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導演都跳脫大銀幕拍電視劇去了!《魷魚遊戲》、《地獄公使》導演原來是拍電影出身的

近年來越來越多電影被翻拍成影集,如經典驚悚電影《Scream》、 《Chucky》和《Creepshow》、台灣賣座電影《返校》、《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或者是奉俊昊的《Snowpiercer》以及在2020年橫掃各大國際影展的《寄生上流》(Parasite)也已被買下版權即將影集化。而漫威電影的每部獨立電影卻有密不可分的彩蛋連結成的宇宙觀,亦是種連續劇的連貫方式,之後更是索性把電影的宇宙觀拓展到影集,不僅維持了熱度,也是一種嶄新的觀影趣味。
影集比電影擁有更多的時長可以讓創作者把劇本的世界觀體現得更完整,在暴力或情色的尺度也相對寬大,因此不少電影導演都開始挑戰了影集的領域,於是近年來的影集在審美上逐漸出現電影的美學,俗稱的「電影感」。
Taika Waititi:吸血鬼的的私密生活
曾以偽紀錄片《What We Do In The Shadow》打開知名度的Taika Waititi,其電影就曾被翻拍成同名影集。把原本已經了無新意的吸血鬼題材找到一個獨特的切入點—「吸血鬼平時都在幹什麼」並以偽紀錄片的形式去加強寫實感,形成了強烈的黑色幽默和玩味性。
把焦點聚集在吸血鬼們生活於人類文明世界裡的不為人知的私生活,像是打掃、洗碗、泡夜店、搭公車等等。原本瑣碎且無聊的生活大小事,但皆因他們是吸血鬼而形成了強烈的突兀感,搭配上那些演員和紀錄片式的鏡頭煞有介事的訪談,讓人捧腹大笑之餘同時也不禁讓人佩服其中的創意與視野。導演之後的《Jojo Rabbit》於2020年以黑馬姿態闖入各大影展,讓更多的影迷認識到這位帥氣幽默、演技精湛的導演。
點擊觀看:《What We Do In The Shadow》預告片
Barry Jenkins:小金人之後的大躍進
也許會對Barry Jenkins這名字感到陌生,但他的獲獎時刻絕對讓人記憶猶新。2017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其中之一最經典的烏龍事件莫屬Warren Beatty將最佳電影錯頒給《La La Land》,而真正的得獎者正是Barry Jenkins執導的《Moonlight》。雖然僅是他的第二部長片,但已經強烈展現出那種詩意溫柔與殘酷的個人風格。
他執導的長達10集的電視劇《The Underground Railroad》不只題材範圍擴張得更大,連表現手法更是大躍進。故事講喬治亞州的種植園,兩位黑奴男女為了逃脫奴隸制而逃到傳說中的地下鐵道,展開了他們的逃亡之旅。
Barry Jenkins在影集上的執導簡直比電影來得更有驚喜,克制了他向來的浪漫視覺享受,展示了各種殘酷的迫害,運用靜謐的詩意營造出魔幻色彩,透露了絲絲的浪漫。但這些浪漫不是情感上的沉溺浪漫,而是一種反抗意識上的精神,是溫柔亦是堅毅的浪漫。
點擊觀看:《The Underground Railroad》預告片
延尚昊:韓國喪屍熱潮的崛起
近二十年來韓國的影視製作越來越成熟,吸取了大量好萊塢及香港商業電影格式的養分,消化之後融入大量對人性及社會觀的反思,繼而形成屬於韓式電影的風格。比如延尚昊拍攝的《屍速列車》(Train To Busan)正是把屬於西方文化的喪屍題材,運用了精準的敘事節奏和社會洞察,向大眾示範了專注地把一個簡單的故事說好的重要性,甚至是再次掀起了喪屍題材的影視熱潮。
2021年他執導了Netflix奇幻劇《地獄公使》,同樣擁有超高的關注度,因為獲得了更大的資金投入及給予創作者更多的自由,明顯看出延尚昊並沒有對喪屍題材樂此不疲,反而想探討更嚴肅和廣泛的課題。
故事講述的是神秘生物會突然出現在城市裡襲擊並且燒死那些被判有罪的人,而這「有罪」並非是法律上的裁決,是由神判決亦或是邪教組織?劇本圍繞著「正義」這命題重點進行思辨:「誰有資格對犯罪者判下懲罰?」、「對法律無法制裁的灰色地帶進行私刑是否是一種正義?」、「犯罪的界線由誰決定?被判者又是否真是犯罪者?」、「正義會否只是另一種獨裁?」等。
黃東赫:階級主義的血淋遊戲
如果說《屍速列車》是掀起了韓國商業電影的旋風,那麼韓國影視的答案肯定是《魷魚遊戲》,這部劇的效應可說是襲捲全球。導演是曾執導過《熔爐》的黃東赫,是根據光州聾啞學校校長性侵學生的真實事件所改編。
黃東赫表示在看以死亡遊戲為主題的日本漫畫時,心裡不禁萌起韓國也應該要有此類型電影的念頭,而《魷魚遊戲》原本是想拍成電影,但因找不到資金而一直被擱置,直到與Netflix的合作才把劇本修改成電視劇作品。
故事講述一群生活窘迫被神秘人邀請參與一個以生命作為賭注換取金錢的生存遊戲。“慾望面前,人人平等”,失去了道德規範,遊戲內回歸到生存最原始的弱肉強食法則。雖然整體的遊戲形式因有不少日本生存遊戲的漫畫既視感而惹來抄襲的評價,但因為擁有10集的集數時長,導演擁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把焦點放在不同角色的身上,讓每場遊戲對峙上都造成更大的矛盾和投入感。
立即點擊:探索《魷魚遊戲》的設計美學與古典配樂
佐藤信介:日本延續漫改風
Netflix的另一部日劇《今際之國的闖關者》(Alice In Borderland)正是典型日本漫畫裡的生存遊戲,詭異的煙火綻放在東京街道上,然後大部分的人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主角一群人被困入了異樣的東京,被迫參與危險的生存遊戲。
佐藤信介完全就是一位漫改導演,他曾執導過《請叫我英雄》、《殺戮重生犬屋敷》、《王者天下》、《殺戮都市》哪怕口碑褒貶不一,但勝在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漫改成電影原本就是不易之事,因為時長的關係,所以必須在漫畫的篇幅上做出取捨,以至于不僅得罪了原著黨,也讓一般觀眾無法感受到漫畫原該有的魅力,所以才有了「漫畫慘遭真人化」的流行用語。
《Alice In Borderland》同樣是漫改劇,但因為是電視劇,所以篇幅上沒有太大改動,並且導演也把節奏感掌握的很好。前面五集都集中遊戲內容,後五集才慢慢將其餘的角色連結到一起,最終得到叫好叫座的成果,也成了這導演口碑最好的一部作品。在人設上日劇都脫離不了魯蛇的熱血男主角、一冷一熱的女性角色以及典型頭腦聰明但冷酷得中二的男人。但日本的生存遊戲真正精彩的正是他們的遊戲都是鬥智,並且有個明確的遊戲規則,所以主角要闖關不會只是主角光環能力,需要更多的是智力和運氣。
串流平台的崛起不僅使觀眾的觀影方式起了變化,各類型影集的推出也貼合了觀眾的口味。這情況猶如雨後春筍,相信會有更多電影導演陸續跨界試影集創作。
Cover Credit:Hellbound / Netflix
加碼推薦 ☛ 2022年必追的影集清單
文 / 茉莉影話
電影愛好者,留下文字與電影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