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影 | 20篇:《哥吉拉大戰金剛》吼!

哥吉拉決戰金剛,怪獸宇宙中兩大角色再度王見王,距離上一次「有緣千里來相會」幾乎已是60年前的事。
這不僅是一部商業考量十分準確的電影,其實也是雙方粉絲期盼已久的。自從哥吉拉在《金剛:骷髏島》(Kong : Skull Island)片末中匆匆一瞥打下預告之後,兩個地表最強終於要槓上,注目程度直逼蝙蝠俠對決超人。
每部怪獸電影中,聲效都特別有用武之地,而這次哥吉拉和金剛的音效絕對各有特色。哥吉拉自有牠招牌式吼叫聲,金剛的音效設計則不出所料如同大猩猩,卻更低沉雄壯。畢竟電影中金剛比現實的同類還要巨大百倍。
雖然兩位主角無法言語,但我們反而能夠欣賞到各式各樣的吼叫聲。當兩雄相遇時,那是霸氣的狂吼;落敗時,有哀怨的低吼。此外,還有悲壯嘶吼、焦躁不安的怒吼,林林總總都顯示出音效師花費不少心思去表達怪獸的情緒。
哥吉拉和金剛之間,先是不打不相識,之後彼此識英雄、重英雄,最後聯手抗敵,宛如蝙蝠俠與超人之間的標準戲碼(最終大Boss身份姑且保密)。雖然劇情發展多半已屬意料中事,但電影依然努力在傳統中賣力加入了新元素,比如地底世界、人造森林和許多科幻構思,甚至出現了一條從美國直通香港的地道。就這科技能力來看根本不屬於現代,而更像近未來的事。
劇情中屢屢出現違反物理的場面,兩大巨獸甚至能夠站上航空母艦對打,但論場面設計依然相當精彩,可說刻意不重覆許多哥吉拉的前作,嘗試創造新意。
如果少了如今先進的環繞音響,這部充滿大場面的電影可觀度肯定大打折扣。誰叫兩位主角同屬「巨獸綱」擁有無敵霸級身形,隨便開打都能砸爛一個城市、剷平一組海上艦隊呢!
如果是通過影音串流平台在家觀賞這電影,最好配備劇院音響組合,才能夠加倍感受兩大巨獸在對戰和吼叫時的震撼力。
用擬音創造前所未有的吼叫
最原始的哥吉拉吼叫聲,其實是由日本音樂家伊福部昭在手套抹上松油,然後撥弄大提琴所製造出來的。據說他原本從動物園錄下所有動物的叫聲,但沒有一個令人滿意,最後決定用擬音(Foley)方式創造一種前所未有的吼叫。那聲音類似用指甲劃過黑板一樣令人毛骨悚然,但要低沉得多。
早在2014年版本的《哥吉拉》(Godzilla),艾瑞克·愛達(Erik Aadahl)和伊桑·范德萊恩(Ethan Van der Ryn)兩人已開始擔任這個電影系列的音效總監。當時他們在重製音效之外,也嘗試保留伊福先生的經典音效。在了解音高(Pitch)、抑揚頓挫(Cadence)和節拍記號(Time Signature)之後,他們發現原版的吼叫聲是落在鋼琴的C調和D調,但音符屬於更低的純八度。
經過數個月的製作後,最理想的音效終於誕生。儘管如此,艾瑞克堅決將音效的製作方式永遠保密。他的說法是音效自有靈魂,並且希望別人在聽見哥吉拉吼叫的時候,絕不會聯想起它的製作方式,破壞觀影體驗。
兩人唯一願意透露的是搜集音效的過程。從生鏽的車門開關聲,到摩擦鼓皮表面,最後他們發現使用登山鞋底的塑膠材料撥動大提琴,最為接近原始的哥吉拉吼叫聲。他們還做了有趣的實驗,比如使用特殊麥克風(Sanken CO-100K)去收錄各種人類聽覺所無法聽見的聲音,再拿回工作室裡調整音頻。最後發現,喇叭所發出的聲音是人們未曾聽過的。
更有趣的是,兩人甚至有辦法向殿堂級的滾石樂團(The Rolling Stones)借來巡迴演唱會所使用的大型喇叭,進行他們的大型錄音實驗。兩人將喇叭裝置在華納兄弟電影片廠的各個角落,然後播放哥吉拉的吼叫,並將音量放到最大,同時實地錄音,以便獲得不同的效果。後來公司卻收到來自環球影城的遊客投訴:“我們竟然聽到哥吉拉的怒吼!”
原來由於高達10萬瓦特的音量過大,導致聲音居然震撼到三英里以外!這樣的錄音實驗可說是向巨獸級看齊了。
立即點擊 ☛ 聆聽更多電影音樂
Cover Image:Warner Bros. Pictures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