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影 | 14篇《灼人秘密》:如果音樂是一種紅

《灼人秘密》不難讓人聯想到由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所主演的《黑天鵝》(Black Swan),兩者都講述一個女生如何不惜代價爭取演出女主角的機會,過程中虛實交替,表現了主角陷入精神分裂的狀態,甚至主角名字都叫妮娜,不知是否巧合?但前者仍然依靠獨有的風格,拍出獨樹一格的電影。由趙德胤執導、吳可熙主演兼編劇的這部作品,確實值得台灣引以為傲。
點擊觀看:《灼人秘密》預告片
如果《黑天鵝》的主題是黑色;《灼人秘密》的主題就是一種血淋淋的紅,只是觀眾在螢幕上並不會看見任何徒具外表的血腥畫面,而比這還殘忍的,其實是揭開電影業背後的黑暗面,以及主角妮娜受創的心情,猶如她在戲中重復多次的對白:他們不止摧毀我的身體,還摧毀了我的心!
從電影海報到片中主角身穿的紅色晚裝,可見本片毫不掩飾且強烈地凸顯紅色主題。紅,不僅是主角對於達到目標的慾望,更是主角妮娜的命題,她是如此渴望走上紅地毯,通往電影界發展,但這條赤紅的走道,卻是由熔岩所鋪陳,越接近目標,便越容易灼傷自己。
電影裡處處透露著符號和暗喻,頗值得玩味,比如餃子多次出現在妮娜生活中;數次被掐脖子;以及用狗來比喻和控訴女生在某些行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另外,妮娜進入的飯店房間號碼為1408,也正巧與驚悚小說大師史提芬金(Stephen King)所創作的魔鬼房間同號。電影所暗示的符號比比皆是。
配樂方面,電影的前半段因妮娜仍未陷入歇斯底里,而跟周遭環境疏離,反而顯出一種冷的反差狀態。配樂總是不動聲色的,低調襯托妮娜孤獨的心境,更帶有絲絲詭譎的氣氛,彷彿為電影後半段幾幕驚心動魄的戲碼作好了鋪陳。觀賞此類配樂細膩而不喧囂的電影,如果擁有一組解析度高的音響,自然較能夠感受箇中情緒。
隨著妮娜深入拍攝中段,面對的演出挑戰越來越大,心理和身體所承受的壓力也層層加深,彷彿隨時會崩潰在片場,加上她在戲中戲所飾演的角色,原本就是一名擁有雙重身份的女間諜,情緒起伏大起大落,到了快要引刀自刎的地步。這時整個配樂的主調猶如藍轉紅,意外地從雪地裡迸發灼人的熔岩。
其中一幕戲,獨特地使用工具作為配樂的元素——紙張被連續快速翻動的簌簌聲效,構成了有節奏的配樂,營造了妮娜當時在片場,遠遠望見導演因她發飆,而極度擔憂的情緒。
《灼人秘密》憑出色的音效獲得金馬獎最佳音效獎項。負責配樂的林強,此前已憑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翡翠之城》摘下金馬獎最佳原創音樂,如今則攜此片再度提名。儘管他創作經驗豐富,但首次嘗試心理驚悚型電影,依然耗盡不少心思,而且多次被導演要求修改,幾乎難產。
林強看完第一稿的未剪輯版本,已坦言這片很不容易做,但導演趙德胤卻表示,就是要林強的獨特,否則找類型片音樂人做的話,一定很無聊。儘管他知道這並非林強拿手和熟悉的,但就是選擇相信對方的能力。他分析,類型片配樂的難度在於精確,例如一打架,配樂就要起來催動情緒,而《灼人秘密》的配樂需要各種變奏,帶領觀眾進入一個迷幻世界。
最終的配樂成果,令趙德胤非常滿意做到了突破,其中大部分不是觀眾所熟悉的林強,而是非常60年代的感覺。縱觀本片的配樂部分的確不多,而且低調,貫徹了林強向來做配樂的想法:任何無需音樂的片段,能免則免,尤其當導演也感覺無需音樂的時候,就更加不必。
林強曾說自己一直用比較疏離、客觀,或者氛圍式的方法做配樂,比如《灼人秘密》其實深入表達了女生情感上的混沌和恐懼,因此使用了隱隱約約的配樂方式,而不是渲染情緒。
話雖如此,在電影的後半段,我們依然能夠聽見,當音樂隨主角的灼人秘密被狠狠揭開,而充滿憤怒、不安與狂亂,紅得如同妮娜額頭上的那道鮮血,無法忽視。
Cover Image: Fabrizio Maltese / Contributor via Getty Images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