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被稱為上帝的建築師?從安東尼·高第的5大絕世鉅作找答案

西班牙建築師安東尼·高第(Antoni Goudi,1852-1926)共有7件建築作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評為具有「傑出普世價值」,認列世界文化遺產。
原因不難理解,高第的建築充滿有機曲線,外觀自由不羈且色彩明亮,在一片寂靜的建築中格外吸睛,即使在遠處都能辨別他獨特的風格之作。
高第的作品跳脫傳統框架,深受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影響,或在地方特色上被視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Catalan modernism)一員。
繼續往下閱讀,你可以更了解高第的人生,同時探索這位加泰隆尼亞建築師最偉大的作品。
安東尼·高第是瘋子還是天才?
高第於1852年出生在塔拉戈納省(Tarragona)的一個小鎮雷烏斯(Reus),該地距巴賽隆納(Barcelona)約60英里,車程需時大約1.5小時。
他的祖先來自法國的奧弗涅(Auvergne)地區,17世紀移居加泰隆尼亞(Catalonia)。
求學階段的高第非常擅長幾何與涉及三度空間建構的科目。
1868年,16歲的高第搬到巴賽隆納學習建築,學業曾因義務兵役而中斷,但由於健康狀況不佳,他經常能請假繼續學習。 他也曾以繪圖員身份參與巴賽隆納城堡公園(Parc de la Ciutadella)基礎工程。
「我不知道我們到底把學位頒給了一位瘋子還是天才,就讓時間來驗證吧。」 建築學校的校長在高第畢業時留下了這句耐人尋味的評價。
高第不像許多在職業生涯後期才取得成就的偉大建築師和藝術家,沒有太久時間,他便在當地初嘗成名滋味。
他的第一個委託來自巴賽隆納市議會,他們要求這位剛畢業的年輕建築師為哥德區(Gothic Quarter)繁華的雷亞爾廣場(Plaça Reial)設計「燭台」(candelabras)(此處意即燈柱)。
此後不久,一次機緣成為他職業生涯的轉捩點。
1878年,高第在巴黎世博會的西班牙館為Comella手套工廠設計櫥窗。
富裕的加泰隆尼亞企業家(後成為伯爵)尤塞比·奎爾(Eusebi Guell)在展會發現高第的作品,進而要求與他取得聯繫。
奎爾日後的委託中,涵蓋許多高第最著名的作品,二人建立超過40年的深厚友誼,高第這位企業家暨忠實贊助人朋友曾委建的項目包括奎爾公園(Park Guell)、奎爾宮(Guell Palace)與奎爾房地的小舍(Guell Pavilions)。
安東尼高迪如何成為「上帝的建築師」
高第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加上其代表作—巴賽隆納的聖家堂(La Sagrada Família),而經常被稱為「上帝的建築師」。
「我的客戶並不急呀」,高第不斷更動設計,而他口中的客戶指的是天主。
1910年起,他放棄了所有其他工作,全心專注建造聖家堂。
儘管140年後聖家堂仍未完成且持續建設中,它依舊是巴賽隆納無與倫比的地標,以及最多人造訪的景點,每年有超過300萬遊客前往。
當新藝術運動*(註解1)風潮抵達加泰隆尼亞時,受到地中海地區的影響,進而演變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Modernisme)。
*註解1:新藝術運動興起於1890年代的國際風格運動,提倡裝飾主義,並對19世紀新古典主義進行矯正。
高第聲援了這場運動,並從此成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維森斯之家(Casa Vicens Gaudí)被認為是該運動在加泰隆尼亞萌芽的起始。
高第許多創作風格特徵中,最知名的是「Trencadis」(常譯為「破碎」)技法,由玻璃、陶瓷或石頭碎片製成的多色拼圖或馬賽克拼貼。
Trencadis技法讓他得以靈活地為其圓形和有機形狀的建築上色,若非如此,任務將難如登天。
由於大量使用廢棄資源,Trencadis技法也讓高第被視為永續建築的先驅。
1926年,高第於在巴賽隆納的泰隆尼亞議會大道發生電車事故數日後去世,享年73歲。
安東尼·高第生平大事紀
- 1852年:高第出生在塔拉戈納省的雷烏斯鎮
- 1868年:高第搬到巴賽隆納學習建築,他全心全意為巴賽隆納奉獻,直到逝世。
- 1876年:高第的母親和兄弟去世。
- 1878年:高第大學畢業,為巴賽隆納市議會設計燈柱;同年,與企業家尤塞比·奎爾相遇,奎爾之後的委託中,涵蓋許多高第最著名的作品。
- 1883年:高第開始建造他的第一件建築作品,名為維森斯之家的私人宅邸。同時,也從建築師洛薩諾(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 y Lozano)手中接下聖家堂建造工作,開始投入他畢生最偉大的建築代表作。
- 1900年:高第開始投入尤塞比·奎爾的英式豪宅區計畫——奎爾公園。
- 1904年:紡織大亨喬瑟巴特婁(Josep Batlló i Casanovas)委託高第翻修私宅巴特婁之家,該建築後來被暱稱為「龍之屋」。
- 1906年:高第搬進奎爾公園兩個樣品屋之一的「Casa Rosada」,父親於同年去世,他開始著手米拉之家工作。
- 1912年:高第放棄所有其他工作,專注於聖家堂建造。
- 1926年:高第在電車事故後去世,享年73歲。
高第著名的Trencadis技法。Photo Credit: Raimond Klavins
安東尼·高第最著名的5件作品
高第最著名的作品,包括聖家堂、巴特婁之家和奎爾公園,皆位於巴賽隆納,一個他深愛的城市,與最終安息的地方。
維森斯之家(Casa Vicens) (1883-1885)
位於巴賽隆納維森斯之家的吸煙室。Photo Credit: Pol Viladoms,CC BY-SA 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巴塞隆納充滿時尚風情的格拉西亞區(Gràcia)前身是個獨立村莊。
富有的加泰隆尼亞股票經紀人蒙塔納(Manuel Vicens Montaner)委託高迪建造他的第二個家,也是高第自大學畢業後的經手的第一個案子。
高迪建造了新摩爾風格、共4層樓高的維森斯之家,新摩爾是安達魯斯(Al-Andalus)13至16世紀穆德哈爾(Mudéjar)建築復興。
吸煙室是維森斯之家最受歡迎的亮點之一,這個當時專為男士放鬆而打造的空間色彩斑斕,綴以華麗的棕櫚樹狀的亮藍色石膏天花板,以及混凝紙漿牆壁無比吸睛。
2014年,安道爾銀行(MoraBanc)買下維森斯之家並對其進行修復工程,隨後於2017年作為博物館開放大眾參觀。
聖家族教堂(La Sagrada Família)(1882年-進行中)
Photo Credit: Mohammad Edris Afzali / Unsplash
聖家堂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位於巴塞隆納的擴展區(Eixample),該建築規模龐大,被公認是高第最偉大的作品。
它同時也是巴塞隆納最熱門地標,每年吸引超過300萬名遊客。聖家堂有個與其他歐洲教堂截然不同的特點:它還沒有完工。
這個充滿野心的計畫,最初由一家販售宗教書籍的書店老闆博卡貝拉(José María Bocabella y Verdaguer)委託給建築師洛薩諾(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
博卡貝拉參觀梵蒂岡後,希望這座教堂能仿照義大利洛雷托聖家聖殿(Holy House in Loreto)。
洛薩諾提出了一種新歌德式(Neo-Gothic)設計方案,並於1882年動工。然而,博卡貝拉與洛薩諾的團隊意見分歧,洛薩諾選擇辭職。結果證明這是個好的插曲,因為已進行到一半的工程由年輕的高第接棒。
高第面對這個他經手過最為磅礡的建築時年僅31歲,作為一名忠實的天主教徒,他全心全意地投入聖家堂的設計中。
遺憾的是,高第從未有機會親眼見證自己最偉大的作品完成,也無法向之後接手的建築師提供指導意見。
高第和博卡貝拉過世後都被埋葬於聖家堂的地下墓室。
聖家堂至今已建設140多年,隨著時間推移,也歷經多次政治紛爭,包括西班牙內戰期間的破壞行為。
它的確切完成日期主要取決於最高尖頂和主立面工程,但仍有待確認。先前政府宣布預計於2026年竣工,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而延後。
奎爾公園(Park Guell) (1900-1914)
位於巴賽隆納的奎爾公園。Photo: Daniel Corneschi/Unsplash
奎爾公園位於巴賽隆納La Salut社區的卡梅爾山,是該市最大的公園之一。
每年吸引約1200萬名遊客參觀,足見其熱門程度。
公園佔地5英畝,由企業家奎爾委託,他受到英式建案啟發,希望建立擁有60 套住宅、亭閣與花園的豪宅區。
百柱廳也是奎爾公園的亮點——偌大的露天空間內,矗立著80根巨柱以及希臘劇場。
工程自1900年開工,買家反應並不熱烈,最終只建成兩座計劃中的房屋。1906年,大樓未能啟售,高第與父親和侄女三人搬進了奎爾公園內的樣品屋Casa Rosada居住。
建地在那之後成為提供特殊活動場合租用的大型私人空間,並在奎爾去世後,成為巴賽隆納市的大型公園。
奎爾公園是高第在1926年去世前的最後住所。198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奎爾公園評為世界遺產。
巴特婁之家(Casa Batllo) (1904-1906)
位於巴賽隆納的巴特略之家。Photo Credit: Ruggiero Calabrese/Unsplash
歡迎蒞臨「龍之屋」。巴特婁之家位於巴賽隆納最為繁華時尚的格拉西亞大道(Passeig de Gracia),紡織大亨巴特婁委託高第的私宅建案。
巴特婁將大樓設計全權交由高第,甚至允許他拆除原有結構(由高第以前的教授所建造)。
高第拒絕對結構進行改造,他選擇從內部空間配置著手,並以夢幻般的意境與充滿寓意的巧思,賦予大樓外立面嶄新面貌。
高第以海洋生物為發想,在外立面嵌入明亮的天然珊瑚色,以玻璃、石頭、鐵和陶瓷為媒材,再次展現他著名的Trencadis馬賽克技術。
他設計的鱗狀拱形屋頂讓人聯想到爬蟲類動物皮膚,因而得到「龍之屋」的綽號。
巴特婁之家由伯納特(Bernat)家族私人擁有,目前作為博物館經營。
米拉之家(Casa Mila)(1906-1910)
位於巴賽隆納的米拉之家。Photo Credit: Alessandra Easterthere/Unsplash
米拉之家首次面世便被戲稱「採石場」(La Pedrera),因其外觀近似懸崖邊上的採石場。
該建築由豪門夫妻佩雷米拉(Pere Mila)和蘿絲(Rosario Segimon)委託高第建造,位於巴賽隆納繁忙的格拉西亞大道,與巴特婁之家在同條街上。
米拉之家樓高9層,包含2座公寓,具有高第經典的曲線立面、鍛鐵陽台和不規則狀的屋頂。
夫妻二人計畫以主樓層自住,其餘出租,埃及王子易卜拉欣(Ibrahim Hassan)也曾是住客。
米拉之家建造過程爭議不斷,業主甚至因建築規範問題對高第提起訴訟(官司最終由高第勝訴)。
此後,輿論風向轉變,米拉之家逐漸受到當地居民喜愛。然而,至今人們仍常以採石場稱之。
高第人生旅程精彩程度,與他的建築不相上下。以下是一些例子。
第一件作品是1879年為巴賽隆納打造的燈柱
高第大學畢業,巴賽隆納市議會委託他為雷亞爾廣場設計煤氣路燈或燈柱。
在一篇介紹文中,高第將這些燈柱描述為「至簡純粹,沒有弱點,且迎合所有必要需求」。
完工後10年,市議會再次邀他於Pla del Palau設計燈柱。至今,它們仍矗立在雷亞爾廣場和Pla del Palau,就像巴賽隆納限定版復活節彩蛋。
曾想打造紐約最高建築
1908年,高第受兩位美國商人之邀,設計名為「魅力酒店」(Hotel Atracción)的摩天大樓,預計高1000逾英尺,頂部為星形球體。
該大樓計劃蓋在曼哈頓下城,如果建成,將是紐約當時最高的建築。最終它沒有動工,具體原因仍存在爭議謎團。
多數建築作品位於加泰隆尼亞
近代,像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和尚·努維爾(Jean Nouvel)這樣的「明星建築師」作品會遍及世界各地,但高第的建築從未有機會在西班牙以外的地方曝光,即便他的作品在20世紀相對受到歡迎。他曾為紐約和摩洛哥丹吉爾(Tangier)的建築構思發想,但二者都沒有成為現實。
31歲時開始聖家堂建造工作
建築師洛薩諾辭職後,聖家堂建設的繁重工作必須有人接手,此人正是高第。
安東尼·高第遭電車撞擊身故
事發於1926年高第穿越泰隆尼亞議會大道時,他衣著凌亂,以至於旁人將其認作乞丐。
得年73歲,過世時離他74歲生日還剩幾週。
「雷烏斯的安東尼·高第·科爾內特,超凡脫俗的匠人,宏偉的聖家堂的總設計師,卒於1926年6月10日巴塞隆納,忠誠地完成一生事業,享壽74歲。遂長眠於此,靜待最後的審判來臨。願其安息,尚饗」 他的墓碑上以拉丁寫道,並安葬於聖家堂的地下墓室。
Cover Credit:Dimitry B/Unsplash
想探索更多宏偉建築?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讓人嘆為觀止的地標
文 / Bana Bissat(原文發佈於SOL英文網站)
翻譯 / Adr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