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 Design:那些教你做好音效的Podcast節目

音效是一種既有趣又好玩的聲音設計(Sound Design),它是從無到有,藉由聲音設計師憑著想像力創作出來的東西。只要我們細心留意,便會發現不管是Podcast、遊戲、電影或電視劇,音效都無所不在。
那音效可以做出什麼樣的花樣呢?舉一些例子吧,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聲線(譬如把男聲變去女聲,或是把人聲轉換成機械人的聲音),有時音效也會用來設計一些節目的開場音樂(就像科技類的Podcast最愛用機械運作的音效)。但更多時候,我們會透過音效去強化一些節目的情緒張力,好像嚇人、懸疑、或放鬆暗示等,瞬間抓住聽眾的情緒。
作為製作Podcast的新手們,可能會覺得音效的設計和創作相當複雜,而且需要昂貴的設備,也必須具備一定的才華。其實不然,如今音樂軟體及音源的普及化,再加上網路有大量的音效製作教學,就算不是專業的聲音設計師,都可以很輕易地用簡易設備來做音效了。
以下就為大家列出5個關於聲音設計和音效製作的Podcast,這就包括了Pocast音效、遊戲配樂以及製作方面等等,都是十分有趣的內容,就讓我們來聽一聽吧。
1)《聲音噪咖》
《聲音噪咖》是來自高雄的Podcast錄音空間,他們有一個口號是「用聲音噪一頓佳餚」。《聲音噪咖》的團隊由於在早期製作Podcast時被設備和音質的問題纏身後,便決定要打造一間舒適的錄音空間,並分享關於製作Podcast的秘訣。在他們的Podcast節目中,有一個環節叫《從0到1工作坊》,顧名思義就是每一期節目都會有不同的單位來分享他們製作Podcast的點滴。
節目推薦:
2)《SOUND HOUSE聲音好窩》
《SOUND HOUSE聲音好窩》是一個有關聲音內容產業分享的Podcast,他們的節目會比較深入介紹有關音樂電腦設備、錄音介面、監聽耳機和剪輯軟體等等,都是一些比較技術層面的課題。而在第11集的節目裡,就特別介紹了給Podcast新手在剪輯軟件Audacity使用上的一些小技巧和步驟,比如去除空氣噪音(De-Noise)、圖形等化器(GEQ)、增幅(Gain)、正規化和壓縮器(Compressor)的種種訣竅,是非常值得一聽的Podcast製作入門教學。
節目推薦:
3)《文祥講音效》
文祥是一位遊戲音效設計師,他在自己的Podcast節目中就評論了各種用來製作音效的硬軟體器材、書籍和技術。除此之外,文祥也會在節目中講述他作為音效設計師的工作生涯與遊戲業界的現狀觀察。挺有趣的是,文祥分享了他製作音效的訣竅,比如火焰的聲音其實是由呼吸聲和塑膠袋摩擦的重疊,再加上一些後期處理的成品。然後在其中一集裡,文祥更講述了如何製作R18限制級的音效,其實都是模擬出來的效果,十分有趣。
節目推薦:
4)《Twenty Thousand Hertz》
《Twenty Thousand Hertz》是由來自美國的專業聲音設計師Dallas Taylor製作的Podcast節目。Dallas Taylor也是聲音設計公司Defacto Sound的創意總監,本身就參與了不少著名廠牌的聲音設計,如HBO、Nike、Tesla等等。而他主持的《Twenty Thousand Hertz》便有非常豐富的題材,只要跟聲音有關的,幾乎都被他納入節目的內容裡。其中一個單元《8-Bit Sounds》裡頭,Dallas Taylor便講述了早期電動遊戲的8-bit音效,聲音設計師如何絞盡腦力利用有限的音源,創作出豐富的聲音甚至音樂,而隨後也發展出由Game Boy掛帥的Chiptune電子樂。
節目推薦:8 Bit Sounds
5)《School of Motion》
這個是由School of Motion製作的優質Podcast節目,內容都涉及非常專業的影音設計講解,包括邀請了不少知名的影音設計師,比如Disney的FX設計師Chris Hendryx上來談談他的工作流程,是一個十分高養分的Podcast節目。而其中一集更是邀請了來自好萊塢的聲音設計師Frank Serafine,Serafine曾參與很多商業大片的聲音設計,如《星際爭霸戰》(Star Trek)電影系列和《創:光速戰記》(Tron: Legacy)。在節目中,Serafine大談聲音設計和電影行業的點點滴滴,十分精彩。
節目推薦:Professional Sound Design
Cover Credit: John Ashley Thomas / Yuwei Ooi
延伸閱讀:
文 / Can Can
鍾情沃荷的金寶湯罐頭,又熱愛音樂的罐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