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像獎邁入第40屆了!盤點5首回憶殺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香港影壇盛事金像獎在2022年堂堂邁入第40屆。縱然之中獎項經歷過一番沿革,但音樂相關的獎項依舊豐富多彩; 從1983年第2屆設置的「最佳主題曲」,第3至15屆更名為「最佳電影歌曲」 (第4屆稱作「最佳歌曲」),而第16屆沿用至今的「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不僅體現金像獎對於「影像」及「歌曲」結合的多樣性和包容性,同時也能一窺在地文化與特色。
其中,蘇芮和梅艷芳都是奪得此獎的紀錄保持者。梅艷芳分別以《胭脂扣》、《雙鐲》和《東方三俠》電影主題曲〈胭脂扣)、〈似是故人來)、〈女人心〉得獎。蘇芮則是憑《搭錯車》、《龍的心》和《群龍戲鳳》的電影歌曲〈酒矸倘賣無〉、〈誰可相依〉和〈憑著愛〉征服評審。
以下的5首得獎歌曲,從1980年代橫跨到2010年代末,只要前奏一響起,你應該會猜到是哪一首歌。
蘇芮〈酒矸倘賣無〉/ 電影《搭錯車》主題曲
第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1984)
音樂劇情片《搭錯車》是台灣電影史和流行音樂史上最具指標性的娛樂大作。為了配合劇情中許多歌舞及音樂場景,導演虞戡平與飛碟唱片合作,邀集侯德健、李壽全、梁弘志、羅大佑、吳念真等創作人譜寫出〈酒矸倘賣無〉、〈一樣的月光〉、〈請跟我來〉多首歌曲,並找來當時仍是新人歌手的蘇芮演唱,而蘇芮首張同名專輯便是電影《搭錯車》原聲大碟,亦是台灣史上第一張電影原聲帶。
閩南語「酒矸倘賣無」的大致意思是「有空酒瓶子賣嗎」,是回收空酒瓶者的叫賣語。〈酒矸倘賣無〉由羅大佑與侯德健作詞、侯德健作曲、蘇芮演唱,劇中情景與歌曲極為相稱,整篇歌詞更是劇情的縮影。
梅艷芳〈胭脂扣〉/ 電影《胭脂扣》主題曲
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1989)
「香港的女兒」梅艷芳影藝生涯中的經典作品之一《胭脂扣,》講述紈絝子弟十二少(張國榮飾)和青樓妓女如花(梅艷芳飾)的凄美邂逅。
電影改編自香港著名才女李碧華的同名小說,並由關錦鵬執導。據悉,原著李碧華一開始便鎖定張國榮和梅艷芳為男女主角,但由於兩人當時所屬不同公司,梅艷芳為了促成《胭脂扣》的合作,還答應為張國榮所屬的公司再拍一部電影為交換條件。
電影同名主題曲〈胭脂扣〉歌詞緊扣著劇情,其中的「負情是你的名字、錯付千般相思、情像水向東逝去、癡心枉傾注」更是道出了女主角如花對愛情的絕望心聲,而梅艷芳獨特的嗓音將歌曲中輾轉悱惻、哀怨纏綿的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
張國榮〈追〉/ 電影《金枝玉葉》主題曲
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1995)
張國榮在事業正顛峰的1989年暫別樂壇,時隔五年後接演《金枝玉葉》並擔任並擔任男主角,而其中「要演也要唱」的角色設定,更是滿足了影迷與歌迷的雙重期待。電影主題曲〈追〉由林夕填詞、李迪文作曲、張國榮演唱,歌曲除了收錄於電影原聲帶,同時也作為張國榮1995年復出樂壇加盟滾石唱片首張專輯《寵愛》的主打作品。
〈追〉在林夕的悉心填詞下,平鋪直敘地表達比起名利,生活中有更多值得我們珍惜的事物,尤其是歌詞中「有了你即使平凡卻最重要」。在哥哥的「跨越97演唱會」香港站尾場,他將〈月亮代表我的心〉獻給生命中摯愛的朋友和家人——唐先生與媽媽,而隨後演唱的〈追〉顯得別具意義。
張學友〈如果愛〉/ 電影《如果·愛》主題曲
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2006)
由周迅、金城武、張學友、池珍熙主演,陳可辛執導的《如果·愛》,強大的演員陣容,襯托劇情的精準配樂,細膩而精緻的鏡頭語言以及絢爛且夢幻的視覺效果,共同成就了這部香港罕見的歌舞大作。
電影同名歌曲〈如果愛〉秉承了張學友一貫的情歌風格,但唱腔上卻比以往收斂含蓄了一些,平淡而溫暖地勾勒出歌曲的淡然憂傷特質。姚謙溫柔且真切的筆觸讓聽者快速代入情緒,其中的「就算受傷、就算流淚、都是生命裡溫柔灌溉」更是一語道出了孫納、林見東、聶文三角感情的領悟; 金培達則為歌曲注入幾縷的淒美氛圍,使音樂和劇情交相輝映。
鄭中基〈沒聽過的歌〉/ 電影《大樂師·為愛配樂》主題曲
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2018)
《大樂師·為愛配樂》依據該片導演馮志強的同名小說改編,內容以「音樂改變人生」為主軸。整部電影以音樂貫穿,歌曲和配樂出自大師級音樂人金培達之手,而主題曲〈沒聽過的歌〉更是他繼《星願》、《忘不了》及《如果·愛》後,第四度奪下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的殊榮。這首抒情作品由鄭中基演唱,也是兩人繼2007年〈星光伴我心〉後再度合作。
此外,金培達也釋出歌曲的粵語版本〈沒有人是孤島〉,並由女主角顏卓靈演唱,而在歌曲混音時,他特別讓顏卓靈的聲線呈現一種空靈感,讓人聽來悅耳之餘亦不失情感。縱然粵語版本與電影沒有直接的關連,但顏卓靈頗具敘事性的演唱不難令人聯想起電影中的種種情節,使電影的生命和美學得以延續。
Cover Image: 甲上娛樂
加碼推薦 ☛ 2022年奥斯卡入圍最佳原創配樂的作品
文 / 劉貴雄
音樂與文創產業工作者,曾在索尼音樂、KKBOX 擔任要職。視音樂為生活的重心,生命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