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王艾維斯》熱映,名導巴茲魯曼的電影你看了幾部?

曾經歌舞片在好萊塢電影類型片裡有過最輝煌的一頁,哈里.博蒙特(Harry Beaumont) 執導的《紅伶秘史 》號稱「百分百對白與歌唱」,除了是首部真正意義上的「歌舞片」,亦是第一部在奧斯卡影展摘獲最佳影片的歌舞片,此後便掀起來歌舞片的創作熱潮。上世紀五十年代,金.凱利(Gene Kelly)一系列的經典電影如《錦城春色》(On The Town)、《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更是將歌舞片達到高峰。
21世紀被譽為歌舞復興年指的不單是產量的多少,更多的是當今不少電影都借鑒了上世紀的歌舞片,以現今的審美和藝術重新包裝傳統歌舞,兼具了藝術和商業,比如《芝加哥》(Chicago)或者《樂來越愛你》(La La Land)都是其中的例子。現已正在上映的《貓王艾維斯》是由巴茲魯曼(Baz Luhrmann)所執導,而他亦是當今歌舞電影裡無法不提及的導演。以下五部由他執導的作品,哪怕沒看過也必定有所聽聞。
大亨小傳:視覺盛宴的派對
改編自F.Scott Fitzgerald 的同名小說,巴茲魯曼的版本已是第五次將小說改編搬上大銀幕的嘗試,甚至也被認為是最成功的電影改編。儘管這部作品捨棄了巴茲魯曼向來的歌舞片形式,但整體的風格其實還是偏向音樂劇的風格,華麗的服裝和排場,盡顯上流階級的紙醉金迷生活。
雖然小說裡的那些浮華盛宴、從喧囂的世界裡透露人性的黑暗與善良一直都是巴茲魯曼所擅長的領域,然而礙於小說的篇幅,電影中的取捨和起承轉合並沒有精準捕抓到Gatsby背後的孤獨及落寞,因為大部分時間導演都在為畫面服務,闡述情節的同時卻忽視了角色上的內心描述。
紅磨坊:突破傳統歌舞片的新嘗試
《紅磨坊》絕對是歌舞片類型的經典之一,故事講述19世紀的巴黎,一名年輕詩人前往巴黎尋夢,而紅磨坊是個歌舞昇平的夜總會,詩人在因緣巧合下認識了舞女並墮入了愛情。此片的劇情通俗,在思想上也沒有多大的突破,但在敘事手法上卻與一貫浪漫情懷的歌舞有所不同,利用各種耀眼奪目的服裝,並且運用了大量的蒙太奇剪輯,把人性的善與惡、華麗和頹廢、糜爛及純潔表現得極端,極具風格化。
若說《紅磨坊》是巴茲魯曼最好的作品相信不會有疑議,在傳統歌舞電影裡的結構,卻有著強烈的現代感。影片的節奏尤其好,觀眾不再只是被動地讓情節牽引著,反而是跟隨著歌舞搖擺,讓人彷彿參加了一場狂歡的派對。電影也曾在奧斯卡金像獎獲得八項提名的風光戰績。
點擊觀看:《紅磨坊》預告
澳大利亞:放棄歌舞的失敗轉型
《紅磨坊》的叫好叫座後,巴茲魯曼反而停下了他最擅長的歌舞技巧,《澳大利亞》某程度上是他的轉型之作,其視野也更為龐大,無奈是個失敗的嘗試。
種族、性別、階級、愛情或二戰,試圖打造出現代版本亂世佳人的史詩感,無奈各種嚴肅的主題都被輕描淡寫,少了歌舞作為的情節轉折也顯得明顯生硬,剩下的只剩下服裝設計的看點,有種上流人士抵達落後部落拍攝了一堆時尚感的照片。
點擊觀看:《澳大利亞》預告
羅密歐與茱麗葉:李奧納多的盛世美顏
如果把焦點都關注在李奧納多的顏值似乎有欠公平,但在某程度上這也奠定了此作的成功之處,因為莎士比亞經典的劇本曾多次改編成舞台劇和電影,有了多者的比較,李奧納多依然能快速吸引觀眾的目光,留下深刻印象。當然,讚美他的顏值並非否定其演技,年僅21歲的他當年就已憑此作獲得柏林影展的最佳男主角。
古典風格的經典劇本卻被巴茲魯曼大膽地將背景轉移至20世紀,甚武器至也從刀劍變成了槍械,保留的依舊是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對白,現代人卻用著古典優雅的詞句闡述情感,頗具實驗性但也玩味十足。這部電影的經典之處相信也不必多言,提起羅密歐自然便會想起李奧納多。
點擊觀看:《羅密歐與朱麗葉》預告
舞國英雄:傳統歌舞劇的變革之舞
巴茲魯曼一鳴驚人的處女作,儘管劇情俗套,離不開「勇敢追求夢想」的舞蹈革命,但敘事和導演處理歌舞的節奏早已看出他的敏銳度。電影裡的主旨其實就如導演往後的風格如出一轍,將新世代的電影敘事手法衝擊古典、守舊派,所以他的電影裡總不時流露出一股叛逆氣息。而這部電影亦讓他成為了坎城影展的常客,獲得了青年獎外國電影,之後的《紅磨坊》也提名金棕櫚獎,《大亨小傳》與《貓王艾維斯 》都相繼在坎城影展首映。
點擊觀看:《舞國英雄》預告
Cover Credit: Moulin Rouge / 20th Century Studios
喜歡好萊塢大導?立即點擊 ☛ 看更多馬丁史柯西斯藏著的音樂魂
文 / 茉莉影話
電影愛好者,留下文字與電影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