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ye Sivan繁中MV創作者——陳東尼的未來感繽紛畫作,說的其實是人性黑暗面

四月,恰逢疫情高峰,澳洲新生代詞曲創作人兼歌手特洛伊·希文(Troye Sivan)發行了全新單曲〈Take Yourself Home〉(回家吧)。起初,這是特洛伊寫給自己的“精神喊話”,然而遇上新冠疫情,歌曲顯得更有意義。
“原本,這是私密日記般的絮語,但在後疫情時代,各地生活產生了許多變化,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亦然,歌曲也隨之擁有全新視角,如實地詮釋著此刻世界的面貌。”
特洛伊將〈Take Yourself Home〉原本的MV製作費,用來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家跨界合作,最終釋出一系列搭配這首歌的影片,歌詞更翻譯成10種語言。
特洛伊希文單曲〈Take Yourself Home〉繁中MV版
〈Take Yourself Home〉繁中歌詞版的影片充滿迷幻和霓虹氛圍,出自藝術家Tony Galloway之手,他有個更接地氣的稱呼“陳東尼”。影片以看似反烏托邦的城市天際線揭開序幕,隨後被漫漫叢生的植被覆蓋,接著,擁有巨大眼睛的抽象生物出現在畫面中,獨自佇立在小丘上眨著眼。
藝術家Tony Galloway有個接地氣的稱呼“陳東尼”
假如觀影過程讓你感到些許迷茫或不自在,不必太過在意,那正是藝術家試圖營造的情境。“我想透過影片展現這首歌在各個層面上的意義,比方獨自待在空蕩的住處、與自己相處對話等等。其中,也有些歌詞暗示著離別和失去,我們消化創傷的過程,最終都能轉化成自我提升的養分,”陳東尼在接受SOL專訪中如此表示。
“影片中的抽象生物代表著再生,儘管遭遇人際創傷或生活危機後,我們的內心可能會有點支離破碎,但經過沉澱,定能迎來全新的自己。人們總習慣將自己視為一個整體,然而說穿了,我們都是由過去經歷的碎片拼湊而成的集合體,”他補充。
你感受到陳東尼這張照片的訊息嗎?
如今,仇視留言和惡意評論在網路世界司空見慣,這支影片的留言區倒是讓人耳目一新。沒有任何帶有歧視的字眼,也沒有酸民的激進論述,反而充斥著許多讚美的正向留言:
“謝謝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迷人的歌曲,視覺畫面也令人陶醉。”
“我不懂中文,但影片呈現的畫面真的太美了。”
“這影片創作者是我的美術老師!”
價值觀決定我們的為人
陳東尼運用多種工具進行創作,擁有馬里蘭藝術學院繪畫學位的他坦承,雖然許多新生代藝術家慣用數位媒材,他的內心深處原來仍保有畫家靈魂。
“繪畫有其不可取代之處,但到了某個時間點,單純只是畫畫,對我來說已經不夠了,於是我開始在數位平台上尋找更多可展現想法的舞台。如果當時沒那樣做,如今可能也不知道會做些什麼事。我的學生們就不同,他們的成長過程充滿電子產品,因此,當他們得知我也用數位媒體來創作時,格外感興趣。”
〈Take Yourself Home〉MV裡的剪影
陳東尼出生於美國,從事教學工作長達十多年,目前在台北執教,教學對象從小一到國一生都有。自從他與特洛伊合作的〈Take Yourself Home〉上線以來,學生們有沒有把他當作名人看待呢?
“班上有個和國際歌手合作的藝術工作者,讓我的學生們超興奮的。我希望這會激發一些學生對藝術職涯的興趣,所以樂觀其成。課堂上,我也會盡可能讓教材內容貼近當下,可以被實際運用在生活中,讓學生的知識不僅限於‘抽象的’藝術。藝術能教會我們很多,特別是在視覺感官領域。即使他們最終沒有以藝術為業,豐富的美感素養也能為其帶來大量的巧思和創造力。”
對陳東尼而言,無論是他的教師或藝術家身份,定義“自我價值”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以前在大學唸藝術時,很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和評價,當然現在一點也不會了。隨著時間演進,我逐漸意識到,所有人的任務就是追尋自己的價值。我過去的創作,甚至到四五年前的作品,還會有所顧忌。現在的我,身上再也沒有那些無謂的枷鎖,我可以完全做自己,無論別人喜歡我,或不喜歡我。”
這是陳東尼較寫實的畫作。
“各類媒體都是我汲取靈感的地方,無論是書籍、podcast、畫作或者MV,所有管道都能成為創意來源。我會把蒐集來的片段整理進電腦,做成龐大的流程圖,之後再仔細檢視,並找出這些碎片之間的關聯性,這就是我發想作品的方式,”陳東尼補充道。
截至目前,最貼近陳東尼內心的作品,是他為台灣同志中心創作的數位印刷作品《伸展隱藏的觸手》(Deploys Hidden Tentacles)。它描繪了多種人與人相處的矛盾,例如他們如何嘗試跟彼此產生連結(但失敗了)、如何試著向對方展現自己(同時也隱藏起本質),還有透過社群軟體觀察他人(同時自己也在被觀察)。
和其他作品想比,這是去“色彩化”的藝術裝置。
照顧自己的感受
12年來,台灣像是陳東尼的第二個家,這片土地濃厚的人情味,讓他在馬德里待了一段時間後,毅然決定重返台灣。“我真的很愛台灣人的親切善良,”陳東尼說。“有一次遇到暴雨動彈不得,一位員警堅持把他手上的傘給我,即使那樣做,對方就會全身濕透,他還是繼續在滂沱大雨中執勤。”
陳東尼接著談起對小籠包的情有獨鍾:“一次能吃上20個呢!”
接著,他講到自己很享受住處時常能聽見周遭鄰居的生活動靜,因為透過那些聲音,可以想像他們的日常。即使與那些人素未謀面,還是感覺自己與他們之間擁有了某種特殊的情感連結。”
問及疫情是否對陳東尼有所影響,他分享道:“這真的很不容易。我時刻擔心在美國的家人,而全心投入工作,讓我比較可以消化這些負面情緒。藝術一直是我自我洞察的方法之一,國中時期,我對真實的自我感到迷惘,而藝術讓我認清自己是誰,以及什麼對我而言是重要的,這是個持續的過程,我不認為有結束的一天。生命並不完美,但在至暗時刻,我們會看見光亮。”
作畫時的陳東尼格外認真。
嶄新創意來自聲音當中
對身兼二職的陳東尼而言,他需要維持兩者之間的平衡。在週末,他有時待在工作室超過8小時,但幾乎不會只是安靜地工作。
“我什麼都聽,有聲書、電視節目、podcast、音樂之類的。我會盡量選擇跟手邊工作有關,或者相稱的聲音來聽。這樣做有助於我生成新的想法,或讓構想有所進展。有時候,我也會抽空製作播放列表,開始工作時就能聽。”
陳東尼製作的〈Take Yourself Home〉影片中藏有彩蛋嗎?他打趣地回答:“如果我說出來,那就不叫彩蛋啦!但如果大家看得仔細一點,我保證會找到一些有趣的看點。”
陳東尼推薦的療愈歌單
當你活出自己最美的樣子:〈Bloom〉Troye Sivan
當大自然覺醒向人類反撲:〈The Deep〉clipping.
當自我懷疑的聲音太喧囂:〈911〉Lady Gaga
當你需要和宇宙進行對話:〈Wichita Vortex Sutra〉Philip Glass and Allen Ginsburg
當展現獨特自我勢在必行:〈What’s Your Pleasure?〉Jessie Ware
點擊觀看世界各地藝術家以特洛伊·希文的〈Take Yourself Home〉為背景音樂創作的影片集錦,包括英、德、西、葡、繁中、簡中、日、韓、印尼和泰語等10種不同語言的歌詞翻譯。
圖:Tony Galloway提供
文 / Michelle
翻譯 / Adr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