主軸,結合氣勢磅礡的打擊樂營造出充滿南美風味的熱情拉丁曲調,閉眼聆聽,彷彿遼闊的山海就近在眼前,令人耳目一新。
Deep Forest〈戰歌 cemavulid feat. 戴曉君〉
在2020這嚴峻的一年結束前,充滿正能量的〈戰歌 cemavulid〉驚喜地以全新電氣風貌改頭換面與聽眾見面了!電氣版的〈戰歌 cemavulid〉來自台灣知名音樂廠牌「風潮音樂」的一項跨國合作企劃,他們邀請到全球跨界電子音樂的先驅,同時也是曾經獲得葛萊美獎製作人殊榮的Deep Forest(Éric Mouquet),運用台灣三個世代的原住民聲音,跨國打造了一張電音EP《吼海》。
Deep Forest原本就擅長玩轉世界各地的「民族音樂」,結合新潮的當代電子編曲,創造獨樹一格的樂風。Deep Forest不只是聲名遠播全球的法國電子音樂創作人,也是全球「World Beat」電音舞曲的先驅之一。《吼海》EP中的三首歌,採用先進的「Ambidio」聲音科技,當你戴上耳機或使用環繞音響聆聽時,所有聲響會360度立體包覆著你的聽覺,讓聽者彷彿親臨現場,體驗到模擬環繞音效的沉浸式聲響效果。Deep Forest打造的〈戰歌 cemavulid〉保留了原版中「月琴」與「部落合音」兩項最強而有力的元素,加入節奏感更強烈的電氣節拍與非洲打擊樂音色,為「原民尬電子」的混種曲風,寫下歷史新頁。
桑布伊表現「時間」的力量
不只「原民女力」開始把觸角伸進電氣世界,過去發行兩張專輯都擒下當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百發百中的「卑南勇士」桑布伊在2020年底推出的第三張專輯《得力量 pulu'em》中,也首度嘗試了實驗電子樂。如果說第28屆金曲獎「年度專輯」《椏幹 Yaangad》是一張流淌鄉野湖泊氣息的民謠詩篇,那麼《得力量 pulu'em》就是一張凝聚山海能量,勇往直前的力場鉅作。
桑布伊〈得力量 pulu'em〉
同名單曲〈得力量 pulu'em〉請來阿爆(阿仍仍)的「新歡」——台灣首屈一指的「電音編曲大師」黃少雍操刀製作,以充滿速度感的碎拍電子節奏,搭配帶有歐非元素的原始打擊樂,再結合卑南青年熱情奔放的多部合聲吟唱,打造出部落青年遠行出發前的儀式慶典氛圍。歌詞唱到對著東西南北四方祈求祝禱,象徵著承接大地與天空的祝福後,一切事物都將順利進行。
專輯中另一首長達8分鐘的〈長歌 senay〉則是實驗氣味濃厚的迷幻電音,此曲融合了卑南古調與屏東滿州古調〈牛尾伴〉,並邀請張碧蘭阿嬤配唱閩南語的部分。編曲由台灣資深音樂人林強一手操刀,以現代感的編曲呼應兩種語言的古調。橫跨50年的兩代對話,充分表現了「時間」的力量,是突破桑布伊過去所有作品的驚喜破格之作。
舞炯恩:新專輯概念性極致強悍
當部落姑娘與勇士們都前仆後繼投入五彩繽紛的電音世界,還有一位「無法定義」的原住民歌手以自己的舞步,為「性別認同」高聲喝采。曾經以創作曲〈擁抱世界擁抱你〉榮獲2017年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主題曲冠軍的舞炯恩(Utjung),於2020年底發表了首張個人全創作排灣族語專輯《Apaz 根》。如果2020年的阿爆(阿仍仍)刷新了我們對原住民音樂的三觀,那麼2021年的舞炯恩就是樂壇無法忽視的一顆明日之星!
《Apaz 根》是樂壇少見以南美洲拉丁音樂(Latin)曲風作為編曲主軸貫穿全輯的排灣族語專輯,不敢說是前無古人,但絕對是企圖心與概念性都極致強悍的一張原民作品。主打歌〈Mapulav 我們酒醉了〉是一首熱帶浩室(Tropical House)編曲的動感舞曲,節奏雖然歡樂,但歌詞其實是在探討當代原住民青年所面臨的社會問題與文化危機,當原住民青年逐漸遠離部落「都市化」後,那些每年回鄉參加祭典的行為已淪為一種被動的應付,「飲酒作樂」才是背後更吸引人的目的,如何在回歸母體的同時也回歸自己,是舞炯恩在這張專輯中想要探討的議題。
專輯中其他作品也都把西洋流行音樂「聽一遍就會跟著唱」的寫歌宗旨注入排灣族古謠的血脈中,不仔細聽歌詞,甚至會以為是一張流行排行榜上的K-POP專輯。無論是跨越8度音域展現精采R&B轉音的〈Su Vuvu Aken 我是你的孩子〉、重拍貝斯(Bass)結合嘻哈饒舌(Rap & Hip-Hop)的〈Mitatequan 謙卑〉、自嘲「性別氣質」的洗腦俏皮舞曲〈Adu 阿嘟〉、讓人聯想到碧昂絲(Beyoncé)忍不住想跟著來段「電臀舞」的狂野騷莎(Salsa)舞曲〈Yugi 先跳再說 feat. 金秀麗〉或同步收錄排灣族語與西班牙語雙版本的拉丁舞曲〈Aiyanga 誰能了解我的心 feat. Kivi Pasulivai〉,每一支單曲都再再刷新閱聽眾對於原住民語歌曲的視野。《Apaz 根》無疑是2021年第32屆金曲獎備受看好的黑馬之作。
舒米恩:另一位重要推手
除了上述提及的原住民歌手之外,還有更多創作者都不斷致力於將原住民音樂打入大眾流行市場。譬如曾獲得第22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第27屆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的阿美族歌手Suming舒米恩,在2019年發行的華語專輯《Bondada》中,不只以台灣獨特的樂曲節奏「bon-da-da」作為專輯主軸,其中單曲〈下巴〉也結合了當代歐陸EDM舞曲,為傳統曲風披上前衛的外衣。Suming舒米恩和阿爆(阿仍仍)被譽為是台灣原住民語歌手中,「成功把傳統古謠推進流行殿堂」的兩位重要功臣。
也許你聽不懂原住民語言,但別忘了那些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名字:A-Lin、家家、動力火車、張惠妹、張震嶽…等,都是享譽華人音樂圈的原住民之光。2021年,讓我們期待更多原住民歌手,把來自山海田野的「電力」繼續施展到國際舞台上吧!
想看更多音樂專欄?立即點擊 ☛ 發掘大眾文化裡好聽的聲音
Cover Image:那屋瓦音樂
文 / Jimi Bro吉米哥
熱愛華語音樂的YouTuber兼Podcaster。以清晰易懂卻不失專業的庶民式語言,整理與分享關於音樂的各種獨到觀點與延伸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