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影 | 25篇:《疾厄》鬼導溫子仁的尖叫回歸

瘦長的臉孔,酷愛紋身,十指塗滿黑色指甲油,如此特異獨行的形象,使《疾厄》(Malignant)配樂師喬瑟夫畢沙拉(Joseph Bishara)本身就像恐怖片裡的某個角色。
實際上他還真飾演過魔鬼。電影《陰兒房》中紅臉鬼的扮演者就是他,演來形神俱備,入戲非常。或許當時選角一見他外形就覺得找對了人,於是促成了配樂師親自上陣演出「大魔王」的新鮮事,在好萊塢恐怕史無前例。

配樂師喬瑟夫畢沙拉在電影《陰兒房》中扮演過紅臉鬼 / Photo Credit: 華納兄弟
畢沙拉不僅僅外形酷異,他對恐怖片配樂也格外熱愛有感。在美國電影中,我們不難發現專門製作恐怖片的配樂師,比如牛頓兄弟(Newton Brothers),而畢沙拉認為配樂是能夠更深度探索電影世界的一種方式。除了採用不同樂器和音樂媒介,他還愛親自去到拍攝現場捕捉感受,透過陳舊陰森的場景,勾起更多毛骨悚然的感覺。
闊別三年再度執導恐怖片的「鬼導」溫子仁(James Wan),顯然不想重複前作,而創作了混合類型的恐怖片《疾厄》。故事講述主角麥迪再次流產之後,開始不斷看到恐怖謀殺事件的異象,這些事件後來竟然成為現實,使她精神瀕臨崩潰。隨著慘案陸續發生,她逐漸發現自己被領養的身世隱藏著秘密,而一個名為蓋布瑞爾的神秘兇手也開始與她聯繫......。
為電影編曲期間,畢沙拉說腦子裡常常會自然浮現一些音樂片段,就像內心有個聲音在告訴自己該怎麽做,而他甚至能夠描述那些音樂類型:有時是小提琴和薩克斯風合奏;有時則是小提琴、小號加上鼓聲合奏,形成一種另類的爵士樂。他會先將靈感寫下,或者直接告訴溫子仁自己的想法,而對方經常都能夠了解得到,漸漸地形成特別的默契。對於恐怖片的表現方式,兩人可謂頻率十分相近,一觸即通。
從《不潔》、《厲陰宅3》到本片,畢沙拉近期的配樂作品依然接二連三為恐怖片,相信若非對此類型配樂情有獨鐘,還真不容易持續創作大量陰鬱和不安的音樂作品,尤其在恐怖片中,配樂與音效的配合往往相輔相成,大部分時候,我們所聽見的並非旋律,而是營造驚悚效果的配樂。
《疾厄》並非那種很大眾化的恐怖片類型,因此上映以來評論顯得兩級化,就連畢沙拉第一次讀完劇本初稿時也有同感。從預告片當中的種種超自然現象,都令我們傾向直覺這是溫導的另一部鬼片,實際上它是混合了靈異、驚悚、犯罪、動作等多種元素的片型,是溫子仁在成功拍攝多部鬼片之後的新嘗試,因此在配樂上也融入些許搖滾和電音,與《厲陰宅》系列顯然有別,呈現了較為豐富多變的音樂風格,如片頭就採用了電子搖滾樂團Celldweller 歌曲《When Your Walls Fall》。
為了反映女主角內心的恐懼感,畢沙拉在配樂中採用了最高音階的女高音取代小提琴。當兇手蓋布瑞爾現身時刻,由維絲特(Kirsten Ashley Wiest)所演唱的高音便會驟然出現,猶如一把劃破夢境的利器叫人防不勝防。
導演溫子仁曾表示《疾厄》受60至70年代的義大利鉛黃電影(Giallo Films)影響,而那個年代的爵士樂依然非常興盛,這豈不是與畢沙拉的音樂靈感不謀而合嗎?順帶一提,鉛黃電影中總會出現三個視覺元素:黑手套、利器和虐殺。這些元素都融入了本片。
他深信最讓觀眾感到可怕的是畫面上看不見的東西,而聲音就做到這點。恐懼之聲的感染力沒有界限,沒有具體形象,可以勾起觀眾無限想像,說有多可怕就有多可怕!
筆者認為比較遺憾的,卻是故事中「兇手」透過電話所發出的聲音顯得平庸,儘管刻意製造了沙啞而荒腔走板的聲效,依然未足以讓人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立即點擊 ☛ 聆聽更多精彩的電影音樂
Cover Credit:華納兄弟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