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8本讓你「閱」讀「樂」愛的音樂書籍

「你喜歡什麼類型的音樂?」聽到這個問題,你會如何回答?流行、藍調、搖滾、爵士⋯⋯這些時常聽到的字眼飄過腦袋,好像有點熟悉,卻又不是很明白差異。
「分類」在一開始了解音樂時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能讓你喜愛的音樂,必定有些共同元素,才能挑起你的情感共鳴。如果能夠仔細拆解喜歡的原因,你或許會驚訝地發現,它不再只是一首隨機聽到的歌曲,而是一張帶領你有系統地去找到更多喜歡的音樂的門票,讓你深入了解創作者背後的理念。如果你願意,還可以挑戰自己寫歌,此時音樂不再只是音樂,而是你與世界連結的最佳管道。
此次,編輯精選了8本不同類型的中文音樂書籍,帶你從圖像式的音樂人傳記深入瞭解創作者的背景,透過樂評人的犀利分析或深度專訪逐一拆解創作心法,甚至親自動手創作一首歌曲!希望以下這些內容能幫助你探索對某些音樂著迷的原因,讓你「閱」讀「樂」愛:
1. J.M. 杜邦&梅佐《藍調之王:羅伯.強生》
如果純文字的閱讀對你有些吃力,可以考慮從榮獲2015年「巴黎人年度最佳漫畫」的《藍調之王:羅伯.強生》入手,這是由法國資深音樂評論人 J.M.杜邦與法國知名漫畫及插畫作者梅佐合著,描述美國藍調吉他手羅伯.強生(Robert Johnson)的故事。
梅佐透過黑色墨水的強烈張力,帶領我們回到1930年代的美國南方,時代的艱辛、黑人的命運與羅伯.強生自身的故事交纏在一起。雖然他年僅27歲就逝世,卻影響了巴布.狄倫(Bob Dylan)、艾力.克萊普頓(Eric Clapton)等無數音樂人,成為藍調音樂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2. 亞豐索.卡薩斯《璀璨奪目的佛萊迪・墨裘瑞》
另一本同樣有著大量插畫配置的《璀璨奪目的佛萊迪・墨裘瑞》,是由西班牙插畫家、圖像小說作家亞豐索.卡薩斯(Alfonso Casas)所著,他運用鮮豔明亮的插畫來描繪對搖滾音樂有著莫大貢獻的「皇后合唱團」(Queen)靈魂人物佛萊迪・墨裘瑞(Freddie Mercury)。
對搖滾樂不熟悉的讀者,或許對這位傳奇創作者的背景並不熟悉,但你一定曾聽過他的經典歌曲〈We Will Rock You〉,被他不可思議的嗓音給震撼。佛萊迪・墨裘瑞透過跨四個八度的音域、搖滾嘶吼聲所聞名,留下了豐富多元的作品去傳遞他的愛戀與情感,奠定了他在搖滾音樂史上雋永的傳奇地位。
3. 泰德‧喬亞《如何聆聽爵士樂》
如果你喜歡「變化」,喜歡用不同方式來聆聽一首歌,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爵士樂!因為一首爵士樂隨著不同的人、不同的玩法,永遠有新的感受,絕對不會死板無聊。雖然它看似即興、難以捉摸,常常讓新手不得其門而入,但其實背後有套基本的結構與規則,在此之上長出的無限創意與自由,便是讓人著迷的原因。
資深評論家泰德・喬亞(Ted Gioia)所撰寫的《如何聆聽爵士樂》可說是爵士樂的入門指南,裡面更貼心地附上了YouTube聆聽連結,讓讀者可以直接欣賞經典名作,探索12種爵士樂風格,掌握核心元素、聆聽技巧。
立即點擊 ☛ 聽更多爵士音樂
4. 傑夫.代爾《But Beautiful然而,很美》
另一本關於爵士樂的書籍是英國當代著名全方位作家傑夫.代爾(Geoff Dyer)所著的《But Beautiful然而,很美》,他以艾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和樂團成員公路之旅為開端,交錯8位知名樂手的生命歷程,其精湛、虛實交錯的文字手法,重現了這些偉大樂手人生中最輝煌與最黑暗的瞬間,讓我們彷彿參與了這些人物的生命事件,整本書閱讀起來就像一場爵士樂的即興演奏的韻味,就連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都親自推薦!
5. 馬世芳《耳朵借我》
「一首歌也可以是啟蒙的神諭,一張唱片也可以是一樁文化事件;一個音樂人不但可以是藝術家,更可以是革命家、思想家。」──馬世芳
喜歡看樂評的讀者,對馬世芳肯定熟悉,過往他所主持的廣播音樂節目更是屢屢獲獎,這本《耳朵借我》收錄了他自2011年以來在台港中專欄集結的三十餘篇文章,他豐富的樂史知識在其精練的字裡行間表露無遺,讓我們得以跟隨著歌聲,搭上時光機回到那個年代,逐一深入挖掘那些熟悉的歌曲背後被遺忘的人事物,裡頭蘊含的曲折與辛酸,還有音樂與社會、政治的糾纏,重新關注並重視那些藏在時間洪流裡的微小細節。
6. 馬克.維格斯沃《指揮家之心》
「樂手們真的有在看你演出嗎?」、「指揮的存在有必要嗎?」如果你曾在聆聽優美的古典樂時,冒出這樣的疑惑,別擔心自己不解風情,因為許多剛接觸古典樂的讀者都是如此。
英國首屈一指的指揮家馬克.維格斯沃(Mark Wigglesworth)試圖透過《指揮家之心》,帶領讀者揭開「指揮」的神秘面紗,了解這份工作究竟在做什麼、為什麼重要,指揮如何透過自己的肢體動作、手勢和眼神來和樂手溝通,展現出個人特色的同時,更為整體演出增色。
7. 陳律融《躍上主流》
一張專輯的產生需經過多道工法,更需要創作者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經驗內化,作者陳律融耗時近3年,以「音樂製作人」為主角,在《躍上主流》中深度訪談了13位別具強烈風格的音樂人,他們從獨立製作躍上主流,被金曲認可、被大眾所知,包含5位我們所熟悉的歌手——洋蔥(陳皓宇)、熊仔、李英宏、阿爆、蛋堡,以及8位以幕後歌曲製作為主軸的音樂人,希望透過他們的觀點與思維,協助對音樂產業感興趣的讀者了解如何進入產業,甚至在進入後,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順利地生存下去。
8. 傑夫・特維迪《如何寫一首歌》
感受過歌曲帶給我們的力量、安慰、療癒之後,你是否有種躍躍欲試的衝動,想要寫一首自己的歌呢?榮獲多次葛萊美獎的美國獨立搖滾天團Wilco主唱、詞曲創作人傑夫・特維迪(Jeff Tweedy),在《如何寫一首歌》中傾囊相授自己的創作心法,透過數個練習與建議,帶領讀者逐一發想歌詞與旋律的創作,並分享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心魔及應對方法。
雖說音樂無國界之分,但若能貼近台灣音樂創作人的心境,或許踏出第一步就沒那麼困難了,繁體中文版還隨書附贈了一本「Music Zine」,裡頭採訪了1976、Leo王、大象體操、問題總部、淺堤與落日飛車等6組台灣樂團音樂人,讓我們得以窺探他們背後的創作歷程,那些遇到貧頸的痛苦在如何在撥雲見日後逐漸回甘。
圖片來源:各大出版社提供
懷念紙本的美好?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漂亮書屋
文 / 黃羽萍
喜歡寫字、拍照、聽故事,相信文字和影像能夠帶給人正面的能量。現為自由接案的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