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Pop歷久彌新!一首〈Plastic Love〉過了近40年掀翻唱熱潮

City Pop,一種讓新生代聽眾覺得既陌生又熟悉的音樂。從風雅的西洋樂色,如沐春風而來的旋律,再到充滿時尚感的都市氛圍,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懷舊氣息。老樂迷可能對City Pop不以為然,覺得這不過是他們以前耳熟能詳的流行曲,如今是藉著復古之潮在此借屍還魂。雖然如此,我們可別忘了復古倒是永不過時的潮流(Everything old is new again)。
日式City Pop如何出現?
二戰後,日本在70到80年代的二十年內進入了經濟黃金期,也稱之為泡沫時代。當時的汽車製造業和電器行業如日中天,劃時代產品如索尼隨身聽(Walkman)和任天堂(Nintendo)紅白機更是鋒頭一時無兩,席捲了全球市場。所以當時日本社會有濃郁的優越感,瘋狂消費與享樂至上為王道,大家盡情地享受當下生活。
那時候,日本流行樂開始迅速發展。先是受到西方音樂的薰陶,如強節奏的Funk和Synth Pop,及輕快的Yacht Rock等,再配合日語演唱,便形成都市時尚感的City Pop。若追溯源頭,由山下達郎和大貫妙子組成的Sugar Babe樂團,可說是City Pop鼻祖。1973年組成的輕搖滾樂團Sugar Babe向美式流行樂借鑑,借以西化的旋律與節奏,製作了他們唯一的專輯《Songs》。這張專輯奠定了日本新一代流行樂,可視為City Pop的開端。
點擊聆聽:Sugar Babe〈Sugar〉
City Pop黃金時代
隨後把City Pop熱潮延續下去的,是1972年出道的創作歌手荒井由實(後稱松任谷由實)。她在1975年推出的概念專輯《Cobalt Hour》以流行爵士和輕民謠為主,輕快的旋律與節奏明顯從美式流行樂取經。而且專輯最初的主題其實跟度假有關(原本的專輯標題是《Holiday in Music》和《Surf and Snow》),所以專輯的前奏與結尾都用上飛機飛行的音效,首尾呼應,給人一種愉悅的度假心情。可別忘了,City Pop其中一個要素便是旅行與度假。
到了80年代,City Pop熱潮持續升溫,越來越多人愛聽,漸漸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一方面也因為汽車音響的興起,人們愛在車裡播放音樂)。許多City Pop經典隨即而出,如山下達郎的《RIDE ON TIME》、寺為聰的《Reflections》及大瀧泳一的《A LONG VACATION》。在於同時,日本藝術家永井博也為這股音樂潮設計了一系列經典的唱片封套,風格偏向熱帶陽光及渡假氣息,塑造了City Pop的視覺風格。在各方的衝擊之下,80年代輕易成為City Pop的黃金期。
港台City Pop尋寶圖
在80年代能與日本流行樂分庭抗禮的,其中便有香港樂壇。加上香港流行文化當時深受日本影響,所以City Pop順理成章滲入了香港流行樂。唯一跟日本音樂不同的是,香港樂壇並不推崇概念專輯,所以只有零星的City Pop作品出現,而且一般都是翻唱歌曲。比如梅艷芳1987年的單曲〈尋愛〉便是翻唱竹內瑪莉亞的City Pop經典〈Plastic Love〉(蔡一傑在2019年的〈獨行派對〉也是翻唱此曲)。當然也有少數的原創City Pop歌曲,如羅文在1987年的〈莫負有心人〉,輕柔的節奏和夢幻式的旋律,是典型的City Pop風格,此曲是菲籍音樂人Joey Villanueva為羅文所譜。
在1988年,林憶蓮推出了港式City Pop概念專輯《都市觸覺》三部曲,由當年31歲的音樂才俊倫永亮精心製作。與日式City Pop不同的地方,倫永亮在這音樂系列中打造了節奏更剛烈,完全西化的音樂風格,再配上林憶蓮細膩又略為野性的唱腔,非常符合當時的香港,一個國際城市的節奏與氛圍。
另一位港式City Pop代表是Shirley關淑怡,關淑怡的演唱魅力不亞於林憶蓮,更有一種獨特的夢幻氣質,非常適合西式的樂風。早期的代表作如《夜迷宮》更展現她唱腔的迷離時尚感,Shirley過後的曲風傾向偏鋒,徘徊於主流與非主流之間,當然這是後話。
再來是台灣的創作才女黃韻玲,她的首張專輯《憂傷男孩》便是受到西洋音樂薰陶的作品。當中的歌曲如〈愛情騙子〉和〈一瞬間〉,有著濃郁Funk和R&B樂風,讓聽者有種舒暢的聆賞愉悅感。到了1991年的《平凡》(由滾石唱片發行的最後一張專輯),黃韻玲的創作手法更為成熟,整張專輯幾乎以City Pop作為基調。有別於之前作品的多樣性,《平凡》專輯的音樂風格更為統一,歌曲旋律明亮並且節奏輕盈,是一張高水準的中文City Pop專輯。
Neo City Pop
City Pop從2010年開始復興,至今已有十年之久。首先是由美國的Toro y Moi和Neon Indian發起,他們各自的專輯《Underneath the Pine》(2011)和《Physic Chasms》(2009),同樣擁有70-80年代的懷舊氣息,用了一堆舊樂器來錄製音樂,並具備City Pop的迷幻輕盈感,在當時被稱為Chillwave。
然而真正讓大家再度關注City Pop的,則是2017年網路現象,竹內瑪利亞1984年的歌曲〈Plastic Love〉的混音版被放上YouTube後,在毫無任何外力推波助瀾的情况下,至今達到兩千多萬的點擊率。這驚人的傳播力量,讓City Pop再次死灰復燃,如9m88便翻唱了〈Plastic Love〉,並拍了懷舊味十足的MV。落日飛車也從早期的復古搖滾風,轉變為浪漫慵懶的City Pop,2016年的《Jinji Kikko》就是他們的轉型之作。來自香港的創作歌手AGA則翻唱了〈Plastic Love〉的中日版,並在2021年推出了一首名為〈City Pop〉的單曲。
其它值得關注的Neo City Pop作品:
1. Ikkubaru 《Amusement Park》(2018)
2. 力臻 《都市爬行》(2021)
3. cero 《Poly Life Multi Soul》(2018)
4. Yogee New Waves 《Windogran》(2021)
點擊聆聽收藏更多夢幻City Pop歌單。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優質音樂
Cover Credit:Khoa Võ/pexels + Alex Knight / Unsplash
文 / Can Can
鍾情沃荷的金寶湯罐頭,又熱愛音樂的罐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