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音樂會影響你的味蕾判斷嗎?

或許有人會說,背景音樂而已,播放熱門榜單就得了,其實不然,稱職的背景音樂與賞心悅目的裝修一樣讓顧客食指大動。甚至於一首得宜的背景音樂,可以在某程度上影響顧客的用餐時間,從而提高生意。一般上,當食客們的興致越高,就更樂於點更多的餐點。
不僅如此,音樂的音量和節奏可進一步影響食欲:快節奏的歌曲鼓勵人們吃得更快,消化得更快,無形中吃得較多食物。怎麽樣?你可有因此聯想到某某售賣漢堡和炸雞的快餐連鎖店呢?你絕對不會在連鎖店聽見巴哈或者舒曼。根據人們的聽覺習慣和餐廳的環境特點:餐廳背景音樂的分貝一般在20-50分貝較為合理;中餐廳在30-50分貝;西餐廳則可能低至20分貝。當然,每間餐廳的環境狀況不同,也會有所差異。
遇高則甜;遇低則苦
美國心理學家Charles Spence做過研究發現,高音能加強甜味感受,低音則讓人覺得嘴裡苦上加苦,而吵雜的聲音環境會壓抑鹹味和甜味感受,由此看來,音樂類型對於味覺有一定的影響。快餐店內,除了流行曲和搖滾樂之外,墻上繽紛的圖案,乃至色彩鮮明的座椅,都在刺激我們的食欲。
覺得沒有說服力?我們不妨做個實驗。準備一杯咖啡或茶(白開水的效果會更顯著),戴上你的耳機,一起來聽聽以下視頻。
你的咖啡味道如何?現在,再聽聽以下的視頻。
感覺如何?是不是突然帶苦了?現在再聽聽最後一個視頻。
有點咸嗎?是不是和我們一樣,覺得有些神奇呢?
好音樂令耳朵懷孕,令肚腹滿足
當我們耳聞音樂,體內各個系統的運動,如聲帶振動、胃腸蠕動、心臟跳動等會與之發生有益的共振,並和各種活動協調一致。音樂作為一種振動的能量傳入人體後,能夠激發能量,使其從靜態變成動態,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促進人體的激素和酶等分泌,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並增加唾液、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刺激食慾的提高——讀來如此復雜的連串過程,在我們體內也不過宛如順水推舟之事。
中國更有樂曲稱為宮調,它悠揚和諧,助脾健運,旺盛食欲。有謂“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充分說明了音樂對人們健康的重要性。歷史上用音樂治病的例子有很多。如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曾勤於政事,寢食難安,導致形體消瘦,醫治無效。後來,他每天聽古曲《宮聲》數次,心情才逐漸由憂轉平,人也開了胃口。
交響樂與飲食結下不解之緣
據研究,伴餐音樂一般以民間輕音樂和西方古典樂為佳。古典音樂可以選用歐洲18世紀、19世紀的器樂曲,如巴赫、亨德爾的鋼琴曲、提琴曲、海頓的交響曲、莫紮特的鋼琴協奏曲、蕭邦的小夜曲等。中國民間的輕音樂則選用江南絲竹樂曲、合奏曲。
這類抒情、平和、優雅而委婉的曲調,音量變化適宜,而且節奏合乎人的心率。《莫紮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曾被科學家證明是提升情緒的一首經典曲目。反之,音量大、重低音的音樂,會令人們無心用餐,更想手舞足蹈。
透過Spotify搜索午餐和Appetite的關鍵詞,你將發現早有許多人特別挑選用於早餐至晚餐時分所播放的歌單,下次沒有胃口時,不妨來點音樂吧!
Cover Credit: Rawpixel.com
文 / PEW
每星期必須看一本書一部電影和至少跑步30公里的寫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