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張讓人過目難忘的唱片包裝——EP1

在這數位音樂發展時代,唱片包裝扮演著音樂作品本質的視覺第一印象,也是藝術形式的表達,一張亮眼的專輯封面不僅能迅速抓住人們的眼球,也能提升歌手們的音樂溫度。「100張讓人過目難忘的唱片包裝」系列,讓你驗收各種形態的創意美學。
1. 《Awaken, My Love!》Childish Gambino
2016年,美國全才藝人唐納·葛洛佛(Donald Glover)以淘氣阿甘(Childish Gambino)之名,發行了第三張專輯《Awaken, My Love! 》,此專輯入圍了葛萊美年度專輯獎與最佳當代都會專輯。
專輯封面由紐約導演Ibra Ake操刀,選用偏螢光藍的基調上進行拍攝,畫面中翻白眼、露出潔白牙齒、輪廓立體的模特兒是來自肯亞的Giannina Oteto,而她頭部配戴看似法老王眼鏡蛇頭冠的裝飾品,出自於紐約珠寶設計師Laura Wass的作品。
無論是裝飾品的精緻設計、面部的光澤處理、模特兒投入的表情演繹等多個細節,都展現了非洲部落雕像藝術的風情、美麗與神秘,也體現出淘氣阿甘的音樂態度。
2. 《WALLS》Kings of Leon
《WALLS》是美國著名搖滾樂隊里昂王族(Kings Of Leon)生涯的第 7 張專輯,以 "We Are Like Love Song" 的詞句縮寫而成,是張團員們各自成家生子後有所體悟並反應在作品裡的鐵漢柔情專輯。
專輯封面極具創意,依據四位成員的臉型精細雕琢而成的木偶模型,並將它們放進泡著牛奶的小池子裡,是一個工序複雜且充滿魔性詭異的設計概念。他們曾在 Facebook 分享製作過程,引起了粉絲的熱烈討論。
臉部妝容是由著名手辦人偶彩妝師 Renata Jansen 完成,她曾說過,里昂王族非常清楚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專輯封面,也希望製作成看似他們又不像他們的樣貌,營造耐人尋味的視覺效果。
如果你還不認識他們,在這裡告訴你一件「你不得不知道」的事, 里昂王族是當今流行樂堂最成功的家族樂團,是由三位親兄弟,另加一位堂弟所組成,2008 年以一曲〈Use Somebody〉擊敗女神卡卡(Lady Gaga)、碧昂絲(Beyoncé)和泰勒絲(Taylor Swift),榮獲葛萊美「年度製作」殊榮。
3. 《BJ肆》佛跳牆
佛跳牆第四張專輯《BJ肆》入圍了 2020 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獎。有別於之前的專輯,《BJ肆》採用了傳統神人的手繪風格,體現出樂團骨子裡的惡搞靈魂。專輯共有兩面圖像設計,正面是使用傳統水墨畫的工筆畫技法,背面則是運用剪紙拼圖。
根據佛跳牆團名發想出類佛人像佔據封面的整個視覺,耳垂部分轉化為摀住嘴的雙手,展現超現實的意念。
設計師吳建龍和水墨藝術家曾建穎融合中式畫風與手作拼貼,為了呈現出極端衝突感,在印刷上採用兩種質感極端的紙張,一是未經塗佈的紙張,另一面是閃亮的銅板面光滑紙張,而專輯名稱字體則選用了毛筆風格,效果出奇吻合,兩者間毫無違和感。
4. 《電火王》美秀集團
《電火王》是美秀集團成軍的首張專輯,也入圍了第 30 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此專輯設計貫徹了美秀的音樂精神:主張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自製樂器。
因此,首張專輯以不破壞專輯構造賦予了更精緻且力道、視覺更強的包裝,大膽革新實體專輯形式。專輯裝幀設計由楊士慶操刀,而炫砲裝置設計部分則是黃柏翰和陳信豪負責。
《電火王》「炫砲專輯尊爵版」含有自製樂器炫炮與專輯。 圖片來源:美秀集團 /攝影:劉俊佑
《電火王》的尊爵版結合了炫砲的自製樂器,每個收到專輯的朋友,只要用電池連接上,就可以發出聲響,並依照個人風格彈出獨創的音樂。另外,整張專輯的外包裝是全透明的,歌迷一眼就能看到炫砲的全貌,其中裡頭的平裝版則以炫砲的電路設計元素,採用的是數位繪圖,密集的線條與紅黃藍對比色製造了強烈的視覺刺激。
5. 《Melophobia》Cage The Elephant
《Melophobia》是把大象關起來(Cage The Elephant)的第三張專輯,他們是延續大衛·鮑伊(David Bowie)音樂實驗精神的美國獨立搖滾樂團,於2006年組團,並且兩度榮獲葛萊美最佳搖滾專輯獎。《Melophobia》的專輯封面交由藝術家兼設計師R Clint Colburn操刀,他的創作風格極其抽象、扭曲,以及暗藏著「血肉模糊」的怪異恐懼感。
大象關起來的音樂創作從不矯揉造作,他們深怕刻意塑造搖滾樂團該有的某種形象,而藉此希望透過這張專輯設計,擺脫人們對他們的「既定想像」。於是,設計師採用了奧普藝術(OP Art)的方式作為概念發想,使用光學技術,如並置組合線條、形狀、色彩,營造一種奇異弔詭的視覺效果,打造了一個看起來很扭曲、怪誕的雕塑,試圖帶出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該輕易被定義,一旦有了既定想法,就必須打散再重組,如同黑白線條的背景,它就像是囚犯的符號,想法不該被囚禁、綑綁、侷限。
你是否覺得這個雕塑看似有點像大衛·鮑伊,於1973發行的專輯封面《Aladdin Sane》造型呢?
6. 《Unknown Pleasures》Joy Division
英國著名後龐克搖滾樂團歡樂分隊(Joy Division),在成團三年後發行了首張專輯《Unknown Pleasures》,封面設計交由傳奇設計師皮特·薩維萊(Peter Saville)操刀。不知情的人會誤以為專輯封面是山脈的圖紋,對吧?
其實不是,這看似像山脈的圖紋是60年代天文學的十大發現,它是《劍橋天文學百科全書》中人類發現的第一顆脈動星 (Pulsar)CP1919的連續無線電脈衝波圖像。設計師把顯示圖從白底黑線轉為黑底白線,並印在有紋路的卡片上,於是就這樣形成了《Unknown Pleasures》專輯封面。
他預想不到的是,此設計成為了如今的經典之作,也和歡樂分隊的暗黑音樂風格一脈相承,即便這張專輯已事隔42年,脈動星設計的影響力依舊未減,可在多個時裝、日常品牌看見它的出現。
7. 《Moving Pictures》Rush
1981年,加拿大搖滾樂團匆促(Rush)發行的第8張專輯《Moving Pictures》,封面的三幅畫,你看得出是什麼嗎?此專輯的封面交由休·西米(Hugh Syme)設計公司操刀,畫面可見五人搬動三幅畫,右側則是一些看畫的民眾,有一人被畫作動容至忘了手中的購物袋早已掉在地上,這誇張的呈現手法,不禁讓人對這三幅畫產生更多的好奇心。
最裡面的那一幅是「星人」(Starman),匆促樂團在1976年《2112》專輯封底就是用這個標誌圖像;而中間那幅則是《狗玩撲克》(Dogs Playing Poker)系列油畫之一的《患難之交》(A Friend in Need),企圖隱喻團員間的患難情誼,這幅畫來自美國藝術家卡修斯·馬塞勒斯·柯立芝(Cassius Marcellus Coolidge )之作;而最前面的那一幅,則是被綑綁在十字架,快被燒死的回望聖女貞德。必須一提的是,封面中的搬貨員工、民眾,和團員們有著親密的關係,他們分別是團員的親友、鄰居或工作夥伴。
8. 《擒虎記》泥灘地浪人
《擒虎記》是泥灘地浪人成團來最有趣、最冒險,並且充滿誠意的專輯,共收入 22 首原創曲,音樂風格多樣化,涵蓋跨時代課題、現代宗教、科幻元素等等。
這張專輯找來了第三次合作的洋蔥設計(黃家賢、楊豐銘),保留了首張專輯以來固有的復古風格,並加入台灣本土宮廟文化美學,再結合 1950 至 1960 年代歐美國家對未來想像的復古未來主義。
專輯封面的靈感源自於團長陳思銘(David Chen)提供的兩個物品,第一是印在鑽石紋雷射紙的門神年畫春聯,第二是馬來西亞華人寺廟的粉紅色小籤紙。專輯封面的騎虎仙人源自於張天師神符版畫的重畫版,頭戴太空頭盔和紅藍 3D 眼鏡,手持 Jug Band 的靈魂「陶罐」,一掃莊嚴肅穆神明形象,反而彰顯獵奇衝突趣味。
而兩側的法器則換了 UFO 和電塔(原先是鎮碑和寶塔),巧妙地轉換了逗趣好玩的元素,從而表達出「台灣復古未來主義」,光碟更是以符紙包裝,由紫微斗數十二宮格轉換為嵌入樂團與專輯中英文字作為設計。《擒虎記》也榮獲 2019 年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
9. 《Definitely Maybe》Oasis
英國傳奇搖滾樂隊綠洲合唱團(Oasis)首張專輯《Definitely Maybe》,發行於1994年,並創下了700萬張亮眼的銷售紀錄。專輯封面可見團員們各自處於住宿空間的各個角落,有人在彈吉他、看電視、躺著等,如果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有些物件擺放得特別「刻意」,這些物件大都象徵著團員們的精神指標。
例如:電視中播放的是1966年的《黃昏三鏢客》(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以及沙發旁的海報人物是美國鋼琴家伯特·巴卡拉克(Burt Bacharach),他是團員諾爾·蓋勒格(Noel Gallagher)的偶像以及喜愛的電影作品之一。此外,還有靠近電視右邊窗戶的傳奇足球員喬治·貝斯特(George Best)的照片、紅酒、吉他等等,這些隱喻物件有意無意地突出團員的喜好,容易激起大眾的好奇心。而封面拍攝出自於為許多搖滾樂團操刀的攝影師邁克爾·斯賓塞·瓊斯(Michael Spencer Jones)之手。
10. 《Kids See Ghosts》Kanye West & Kid Cudi
美國饒舌歌手肯伊·威斯特( Kanye West)和基德·酷迪(Kid Cudi)組了嘻哈組合,並推出首張同名專輯《Kids See Ghosts》,找了日本當代藝術大師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設計專輯封面。
村上隆是以繪畫日本傳說妖怪聞名的畫家,這張專輯的背景以浮世繪畫師 Hokusai (葛飾北齋)作品《富嶽三十六景》之《凱風快情》為基礎,並以青紅交會的黃昏色調、中央構圖的孤松、鬼怪角色和淡淡的富士山輪廓作為專輯設計。
專輯左下角以直書的漢字標注團名和中文翻譯的專輯名稱「小孩看到鬼」,有趣的是,這是一張美國嘻哈專輯,卻沒有英文字樣,完全凸顯了神秘的東方風情。村上隆以細膩柔和的水墨畫手法表達《Kids See Ghosts》專輯主題,並帶出日本鬼怪神話、經典浮世繪,與專輯曲風、文化形成了趣味性的對比。
11. 《Revolver》The Beatles
1966 年,披頭四樂團(The Beatles)發行的黑膠唱片《Revolver》,唱片封面由德國藝術家 Klaus Voormann 設計,並榮獲了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封面設計獎。
60 年代,許多唱片封面普遍都是以照片為主,披頭四希望有別於一般唱片,來個革新氣象的設計。於是 Klaus Voorman 在設計前去參與了他們唱片中的曲目錄製,發現音樂曲風相當前衛,於是以超現實與奇巧方向作為設計發想。
Klaus 向披頭四要求了各自的舊照片,構圖基礎以團員頭像為主體,頭髮互相延伸纏結,簇擁出一團團的回憶雲,再剪黏拼圖四人的舊照片上去,成品類似給大人的著色本,反映出披頭四音樂上的迷幻搖滾藝術,加上當時以彩色主導唱片封套設計,黑白色調反而顯得更鶴立雞群。
12. 《ANTI》Rihanna
蕾哈娜(Rihanna)稱得上是深深影響藝術界的音樂人之一,她的第八張專輯《Anti》出自於以色列藝術家 Roy Nachum 之手。專輯封面可見半裸小女孩身上被抹上了驚人的血紅色,被皇冠矇住了雙眼,手牽著一顆黑汽球,畫面加上了點字印刷法呈現出 Chloe Mitchell 的《If They Let Us》詩作,完全有別於她過往性感野性裸露身材的封面設計。
封面主題手拿黑汽球的小女孩正是小蕾哈娜第一天進托兒所的照片,覆蓋近半個畫面的血紅色意為新刺激,最具藝術性質的部分就是遮蓋視線的皇冠和凹凸不平的點字。
為何會被皇冠遮蓋呢?Roy Nachum 是以「遮蓋皇冠」一系列繪畫著名的藝術家,他稱它為「眼睛開罐器」,在過去作品中以眼睛開罐器隱喻、諷刺著人們盲目錯置、扭曲的價值觀與慾望,而蕾哈娜專輯裡的皇冠則象徵著為她的音樂作品注入新元素,也算是為她量身打造的藝術品。
13. 《Animal》Pink Floyd
於1977年,平克·佛洛伊德樂隊(Pink Floyd)發行的《Animal》專輯封面引起了各界的議論,怎麼會有隻豬飛在空中?!也因為這隻會飛的豬,讓英國的巴特西發電站(Battersea Power Station)揚名天下!封面靈感來自樂隊的貝斯手羅格·沃特斯(Roger Waters)的突發想法,因為他常經過這座發電站,而封面由英國超現實主義大師史朵多格森(Storm Thorgerson)操刀設計。
這座發電站是20年代歐洲最大的磚式建築,有著「能量聖殿」之稱,當時進行封面拍攝時,他們放了一隻粉紅色的充氣豬,有趣的是,國家航空機關發出「有隻豬在天上」的警告信息,也因為這樣讓眾多人認識了這座發電站。順帶提及一下,如今巴特西發電站正在修復改造當中,預計2025年會對外開放。
14. 《山丘》(精裝版)李宗盛
李宗盛用了十年時間才完成的專輯《山丘》(限量精裝版),榮獲了第27屆金曲獎的最佳專輯包裝獎,而設計此專輯的設計師正是鼎鼎有名的聶永真。
設計師將專輯打造成一個木盒式的專輯,木盒材料選用了與李宗盛吉他品牌的相同原材料,打開專輯後,能看見一張《山丘》原版Demo的卡帶,它寓意著,一種紀念時光流逝的老式音樂載體。
圖片來源:聶永真臉書
另外,盒子底部還存放了三個鉛字塊,組成後會呈現一組數字,這組數字是限量專輯的流水號。如今印刷技術快速發展,鉛字塊也伴隨著淡出在人們的視野了。設計師希望能夠透過這些細節體現那個年代的印記。
15. 《The Eraser》Thom Yorke
電台司令( Radiohead )樂隊主唱湯姆・約克(Thom Yorke) 2006 年首張個人專輯《The Eraser》,找來了御用視覺藝術家 Stanley Donwood 操刀設計,封面原圖畫作名為 London Views,是收藏於 Donwood《壞島 Bad Island》一書內的畫作,畫的是中世紀版倫敦末日場景。
可以見到封面是一幅筆觸粗糙但清晰可辨的倫敦天際線,畫中厚重的天空正被洶湧的海浪吞噬,面對這洪水侵襲,黑衣巫師伸出手施法抵抗。這幅畫靈感來自 2004 年康沃爾河鬧洪災之時,洪水把房屋扯裂、樹木被拔起、無止盡地雷聲作響,而他和湯姆一同目睹這個場景並把它畫了下來。
爾後,湯姆覺得這幅畫作和專輯的音樂很契合,於是就變成了唱片封面。有趣的是,這幅完整畫作中有一隻老鼠靠著一塊浮木勉強求生的畫面,變成了湯姆同年另一張專輯《Spitting Feathers》的封面。
16. 《我肯定在幾百年前就說過愛你》吿五人
吿五人《我肯定在幾百年前就說過愛你》專輯由顏伯駿設計。他採用了寫意手法形塑專輯裝幀,去除一貫會有專輯名稱或樂團意象的呈現手法,並以感受力、哲學為出發。
封面最抓人眼球的莫過於中央藍色立方體,若隱若現三層透明片鑲嵌的水方塊空間感,看似是有人在游泳的抽象畫面,其實,那是伯駿游泳時的靈感,在設計時將之轉化為意象概念。
他用了三層透明片,將最外層的光影、人、海洋分層處理。外層紙殻採用容易偏黃、老舊感的再生紙;專輯灰底中央切割了一塊水立方,象徵「記憶與情感的切片」,並搭配不同色塊的透明片疊合手法,隱約顯露一個潛入水底的身形;接著外層紙殻以刀模處理,製作過程非常考驗印刷裝幀的手工,但最終成功打造出設計師想要的意象畫面,還原了他捕捉一閃即逝的游泳畫面。
*點擊閱讀更多關於顏伯駿的創作心得。
17. 《兄弟沒夢不應該》拍謝少年
拍謝少年的《兄弟沒夢不應該》專輯設計由廖小子操刀,這也是他第二次為他們設計專輯,而這次以單純海浪的紋路勾勒出兄弟之間的情誼、人生以及島嶼,也呈現出專輯的概念——海浪看久了,就成人生。
這張專輯封面是用雕刻製作而成的,營造出來海浪的立體感,張力很強,但到了裡面歌詞部分則選擇了原稿細節的特色印刷,表現比較感性的部分。
專輯封面最精緻莫過於燙黑的部分,依著海浪流動的細紋,由雕刻師傅一刀一刀手工雕刻而成。封底則用了毛筆字,也依照每一首歌的意境不斷變化寫法。而 CD 圓標,小子把海浪畫成了一座座的山丘,山跟海,或說島嶼跟海洋對台灣人來說都是具有哲學性般的存在。最讓人驚喜的就是歌詞海報,如果一直盯著看,視線會跟著海浪晃動起來。
18. 《Performance and Cocktails》Stereophonics
英國樂團 Stereophonics 於 1999 年推出的第二張專輯《Performance and Cocktails》一舉攻進主流,銷售量極佳。此專輯封面出自著名攝影師 Scarlet Page 之手。
封面畫面共有 7 人,色調泛黃老舊,右邊是肩頭扛著孩子與女人親吻的男子,左邊是笑開懷的年輕男子和他背對的友人,最抓眼球的重點來了,就是畫面中央穿著黑色外套垂著雙手、歪著頭、翻著白眼與一個深情男子接吻的女人,畫面弔詭,讓人有無盡的聯想:翻死魚眼的接吻是怎麼回事?
先說封面概念是 Scarlet Page 仿效知名攝影師 Annie Leibovitz 於 1971 年在加州索萊達州立監獄(Soledad Prison)聖誕節時拍下的經典作品,她把場景改成足球場,團員則散落在專輯主視覺的另一半。
而翻白眼的原因,原來是封面女主角 Lucy Joplin 在拍攝前一晚和男友喝了整晚的苦艾酒配鴉片,而且得知模特兒酬勞僅有 75 塊英鎊時,自然流露出的表情,結果被採納成為了專輯封面。
19. 《She’s So Unusual》Cyndi Lauper
辛蒂露波(Cyndi Lauper)是美國女歌手,亦是演員、同志權利運動家,曾榮獲葛萊美最佳新人獎。她鬼靈精怪的性格以及濃妝豔抹、花枝招展的造型,如大耳環、大髮帶,成為了80年代許多女孩們的偶像,我們可以在她發行於1983年的首張專輯封面《She’s So Unusual》清楚地看見。當時的她著迷於南非婦女繽紛奪目的服裝風格,一個白人穿著黑人服裝,完全不顧世俗的眼光,只想把生活過得盡興好玩。
專輯封面邀請了著名肖像女攝影師安妮·萊柏維茲(Annie Leibovitz)操刀,拍攝季節在豔陽高照的夏天,地點則選擇了紐約布魯克林區康尼島的一間廢棄蠟像館「World In Wax Musee」前。那天,辛蒂露波身穿一身鮮紅洋裝、高跟鞋,身體多個部位掛滿了厚重的飾品,地上打開了一把紅色迴圈雨傘,伴隨著音樂開心跳舞,她不喜歡矯揉造作,如同專輯名稱:她非比尋常,企圖走出屬於自己獨樹一格的人生。對了,這張專輯也榮獲了1985年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
20. 《Walls and Bridges》John Lennon
曾是披頭四團員之一的約翰·藍儂(John Lennon),於1974年發行了第五張個人專輯《Walls and Bridges》,專輯設計找來Roy Kohara擔任藝術指導,封面設計則選用了約翰·藍儂11歲時繪製的畫作,共有三幅,最上面的那一幅是英格蘭足總盃決賽的畫面,可見身穿9號球衣的喬治·羅比度(George Robledo);第二幅是美國西部牛仔風企畫,這幅畫是他當時畫給監護人秘密·史密斯(Mimi Smith)的感謝禮;而最後一幅則是他敬愛的老師博爾特先生(Mr. Bolt)。
除了音樂,他自小也喜歡畫畫,從封面中的三幅作品中,看得出當時的筆觸仍稚嫩粗略,但他完全不在乎,堅持選用這些畫作當作專輯視覺。有趣的是,專輯還有一系列他做鬼怪表情的臉部特寫,樂迷可配合不同的折疊方式,變化出不同的表情,體現出這位音樂才子的幽默感和調皮搗蛋的一面。
立即點擊,看更多唱片包裝:
Cover Credit: A Paper Creative
文 / Vie Siong
音樂如同空氣,是延續生命的必需品,無法想像世界沒了音樂會長成什麼樣子。借一首歌的時間,就能一起沉浸在只有音樂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