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CAST | 從張懸到安溥,她始終是文青崇拜的歌手、詩人、哲學家

彼時「張懸」,此刻「安溥」,一位不輕易被歸類的女性唱作人,今年捎來睽違10年的原創專輯《9522》。歲月的符碼藏在專輯名稱:「1995年寫的歌/2022年發表」,雙CD共16首曲目創作於她14至17歲間(1995~1998)。部分曲目保留了當年青澀原稿,部分幾經翻修才定案,《9522》記載的不只是青春期,更多的是她從「女孩」到「女人」的成長軌跡。
年屆不惑的安溥,選在此刻回望、梳理27年前早熟易感又才氣早發的自己,首波單曲〈最好的時光〉道盡心聲:「昨天的煩惱今天想開了嗎?」、「有人曾愛過你,你有過懷疑否認和偽裝的傷」歌詞淡然交和15歲的提問與41歲的解惑,與歌迷的久別重逢體面又溫柔。
但大部分人與「安溥」的初相逢,應該都源自名叫「張懸」的分身。
「張懸」:從文學到音樂的奇遇
從小沉浸於文學世界的焦安溥並未想過當個風風光光的「歌手」,比起明星夢,她更愛安靜寫詩與書法。中學的她,志向明確朝著「作家」或「詩人」前進,但用本名發表作品實在不太酷,於是向洛夫、夏宇等詩人看齊,筆名「張懸」應運而生。
2000年代初期,她受到女巫店老闆的鼓勵,開始定期以「張懸」之名在女巫店表演。在「張懸」身上,她熱烈擁抱文字與音樂創作帶來的愉悅、自由,當那些不求人懂的詩詞被譜成歌,引發閱聽者共鳴,宛如奇遇般的快樂。
直至2006年被主流唱片公司簽約發行首張專輯《My Life Will⋯》前,來自Live House與網路的口碑傳播是她累積聲量,從地下浮上檯面的關鍵。2003年,與四位夥伴組成芒果跑樂團(Mango Runs)參與海洋音樂祭發表的兩首單曲〈畢竟〉、〈並不〉後來也重新編曲驚喜收錄在第二張專輯《親愛的⋯我還不知道》。
因〈寶貝〉爆紅,但她很少唱
張懸的音樂路並不如我們想像順遂,早在2000年,19歲的她就已獲得一紙唱片約,也經歷錄音、拍照、拍MV等發片前準備,但發片計劃卻胎死腹中。因此,《My Life Will⋯》的曲目幾乎是她學生時代的青澀作品,包括入圍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作曲人、作詞人等大獎的代表作〈寶貝〉,早在13歲就寫下。
面對出道後〈寶貝〉的爆紅,張懸清楚知道:「〈寶貝〉走紅是緣分,我只要好好珍惜,不需要藉這首歌的名氣來炫耀或標榜自我。」因此她並未大量在各種場合唱它,即便深知這是台下觀眾的必聽曲目。這個信念堅定到連2018年首場台北小巨蛋演唱會《煉雲》都設定為「無歌單」演出,亦即完全不唱自己的歌,而選擇重新演繹對她的生命具有重要啟蒙的作品。
從吉他民謠到後搖滾現代詩
初期,張懸以吉他自彈自唱的「女性個體姿態」從地下躍上主流舞台,讓追隨陳綺貞、戴佩妮等民謠搖滾的樂迷多一個榜樣,但從〈無狀態〉到〈討人厭的字〉、〈慾望把眼前的地板鋪滿〉等後搖思路(Post-rock)的曲目,才算真正形塑了「張懸式」的ICON:Band Sound感強烈、曲式起伏不大、文字綿密且詩意。
2008年二度組團Algae後,隔年發行的《城市》是張懸把玩都會民謠與詩意搖滾最均衡的一張,曾經MSN暱稱隨處可見「我擁有的都是僥倖啊,我失去的都是人生。-〈關於我愛你〉」或「在所有人事已非的景色裡,我最喜歡你。-〈喜歡〉」,張懸的文字遂成某一代人對於文青崇拜的集體群像。
「安溥」:她從不曾拋棄自己
商業與獨立的權衡在過去四張專輯不曾停止拉扯,2012年偏離主流的《神的遊戲》走入詩化極致,隔年張懸憑〈玫瑰色的你〉以本名焦安溥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後,展開兩年《潮水箴言》巡演再沉潛了三年,2018年回歸大眾視野,也正式回歸本名「安溥」。
這趟從「張懸」出發再回到「安溥」的路程並沒想像中漫長,背後也無多複雜的心思,鐵粉甚至從第二張專輯看到她把詞曲作者從張懸改回焦安溥,就已知道她從不曾拋棄自己,甚至一路上無比誠實地與她共存。
2019~2020年以「安溥」為名的三部曲〈ZOEA〉、〈外婆橋〉、〈蘚的歌唱〉承襲了《神的遊戲》入世卻出塵的迷幻詩篇,2022年《9522》又從陌生回到熟悉:〈白吃白喝〉與〈迷惑〉、〈說說罷了〉與〈就在〉、〈沒有寄的信〉與〈日子〉都像一對對雙面鏡,映照著彼時「張懸」,此刻「安溥」的一體兩面。
無論名諱如何切換,年歲如何推移,她依然是那位不輕易被歸類的女人-焦安溥aka安溥aka張懸。
All Images: 聯成娛樂On Line
想發掘更多好音樂?立即點擊 ☛ POPCAST欄目
文 / Jimi Bro吉米哥
熱愛華語音樂的YouTuber兼Podcaster。以清晰易懂卻不失專業的庶民式語言,整理與分享關於音樂的各種獨到觀點與延伸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