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聲音是由音調、音域、節奏、音色組合而成,而建築是靠多層次的結構所建構而成,雖然是聽覺與視覺兩種領域,但卻以相同的組成原理並存著。《聲音的建築展》就是沿襲這樣的底蘊,創造出獨特的體驗,彷彿讓人“看見”了聲音。
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在2020年壓軸預定,就是這一場你無法爽約的《聲音的建築展》。
2016年,日本東京企劃團隊21_21 DESIGN SIGHT在台舉辦的《單位展》,你可有赴會?生活常用的“單位”延伸出一系列的天馬行空發想,以多元豐富的表現方式打破刻板印象。當時,他們從日常取材,另闢觀點重組、創作的策展思維,開拓觀者的體驗值,替台灣設計圈投下震撼彈。
如今,暌違4年終於回歸,在華山舉辦《聲音的建築展》。這次,21_21 DESIGN SIGHT 再與 INCEPTION 啟藝聯手,除了將抽象的聲音視覺化,還打造25公尺的螢幕讓觀眾在聲音建構的建築物裡享受沈浸式的展覽體驗。秉持著相同的初衷“用設計看世界”,這次的展覽是“將聲音視覺化”,創造用眼睛聽音樂的趣味連結。
聲音是由音色、音調、音域、節奏組合而成,就像是蓋一棟建築一般的多層次結構,視覺化後呈現在銀幕上,兩者連結或拆解微觀聲音的組成,是一種聲音轉化的過程,是一次美麗的跨媒介撞擊。
由日本世界級互動大師中村勇吾(Yugo Nakamura)擔任展覽總監,要讓觀眾走進由聲音所建築而成的空間裡,把所有感受留給聲音及藝術的純粹,沉浸其中。
他的初衷,就是由設計的角度出發,學習欣賞生活中稀鬆平常的事物,而“音樂”就是其中一個元素。過去,較少有以聲音或音樂設定為整個展覽的靈魂,更別說把聲音和建築聯想在一起。
究竟,結合聲音和視覺的靈感從何而來?
中村勇吾娓娓道來:“當年,美國創作歌手Sean Lennon對澀谷系知名音樂人小山田圭吾的音樂甚為欣賞,還表示對方畫出了聲音的建築(He paints a kind of audio architecture)。這讓我發現,音樂能夠成為在時間軸上構築的聽覺建築。”
決定要以聲音與建築為主題開展的時候,中村勇吾直接拜訪了小山田圭吾,希望他能替展覽創作同名樂曲。兩人之前就認識,在兒童教育節目《Design Ah!》共事過。小山田一聽到展覽的想法,爽快答應。
聲音與建築的對位想像
“以視覺影像搭建聲音,創造用眼睛看音樂、用耳朵聽影像的趣味連結”,是這場展覽要帶給觀者有別於日常的體悟。
將抽象聲音視覺化,是一個需要大量藝術和技術加持的項目,展覽找來 9 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觀者就不會看到同一種風格的展現。透過影片、動畫、舞蹈、程式編碼、平面設計、插畫的手法,藝術家們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創作,不變的是將聲音轉化為視覺藝術。
要如何統籌藝術家們的創作風格,進而讓展覽的調性統一卻又各自精彩呢?其實,中村勇吾給了藝術家們相當大的自由。他只在一開始跟空間設計師片山正通確認展覽空間,並決定聲音播放的形式,剩下就都交由這幾位藝術家自由發揮了。
觀者要好好感受,當下很可能就進入一種冥想狀態,因為專注的耳朵,可以聽到藝術家設計的細小變化、情緒感知,甚至是高潮迭起的劇烈波動,濃縮在5分鐘的作品裡,是一趟充滿探險的體驗。
日本澀谷系奠基者、知名音樂人小山田圭吾 ( Cornelius )是其中一位參展的藝術家,特地為展覽創作同名樂曲,用他獨有的迷幻聲線,搭配前衛具實驗性的樂音,像是處在虛實之間的鋼筋梁柱,替展覽搭建出超現實場域。
化繁為簡,是這場展覽的核心。偌大的展覽空間,都保留給25公尺寬的巨幅投影。國際知名的空間設計師片山正通 ( Masamichi Katayama / Wonderwall® ) 打造出沉浸式劇院,以輪播方式展示創作,在有限的空間內呈現影像結合的作品,讓觀眾的感官體驗隨著空間放到最大。
片山正通的這項決定,源自於他過去造訪京都龍安寺,眺望庭園的時候,有了被空間包圍的感受。而在日本,有各式各樣的展覽方式,對於策展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展覽跟觀看者之間的互動。
該展覽在日本展出時大獲好評,關鍵是觀眾在展場完全不會升起絲毫的厭煩的念頭,甚至想繼續待下來觀賞。每個展演作品的順序和長度,都是利用過去策展經驗做出順序的調動,因此捉住了觀者的眼球和耳朵。
這次移師台北,也要以同樣的形式震撼觀者的五感。
但對於不懂音樂或建築的觀眾,是否也同樣奏效?不同的人,面對不同的展演內容,都能有不同的感受,喜歡或接受與否,也是展覽想包容的部分。
不拘泥於策展概念
沒有價值百萬的畫作,沒有青花瓷或裝置,有別於一般美術館擁有大量高價值的館藏,21_21 DESIGN SIGHT完全以策展能力主導,自2007年創立以來快速受到世界矚目。
21_21 DESIGN SIGHT總監佐藤卓表示:“其實在內部,我們完全不拘泥於策展這個概念。”
21_21 DESIGN SIGHT由佐藤卓、三宅一生、深澤直人、川上典李子為中心,由於這4人都沒有美術館的企畫經營經驗,可謂一般素人團體不斷在錯誤中尋找方向。也因為不受傳統約束,他們可以大膽嘗新,展演方向非常明確,不以藝術為重,而是以設計為主軸,因此能摸索出設計展覽更多的可能性。
傳統的美術館在今後還是用一種沉穩的姿態持續存在,畢竟能細細品味各種藝術作品,對很多人來說都是相當豐富的時光。但是,“沉浸式體驗”的新點子,是今後美術館與別不容的增值元素。
未來,應該會有藝術家繼續創作更多可“聽”的藝術品。
INCEPTION啟藝執行長梁浩軒分享道:“沉浸式的展覽體驗是一股趨勢。如果單純以娛樂角度出發,著重聲光效果,雖然當下的感受強烈,在內在震撼卻不持久,透過《聲音的建築展》卻讓我看見另一種可能。一樣是巨型投影,卻以聲音和影像跨界整合不同創作形式,藝術含量高,讓沉浸式的體驗更完整。”
AUDIO ARCHITECTURE:聲音的建築展
展演:2020年12月25日 - 2021年4月6日(除夕休館一天)時間:10.00am - 6.00pm
地點:台北華山1914文創園區
*9月28日已重啟售票。
Cover Image: INCEPTION 啟藝
文 / JL
在媒體界超過15年,當編輯的歲月裡遊刃於教育、娛樂、休閑、時尚雜誌,但自己的最愛,始終是電影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