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影 | 30篇:《在車上》傾聽村上春樹的隱語

導演濱口龍介說,自己難以置信《在車上》(Drive My Car)能夠一舉摘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儘管本片之前已贏得國際與日本國內的多個最佳電影獎、最佳導演獎。
《在車上》是改編自村上春樹同名小說的一部電影,原著出自短篇小說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電影故事在細節上與小說頗多不同之處,比如轎車型號SAAB 900,就從黃色開篷車變為紅色轎車,在視覺上減少輕浮感,而加深了80年代經典款的風格。
濱口希望電影改編不會毀了村上春樹原著小說的世界觀,並且想重現故事裡「失去與重生」的寓意。村上的短篇小說即使短,背後依然充滿幻想和延伸的潛力。

對白底下暗藏的潛流
故事講述導演家福悠介(西島秀駿飾)受邀前往廣島戲劇節製作舞台劇,但礙於當地條例而必須聘請汽車代駕。家福遇見了沉默寡言的女代駕美沙紀(三浦透子飾),兩人在一趟趟的車程中,意外地了解彼此的過往,解開心結,家福更發現了妻子生前的秘密。
在講述配樂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劇評人對契訶夫戲劇《萬尼亞舅舅》的評價是怎樣的:此劇表層矛盾沖突並不激烈,但具有深沉意味和內在張力,猶如一條波瀾不驚的江河底下暗藏著潛流。這段評價,也恰好可以用來形容《在車上》。
在前往劇組的路上,主角家福習慣在車裡重復練習《萬尼亞舅舅》的對白,透過車上的舊式卡帶播放對白,彷彿毫無感情的跟著誦讀。美沙紀則永遠目無表情的開著車。然而,隨著兩人漸漸了解彼此的過去,深沉的意味也漸漸匯成了一股潛流。
電影緩慢的節奏和平淡的表現手法,保留了村上小說的敘事風格。這樣一直採取壓抑和側面描寫的情節比比皆是,家福甚至在目睹妻子在家中與別人赤裸偷情的那刻,也只是悄悄地轉身離開。由於家福仍然深愛妻子,所以這樣的情景有如晴天霹靂,雷聲卻被長久壓抑,不知什麽時候才會轟然響起。
遲來的電影配樂設計
導演濱口喜歡在電影中使用低調而不喧賓奪主的配樂,就算音樂不容易被回想起來,也要能夠觸動觀眾的情感。比起使用哪種音樂風格,他更注重旋律和節奏感,尤其整個情景是由角色的聲線、對白以及環境聲塑造而成。然而這樣的節奏,觀眾應該很難感覺得到。或許這正是他的用意?
身兼歌手和歌曲製作人的配樂師石橋英子,也特別注重編排配樂的開始和終止的時間,以便和故事節奏更加契合。事實上,片中配樂的部分頗少,第一段配樂甚至在電影第40分鐘才悠悠響起,同時出現演員名字。相信這樣罕見的編排,是為了不打斷前段故事的平靜氛圍,並透過音樂把情緒帶入,進入下一幕戲。
為了創作切合本片的配樂,石橋也改變了自己過往的曲風。在重複閱讀原著小說和劇本後,她第一個念頭就是創作一段主題旋律,觀點則是從角色在車裡所看見的景色出發。所以我們能夠聽見,音樂總在汽車遠景的時候出現,一種接近鳥瞰的高度,但溫暖柔和的旋律拉近了觀眾與角色之間的距離,好讓我們把車上的對白再細細回味一番。
雖然部分配樂聽來慵懶沉郁,但並不黑暗,就像車子行駛在隧道,隱約能眺見盡頭的光。如原聲專輯第9首曲,就給人這種溫暖的感覺。

我們走過白天,我們走過長夜
從曲目「We'll live through the long, long days, and through the long nights」 我們隱隱可聽見Charles Hayward、Kevin Godley或Mick Fleetwood等人的擊鼓風格。基本上,原聲專輯所收錄的12支曲目都只有兩個名字,就是前者與Drive My Car,然後以角色名字或地名作副題,這樣的定位讓人覺得專輯的主旋律特別強烈和鮮明。
將音效混入原聲專輯,雖然不是什麽新鮮的手法,然而本片所呈現的效果依然滿好的。車門開關的聲音,引擎發動的聲音,放入卡帶的聲音,彷彿帶領聽者再一次坐上SAAB900,隨主角家福緩緩出發。
除了發行LP唱片以外,電影有樣頗有收藏價值的周邊,就是按主角喜歡使用卡帶的習慣,而特別發行卡帶版原聲專輯,但不知擁有卡帶機播放的人還剩多少呢?
Cover Credit: MUBI
想發掘更多電影配樂?立即點擊 ☛ 聽電影系列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