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影 | 39篇: 《吉勒摩·戴托羅之皮諾丘》如何超越所有前作?

同樣改編自童話故事,同樣於2022年推出,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的「皮諾丘」顯然比迪士尼的版本有趣,也更富新意。後者僅僅將動畫翻拍成真人版,視效看似精緻,但流於平庸,就連奧斯卡金像獎影帝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加上金像獎導演勞勃·辛密克斯(Robert Lee Zemeckis)執導,也無法力挽狂瀾。
翻開歷史,這數十年裡曾出現超過10部皮諾丘的改編電影,戴托羅的「皮諾丘」很可能是繼迪士尼動畫版(久遠的1940年)以來最精彩的。這也目前史上最長的停格動畫電影,超越了之前的《酷寶:魔弦傳說》(Kubo and the Two Strings),且長達將近2小時,畫面美得讓人以為是電腦動畫,在製作上的難度也相對增加。
用音效刻畫小木偶
停格動畫,可說是介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的一種電影。它既呈現了木偶獨有的質感,也能做出動畫般的趣味,但在製作上非常耗時,而且比單純用CG特效還難掌握,這也是我們如此少見停格動畫電影的原因。
雖然停格動畫採用實體木偶拍攝,但並不代表皮諾丘能夠使用現成的音效。我們在電影中所欣賞到的,仍然全是音效師精心修改出來的成果。儘管如此,本片的音效師斯科特‧馬丁‧格爾辛(Scott Martin Gershin)曾經也試過用真木偶製造音效,但效果和想像中差別很大,只好放棄。
於是他突發奇想,竟然打起了老牌吉他品牌PRS的主意,跟他們要了堆積如山的木屑。由於打磨品質優良的吉他必須採用上等木材,所以過後剩下的木屑也是優質品,其中就有巴西玫瑰木、桃花心木與火焰楓木等。
他還嘗試了好幾百遍從木頭、塑膠和金屬所發出的嘎吱聲,再從中仔細地挑選出最合適的,好讓所有從角色發出的聲音都充滿「表情」,而我們在電影中所聽見的音效,絕大部分都是原創與重新混音的。
聲音心理學家是什麽?
格爾辛為每個充滿個性的角色建立了獨有的音庫,尤其主角皮諾丘的喜怒哀樂必須做得有聲有色,比如在他感到難為情的時候,會有個可愛的姿態,同時木製的身體會發出讓人感覺有趣的嘎吱聲。在這方面,格爾辛認為自己像是聲音心理學家,必須懂得用音效去影響觀眾的潛意識和情緒。
就像皮諾丘第一次誕生的時候,身上所發出的木質特別輕巧而脆弱,好似玩具一樣弱不禁風,隨時都會摔斷,讓人感受到他的天真無邪。後來,隨著皮諾丘學會跳舞了,經過幾番死而復生,人生閱歷豐富了,那些木頭與金屬所發出的聲音也變得鏗鏘有力了。再仔細聽聽,你可能發現,就連老木匠腳下的木屐,在步履蹣跚與昂首闊步的時候,也有不同情緒的音效。
有不少音效師的看法是,既然角色都有其獨一無二的配音人,那麽角色也應該有獨一無二的音效,去凸顯他們的特色。全球許多音效師都在為此孜孜努力著。
音效,也許是一部電影中最容易被觀眾忽略的。論感染力,它不如氣勢澎湃的配樂;論感動,它不如歌曲一樣迷惑人心。音效通常來得那麽理所當然,以至於它發生的那一剎那,我們的潛意識便欣然接受。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每個不讓人感覺突兀而理所當然的音效,都是出色的音效。
凱特·布蘭琪願當一支筆
在角色配音上,製作組曾面對了一個難題。由於電影用了將近4年的時間拍攝,所以原本擔任皮諾丘配音的小男孩古格里·曼恩(Gregory Mann),也因為漸漸進入青春期,聲音開始變得不一樣了。於是製作組不得不為他後期的聲音作剪輯,好讓他永遠聽來像個小男孩。
星光熠熠的配音陣容上,最讓人匪夷所思的名字,肯定是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
原來,由於布蘭琪與戴托羅合作過電影《玉面情魔》(Nightmare Alley),所以特別敬佩對方的執導功力,說過無論如何也想參與戴托羅的下一部電影,就算為一支筆配音也毫不在乎!叫戴托羅為難的是,當時本片很多角色的配音都有了人選,除了一隻模樣有些猙獰的瘦皮猴。但布蘭琪依然開心地接下了這份工作,專業地擔綱瘦皮猴的配音,儘管對白寥寥無幾,更多時候只是呱呱吼叫。
不久前憑著《TÁR塔爾》再奪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的布蘭琪,做事果然非同凡響。
All Images: Netflix
想發掘更多電影配樂?立即點擊 ☛ 聽電影系列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
$$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