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影 | 21篇:《滅絕》娜塔莉與異形共舞的十五分鐘

好萊塢一年平均盛産700部電影,當中受到注意的不到70部。
有時,就連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也會遭遇滑鐵盧,無法單靠個人吸票力拯救一部電影。
她於2018年主演的科幻片《滅絕》(Annihilation)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知道的人不多,看過的人更少。若非之後被收錄於Netflix,恐怕要從此湮沒,白白浪費一部頗爲可觀的作品。
說來也是美人波曼的非戰之罪,她在本片的演出雖然未至於讓人驚豔,但絕對保持水準。問題出在試映之後,派拉蒙公司的高層覺得電影拍得過於晦澀難明,而且作爲一部「外星入侵」的科幻片來說,也欠缺刺激的動作場面,因此看輕電影難以回本盈利,信心大打折扣。
然而導演Alex Garland堅持保持原創的概念,不願修改作品。幾經折騰下,電影最終僅在北美和中國部分院線上映,票房自然萎靡,所幸不致虧本。
改編自同名小說的《滅絕》,故事講述生物學教授麗娜,突見丈夫前赴一道秘密軍事任務後歸來,但無法說明自己爲何是唯一生還者,隨後吐血昏迷。麗娜得以前往任務發生地,了解到森林正被一種不明氣體籠罩,日益擴張,將對全球造成威脅。在軍方的安排下,麗娜與另外四名女性專家組隊進入迷幻森林,準備揭開真相。種種奇特遭遇,使所有人都陷入生存危機,而麗娜更發現自己的細胞開始出現異常......。
網路上對《滅絕》的開放式結局和配樂泛起了一些迴響。其中最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異形場面中的四分音符主曲。那顯然是一段妖異詭秘的四個音符,出現於曲目《The Alien》中第2分40秒,數次重複,彷彿以配樂勾勒出了異形的獨特形象。若說本片也有向經典恐怖片看齊的名曲,這四個音符或許足矣。
配樂師Geoff Barrow及Ben Salisbury在製作後期回頭發現,儘管他們將配樂狠狠修改過大約五個版本,但這四個音符猶如幽魂不散一樣被保留下來。Barrow甚至很高興有人因爲這段音符而感到毛骨悚然,因爲那正表示配樂成功達到目的了。
其實單憑聆聽體驗來說,《滅絕》電影原音專輯活脫脫就是一部恐怖片,若非結局曲目《The Alien》加入了強烈的電音效果,我們未必能指出它是科幻片。而將驚悚元素和科幻片結合成經典之作就有《異形》系列開創了太空驚悚片的先例。
故事未到結局前,我們就和麗娜一樣深陷在層層謎團中,不知隱藏在森林另一端——燈塔的真相是什麽。
為了營造結局震撼一幕,配樂師刻意在電影前段一直僅採用樂音,以便凸顯不同之處,而且選擇了有「恐怖片專用」稱號的樂器:水琴。這種由人手特製的樂器,發音虛無缥缈,多屬震盪的金屬聲,使演奏者無法完全掌握。低處迂迴幾不可聞,突然一聲尖叫,經常盪得人心惶惶,恐怖片愛好者絕不陌生。
當麗娜獨自到達燈塔,並深入地洞盡頭,配樂師的挑戰也開始了。
那是一幕沒有對白,並且長達十五分鐘的動作戲,配樂師需要為此重要一幕營造最強烈的配樂效果。作為一部科幻片,《滅絕》直至此時方「釋放」合成音樂,是頗爲罕見的作法,而這支曲目也順理成章成爲了整部電影的高潮和佳作。
世上有種恐懼,不在於所面對的怪物有多猙獰凶猛,而是徹底一無所知。
至今,導演仍爲大部分觀眾無法在電影院欣賞到上佳的配樂效果而感到遺憾。如果家中有一套解析度高、音質細節表現出色的環繞音響組合,應當能彌補遺憾吧。
立即點擊 ☛ 聆聽更多精彩的電影音樂
Cover Image: Netflix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