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台灣高人氣Podcast節目推薦

自去年掀起收聽熱潮後,不難發現身邊朋友都在聽Podcast節目,不論是上下班搭乘捷運途中、工作期間、無所事事時,甚至是入睡前,隨時隨地,都能透過Podcast各種類型的節目,各取所需。《聲活圈》從市場最受歡迎的3大Podcast平台Apple、Spotify及SoundOn發佈的排行名單中,精選了7個中文熱門Podcast節目,內容涵蓋新聞時事、生活雜談、投資趨勢、英文教學、心理學分析、深度報導等不同主題。如果你剛接觸Podcast,不妨從這裡入門,單集試聽,再找出合心意的節目。
1. 《百靈果NEWS》
由Kylie和Ken主持的《百靈果NEWS》,一直是各Podcast平台排行名列前茅的熱門節目,相比好些趁著熱潮才開設節目的Podcaster,他們已在這領域耕耘數年,可說是前輩級人馬,深受聽眾喜愛。百靈果是Bilingual(雙語)諧音,「這裡是華語界最自由的雙語國際新聞」是節目開場白,顧名思義,兩人會在節目中用雙語來分享國際新聞,以閒聊方式談正經事,包括敏感政治議題,讓不像娛樂新聞那般juicy的國際時事,也變得不再生硬。
互動是一大賣點,他們以輕鬆嗆辣口吻進行討論,美式直白風格,加上默契極佳、互懟有趣,且內容百無禁忌,不預設立場,就事論事批判,聽得爽快!尤其喜歡Kylie的爽朗個性,非常討喜。
國際新聞以外,節目另設不少單元,其中《The KK Show》是訪談性質,嘉賓身份背景都具有吸引力,而且涵蓋各個領域,在節目定位為成人內容且不設限情況下,尺度可寬了(較易引起關注的有AV男優女優訪談),重點是嘉賓們侃侃而談,觀眾也可藉此接收到不同觀點,每集聆聽都有收穫。
試聽推薦:
2. 《Gooaye股癌》
以輕鬆聊天方式解析投資市場趨勢的《Gooaye股癌》,自上線後,在各大Podcast平台都取得超高收聽率,不論是菜鳥、老鳥或散戶,都希望透過節目獲得提點,有助在股市獲利。
事實上,主持人謝孟恭並非專家,他只是透過對國際財經的長期關注,再結合過去幾年投入股市後的觀察,向聽眾分享自己的投資觀點。聽過多集節目後,不難發現謝孟恭思路敏捷、邏輯清晰,儘管稱不上資深,他卻像是你身邊熟悉的愛飆髒話的嘴炮麻吉,你相信他對市場有研究,經由他口中說出,挺有說服力,而且淺顯易懂。
節目之所以取名股癌,原因是一旦進入股市後,每天就會深陷在數字跌漲起伏中,如同得了癌症。對不少聽眾而言,《股癌》是個指點迷津的角色,但隨著爆紅,大概意識到節目的「責任」,有指他說辭相對變保守了,正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做法正確!畢竟節目只是提供觀點,自己也得努力掌握更多資訊,股海無涯,唯勤是岸。
試聽推薦:
3.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
《台灣通勤第一品牌》(簡稱台通)定位非常直接,就是聊天!節目初期由李毅誠和張家倫共同主持,兩人一唱一和無所不談,完全是兄弟們日常聚在一起時的打屁閒聊模樣。據說兩人相識超過10載,好交情聊起任何話題都默契十足,內容輕鬆幽默,聽眾不會有距離感,感覺像是兩位麻吉在你耳邊跟你分享他們近期的所思所想,主題不設限,幹話也通通不剪,每集都極具「笑」果,很容易融入節目中,詼諧風格完全符合年輕世代口味,受歡迎有理!
李毅誠往往是有計劃地扮演拋主題的角色,而張家倫則負責接,反應真實自然,再順勢延伸話題,切入他們可以分享的觀點或相關經歷,聊個天南地北。後期,節目加入了何ㄟ,但坦白說,2+1效果並不比2人來得強大,反而恢復2人主持時,才有熟悉的笑點,尤其在進行人物專訪時,既讓受訪者感覺到自在,也令故事或人物都「活」了起來,聽得輕鬆愉快。
試聽推薦:
4. 《呱吉》
本名邱威傑的呱吉,既是台北市議員,也是人氣網紅,其在YouTube經營的兩個頻道合計共擁有將近150萬訂閱人數,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節目大致上就分成兩種,一是從他YouTube節目轉為音檔的《呱吉直播》,另一是針對Podcast而錄製的《呱吉Podcast》新資料夾系列。
雖然是議員身份,但節目定位為生活雜談類型,對政治無感或敏感,大可不必迴避。節目透過分享事件、新聞等內容,再以自身經歷或所見所聞延伸討論,跟《台通》有些類似,差別就在於那邊是麻吉哈拉,而這邊的呱吉,有正妹搭檔采翎!
有說《百靈果NEWS》的Kylie笑聲很魔性,而完全沒有偶包的采翎,笑聲更「不簡單」,聽了實在很療癒。兩人互動良好,都能即時給予對方反應,內容也挺自我放飛,不會有dead air窘境。不得不讚,呱吉確實自帶幽默感,每集節目聽下來,就算你沒被逗笑也好,整個氛圍是愉悅的,讓人聽得開心。
試聽推薦:
5. 《Kevin英文不難》
英文是許多人致力想學好的國際語言,但往往礙於生活或工作圈子以中文為主,未能藉此提升,有人靠觀賞美劇、英劇來走進英文世界,或者上課、啃書練聽力及背單字等,但如今只需收聽《Kevin英文不難》節目,就能無壓學習!
從事線上家教工作的Kevin,對英文教學有自己的一套,他用30%閒聊加70%教學方式,讓聽眾快速吸收英文單字、片語和文法的應用,同時還能訓練聽力。比起像老師那樣的指導,Kevin更像是與你分享學習英文樂趣的朋友,他會透過新聞、訪談、社交平台帖文、影集等不同素材,在每集平均10多分鐘的節目裡輕鬆教英文,而且內容實用性頗高!
另外,必須安麗一下,Kevin口條非常好,敘事極富魅力,聽覺舒服,不知不覺,就會一集接一集聽下去。如果有一定英文基礎,可能會覺得沒收聽的必要性,但長期生活在說中文的大環境裡,聽節目也能當作複習。至於英文普普的聽眾,這無疑是現成的英語教學課堂,絕對有助提升英文能力。
試聽推薦:
6. 《哇賽心理學》
毫無疑問,這是屬於知識型 Podcast節目,學術界出身的蔡宇哲博士,透過理論及科學研究來談心理學,看到這一段,你肯定會先入為主,節目「很難消化」!事實上,並不。只要跟人有關,就有心理學在裡面,《哇賽心理學》細分成好幾個單元,例如《哇賽心觀點》藉由日常生活事件或專訪聊心理學、《法客心法聊天室》跟黃致豪律師搭檔聊司法心理學議題、《犯罪不思議》攜手戴伸峰教授分析犯罪心理,而《哇賽療心室》則有臨床心理師娜娜主講生活與心理等軟性主題。
倘若你鍾情於生活雜談類型,很明顯,這節目不適合你!但如果你對心理學具有一定好奇心,肯定聽得滿足!在理性分析基礎下,通過搭配時事課題,節目提供了相當多的論述及延伸探討,內容有一定深度,可喜的是,主持人不會以專家或大師自居。而在聆聽過程中,有關生活、育兒、司法、自我成長等課題上,往往會讓聽者換位思考,有新的領悟。
試聽推薦:
7.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Podcast流行後,除了Youtuber等網紅躍躍欲試,不少媒體品牌也都投身其中,像是在市場上立足40年的《天下雜誌》,也透過聲音呈現搶灘,不只用看的,也可以用聽的。身處在資訊大爆炸時代,《聽天下》提供了財經、國際、趨勢等新聞,還包含訪談、評論等,稍微算了一下,單元超過20個,節目相當豐富,而且效法電台,每個單元開頭都有設計,絕對用心。除了吸引原有的雜誌讀者收聽,也讓一些不愛看文字,傾向透過收聽來吸收資訊的聽眾,有機會接觸。
若你對財經無感,仍有不少單元可收聽:《好好說那年》從雜誌創刊的1981年開始,精選說每個年代與台灣相關的重要議題,透過採訪嘉賓一起憶當年;《管理同學會》有出版總編輯吳韻儀推薦職場相關書籍,佐以近期社會課題,清晰易明;《決策者・聽天下》則有總編輯吳琬瑜在雜誌出刊後,邀請嘉賓導讀封面故事。此外,摘自雜誌內容朗讀的《天下好讀》、深度走訪台灣鄉鎮角落的旅遊人情故事《微笑台灣》,或者是《快樂工作人》都值得一聽。
試聽推薦:
Cover Image: KEF Mu3 真無線降噪耳機
延伸閱讀:
- Sound Design:那些教你做好音效的Podcast節目
- SoundOn累積聆聽突破10億次,Podcast到底為何爆紅?
- Podcast《MY WAY》推出首月即強攻排行榜十大,他是怎麼做到的?
文 / 費比安
我手寫我心,傾聽最動心。
$$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