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的逆襲

來自馬來西亞的卓元炳,孕育在多元種族的環境裡。在他39歲那年(即2012年),有一位藝術策展人激發了他想出獨特的點子,而身為星戰鐵粉的他,決定向經典致敬,創作出與星戰有關的作品。
卓元炳是一位屢獲殊榮的多媒體設計師,對漫畫和角色創作更是充滿熱情。他的創作從在地文化遺產中獲得無數的靈感。他選擇賦予皮影戲(Wayang Kulit)新生命 。
Fusion Wayang Kulit創辦人卓元炳
“我們的作品是傳統與創新的綜合體,”卓元炳在受訪時表示。他創作具有科幻電影風格的傳統皮影木偶設計引起廣泛討論,並為他的下一步計畫奠基。
皮影戲被列入非物質遺產
首次的展覽獲得熱烈迴響,卓元炳卻想做更多。他的目標不僅是振興逐漸式微的藝術,更決心讓其融合現代色彩,以再次流行起來。當然,這個願景之大,非他一人力量所能及,於是,他尋求外力協助。
在創作過程中,他與鄭得發(Teh Take Huat)聯手合作,於2013年創立了Fusion Wayang Kulit(FWK)。一開始,皮影戲的創作偏向爪哇風格。後來,他們融入馬來西亞元素,將其改為吉蘭丹風格。吉蘭丹位於馬來西亞半島東海岸,由伊斯蘭黨執政,到處都可看到濃厚的馬來傳統文化。
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皮影戲於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最早的文獻記錄可追溯到公元930年。
據稱,在公元一世紀左右,印度教傳入東南亞之前,皮影戲還不存在。
對於現今大部分保留皮影戲文化表演的國家或地區來說,主要的劇本皆改編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或其他印度神話。最受歡迎的體裁取自《羅摩衍那》,故事是講述男主角拉瑪冒險拯救被惡魔綁架的新娘西塔。
皮影戲先在爪哇扎根,並漸漸流傳到峇厘島和印尼其他地方,接著再流傳到東南亞其他地區,之後也以不同的形式傳到中國、印度、土耳其與希臘。
這些戲偶是用水牛皮或牛皮手工製成(近代也有人使用塑膠),擁有斑斕多彩的複雜設計,一個可活動的手臂是表演的關鍵。皮影戲藝師在當地稱為tok dalang,通常獨自在白色幕布後操偶表演,但偶爾也會有助手隨侍在側。表演時,有人在旁打擊銅製樂器演奏出加麥蘭(gamelan)音樂,也會有人以當地方言口述故事背景。
星戰主題吸引年輕族群
當然,FWK雙人組只管做好皮偶,表演部分,他們需要找一位熟練的皮偶藝師來操控,而這並非易事。現代娛樂的選擇太多了,皮影戲是門幾乎失傳的技藝,也沒有太多人願意傳承,畢竟皮影戲大部分是承襲著印度教傳統。
幸運的是,FWK得以認識到吉蘭丹州極少數的皮影戲藝師Muhammad Dain Othman(暱稱Pak Dain)。這位68歲的長者,於1980年時向三位師傅拜師學藝,掌握了這項技藝。
“稍微簡單的皮偶設計,可能花費不到二週時間即可完成,但有些比較複雜的,則可能要耗時三週到一個月。著手製作前,我們都會將設計讓Pak Dain過目,”卓元炳說。
第一次的皮影戲演出以“絕地與原力”為主題。
第一次的皮影戲演出,卓元炳以“絕地與原力”為主題,選擇了《星球大戰第四集:新希望》(Star Wars Episode IV: A New Hope),改編成20分鐘的小故事,與傳統的皮影戲故事一樣,大多是與善惡鬥爭的題材不謀而合。
他們製作的第一個皮偶名叫Sangkalah Vedeh,該角色以黑武士達斯·維達為發想,也同時受到《羅摩衍那》中的惡魔啟發。之後,他們陸續創造了更多融合星戰色彩的傳統角色,譬如Perantau Langit(路克·天行者)、Tuan Puteri Leia(莉亞公主)、Si P-Long(C3PO)、Ah Tuh(R2D2),當然還有幻化成骷髏部隊的帝國風暴兵。
卓元炳表示,雖然Pak Dain知道星際大戰,但他從來沒看過,所以特地寄了DVD過去給他當入門教材。
“我為了這場表演製作了故事板,一位好友Azrai Ahmad熱心地協助我將其轉換成劇本,保留了演出的傳統。”卓元炳說道。
“除了傳統皮影戲搭配的32首加麥蘭音樂以外,只要我們需要為特別的角色製作音樂,就會著手進行。第一次這樣做,是受到達斯·維達角色的啟發,每當他要進場時,都會播放一段改編自《帝國進行曲》的旋律。”
FWK也增加了特效,讓呈現在白幕上的皮影戲顯得更精彩。他們的首場演出叫做“Peperangan Bintang”,馬來語的意思即為《星際大戰》,吸引了許多受到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名氣吸引而來的年輕族群。
該系列表演獲得空前成功。卓元炳回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演出,是在馬來西亞地標雙子塔進行戶外表演,許多粉絲都裝扮成電影中的角色,並帶著光劍前來觀賞。
配合電影《小丑》而設計的皮偶
皮影戲現況展望
之後,FWK陸續在德國、奧地利和泰國等地進行了多場演出,並為表演加上英文字幕,讓各地觀眾都能理解其中以吉蘭丹方言寫成的對白。
隨著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發,他們必須暫停一些海外演出。儘管FWK本來在國際間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今年一月馬克·哈米爾(Mark Hamill)推文時,要用美國國旗圖示卻誤植了馬來西亞國旗,也意外讓FWK再次獲得關注。
哈米爾的無心之過讓他意外發現自己在馬來西亞擁有廣大粉絲,卓元炳無疑也是其中一員。哈米爾認識FWK後,對路克·天行者啟發的皮偶大為讚賞。卓元炳也興奮地透露,他們正為哈米爾製作一尊皮偶作為贈禮。
《蝙蝠俠》上映80週年的專屬皮偶
此外,FWK也有其他企劃進行,包括去年五月在馬來西亞,為《蝙蝠俠》上映80週年舉辦的紀念活動製作DC《正義聯盟》角色的皮偶,還有以日本動漫《超時空要塞》為發想的機甲機器人的皮偶,以及電玩遊戲《鬥陣特攻》角色露西歐的皮偶。
他們的另一項成就,是馬來西亞的華納音樂委託其製作歌手紅髮艾德(Ed Sheeran)的皮偶,並搭配了一段影片來宣傳《更快樂》(Happier)這首歌。卓元炳半開玩笑說,自己非常享受發揮皮偶艾德人物特色的過程。紅髮艾德二度到吉隆坡開唱時拿到了這個皮偶。那他有比看到自己皮偶前“更快樂”嗎?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FWK在吉隆坡設有一間藝廊,專門呈現他們的作品,也有展出部分傳統皮偶。
而皮影戲的現況又如何呢?目前,馬來西亞只有不到12個劇團,值得一提的是,Pak Dain收了一位學徒,力求傳承技藝。由此可見,大眾對於這個古老表演藝術的興趣與接受程度,相較從前已經有所提升。
願原力與他們同在!
圖:FWK
文 / Richard Augustin
翻譯 / Adr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