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電影 | 28篇:魏斯・安德森的幽默革命與《法蘭西特派周報》

提摩西夏勒梅(Timothée Chalamet)、班尼西歐・狄奧・托羅(Benicio Del Toro)、蒂坦史雲頓(Tilda Swinton),蕾雅瑟杜(Léa Seydoux)……手擁一群好萊塢巨星,卻執意拍成一部另類喜劇。在歐美影壇中,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絕對是極少數有此能耐的導演。
然而擁有如此強大的明星陣容,也間接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尤其在提摩西夏勒梅的科幻大作《沙丘》剛結束不久,全世界都認識了這名好萊塢新星。
點擊觀看:《法蘭西特派周報》預告片
詼諧的安德森式幽默
《法蘭西特派周報》延續了安德森獨特的說故事方式。一家外駐於法國小鎮的美國報刊,主編某期邀得著名寫手撰稿,造就出三篇精彩的文章。《具體的傑作》敘述一名服刑中的天才藝術家殺人犯與經銷商和謬思女神之間的微妙關係;《宣言修訂版》記載法國學運熱血文青的革命情懷;《警察局長的私人餐室》披露老饕警長面臨兒子遭綁架的離奇案件。
電影的序幕,罕見地從一則訃文開始。如果你熟悉安德森作品的風格,便會知道當中並沒有真正的哀傷,反而略帶詼諧。在配樂師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那段配樂中,我們也能聽見曲調是喜悅和頗為跳脫的。
撥弦鍵琴、大號、鋼琴和木管樂器的合奏,將一場生命的告別,演繹得像是演員輕輕退下舞臺那麽舉重若輕,又令人想起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的滑稽曲風。
最佳拍檔——亞歷山大・戴斯培
就像王家衛愛用梁朝偉當主角;諾蘭愛用漢斯季默作配樂,戴斯培和安德森兩人也合作了多部電影,其中11度提名奧斯卡最佳配樂,並在2014年終於憑《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摘下桂冠,兩人可說惺惺相惜,戴斯培也特別理解安德森作品的個中情趣,也特別懂得在適當時候不讓配樂喧賓奪主,搶了安德森那些特別細膩講究的美麗場景。
戴斯培所編寫的鋼琴配樂,大部分都受法國鋼琴家薩提的影響,更曾有超現實主義音樂家的稱號,素雅而簡樸的曲風常給人深刻印象。《警察局長的私人餐室》章節中,有多達五首配樂一直延用著同個主旋律,低調地襯托著華麗的視覺畫面。
筆者覺得,本片使用的鋼琴獨奏十分切合本片的幽默格調,處處保留著溫度。某些段落則有豎琴、定音鼓和巴松管合奏。在那充滿60年代風的小鎮裏,有法式的小橋流水,一切都是小日常。小雜誌社裏也人丁單薄,實在不適合用過於磅礴華麗的配樂,以免弄得衣不襯身。
從斑鳩琴、貝斯、小鼓、單簧管到曼陀林......豐富的樂器演奏彷彿刻意令人「耳不暇給」,但是否流於畫蛇添足,則見仁見智了。
人生如戲
每當電影搬演文章內容,畫面都由彩色轉為黑白。安德森以這樣的切換手法去表現一本「電影中的雜誌」,只因雜誌的全文字頁面也是黑白的,我們最多也只看見某些特殊場面閃過一幕全彩,然後畫面再次返回黑白,就像讀者偶然翻閱到一頁彩色插圖,然後視線又回到文字裏。
全片大量使用場景平移的鏡頭,甚至出現工作人員直接推動背景道具的方式,彷彿毫不猶豫的告訴觀眾:人生嘛,不就一齣戲,我們都只是舞臺上的演員!
《Aline》
《法蘭西特派周報》配樂使用了不少法國老歌,其中包括改編了1965年的法國熱門歌曲《Aline》並由英國歌手賈維斯 · 卡克(Jarvis Cocker)翻唱。不僅如此,他們還虛構了一名歌手演出動畫MV,其造型活脫脫就是60年代的原唱者Christophe,還煞有其事地發行了一張EP。為了用字正腔圓的法語演繹《Aline》,卡克著實花了不少時間糾正自己的法語發音,以免被法國聽眾覺得欠缺尊重。
從這支同樣由安德森執導的MV,全片貫穿了電影中的名場面,細節饒富趣味,所有角色也穿插登場,加上歌曲也相當動聽,可說很適合用於電影的謝幕,非常值得一看。
Cover Credit:Walt Disney Studios
立刻點擊 ☛ 更多電影音樂解析都在聽電影專欄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