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影 | 29篇:史匹柏著迷於精雕細琢的《西城故事》

身為殿堂級導演,75歲的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依然有他想挑戰的新題材,而他挑中了《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作為他第一部執導的音樂類電影。筆者只能說,本片無論在音效、攝影和美術等各方面,全部非常出色,就像史匹柏一貫的作品,從來沒有失手過,但處處過於嚴謹,反而少了意料之外的閃光和驚喜。尤其可惜的是,男女主角合唱的場面缺乏火花,外型不夠相襯,演技也稍顯幼嫩。
在現今翻拍《西城故事》,並且對故事幾乎原封不動保留的保守做法,已經難以感動觀眾,並覺得羅密歐與朱麗葉式的愛情太俗套。《西》本是舞台劇,曾於60年代改編為同名電影,大受歡迎成經典,卻是年代異常久遠的事。
儘管如此,如果你喜歡看音樂類電影,本片絕對值得一看。何況史匹柏找來所有頂級製作人去監督交響樂、聲樂兩大部分,名字這裡就不贅述了。
點擊觀看:預告片
錄音組佈局天羅地網
由於電影的時代背景是1957年的紐約,因此音效組為了重現舊時代的環境而花費了許多功夫。汽車路過的聲音、門窗開關的聲音、扯動晾衣繩的聲音......一切都盡力寫實還原,非常認真,可說用聲音去重現舊時代的紐約。雖然,就算他們不使用準確的音效,在那些一響而過的瞬間,觀眾也很難去辨別寫實程度有多少,但音效組依然毫不馬虎。
當一部電影是由史匹柏執導,你可以確定沒有任何細節能馬虎了事。
有賴片場錄音組的瘋狂,許多細緻的音效才得以收下。由於片中有不少群戲和群眾演員,因此錄音組盡量佈下麥克風的「天羅地網」以免錯失錄音機會。每個人身上和周圍所錄下的聲音,都將成為後期的音效素材。
一幕戲裡,除了汽車駛過的聲音,還有小孩搖動玩具和人們說著不同語言的聲音,而錄音師需要全部網羅下來,通過後期製作,再現當時的民情氣息。
演員現場演唱所有歌曲
當兩個幫派在體育館裡「比舞」的時候,為了使演出更加一氣呵成,而出現了好幾個長鏡頭。這除了考驗片場數百名演員的流暢度之外,也考驗著錄音師的專業技術。儘管現場高聲播放著音樂,好讓演員們都能投入起舞,而中段也有對白穿插其中,種種聲音依然被妥善地收錄下來。
音樂的聲浪並沒有完全淹沒其他音效。在完成第一次拍攝以後,所有演員還需要戴上耳機,把舞蹈重跳一遍,以便錄下他們的腳步聲,還有隨舞蹈而自然發出的叫喊聲!
雖然所有歌曲都是事先完成錄製,但片中依然有多幕戲是由演員現場演唱的,以便在後期需要做出更改時,混音師能夠有所選擇。《西城故事》其中一個經典場面,是主角東尼和瑪麗亞在窗台對唱,而這首情歌〈Tonight〉也是由主角安索·艾格特(Ansel Elgort)與瑞秋·曾格勒(Rachel Zegler)親自演唱。看過以後,你很可能也會發現他倆的歌藝比演技好很多。
點擊觀看:電影片段 - 演唱〈Tonight〉
舞動舊時代的大紐約
比女主角還要叫人眼前一亮的,是飾演女配角Anita的亞莉安娜·黛博塞(Ariana DeBose)。片中一場長達五分鐘的歌舞〈America〉可說是全片最大亮點。充滿動感和力量的波多黎各式Bomba舞,配上一襲鮮黃色的長裙,翩翩舞動了整個紐約街頭,也唱出了外來者如何熱愛美國土地的自由生活。
這個年代因拍攝《西城故事》而成名的不再是女主角。黛博塞精彩的演出,已為她率先摘下全球多個最佳女配角的獎項,其中份量最重的兩個大獎,當屬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點擊觀看:電影片段 - 歌舞〈America〉
Cover Credit: Pictorial Press Ltd / Alamy Stock Photo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電影配樂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