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AI人工智慧與數據,如何改變你探索音樂的方式?

納斯小子(Lil Nas X)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表示,在創作單曲《鄉村老街》(Old Town Road)一炮而紅前,他與妹妹同住。那段期間,他總是徹夜在網路上宣傳自己的音樂作品,最後累得在妹妹家的地板上昏沉的睡去。
“我知道爸媽見到我就會生氣,所以當時一點都不想回家,”本名蒙特羅·拉馬爾·希爾(Montero Lamar Hill)的納斯小子回憶道。
那段時間,父母希望他重返校園,停止追尋成為饒舌歌手的音樂夢,他拒絕妥協,並持續創作,最終迎來作品《鄉村老街》在社群軟體抖音(TikTok)上爆紅。
納斯小子回憶說:“我把《鄉村老街》在網路上放送了好幾個月,直到放上抖音平台,才真正開始廣為流傳。”
“迷迷之因”到排行冠軍
遍佈全球的抖音用戶可以透過抖音app上傳多則長度不超過15秒的短影音,更可以透過軟體內建工具,於短影音中套用AR濾鏡、音樂庫等功能。
這些短影音創作的內容大致簡短而易懂,對於時下習慣透過簡單表情符號和迷因(meme)表達自己的世代而言特别有共鳴。抖音app同時也運用其演算法,根據個別用戶的所在地、觀看喜好和熱搜話題等,推薦相關短影音供用戶觀賞。
《鄉村老街》的片段旋律被大量地用來搭配一則標記#yeehaw的趣味牛仔舞影片,隨著越來越多在抖音平台上傳的短影音選擇《鄉村老街》做為背景音樂,這首歌的知名度扶搖直上,甚至進入《告示牌》百大單曲榜。
《鄉村老街》蟬聯《告示牌》第十七週冠軍的同時,也打破了從1996年以來,由瑪麗亞·凱莉(Mariah Carey)和大人小孩雙拍檔(Boyz II Men)合唱的《甜蜜的一天》(One Sweet Day)佔據排行榜冠軍的週數紀錄。
身為年僅十九歲的新人,納斯小子以一首歌曲留名青史,很難想像當初他僅是將這首曲子做為一種社群文化中的娛樂形式傳播,然而藉由抖音的渠道,一切皆有可能。
“我可能應該付點錢給抖音,”納斯小子在接受《時代》雜誌訪問時表示:“畢竟《鄉村老街》是因為上載到這個平台後才開始活躍的;在這之前,它幾乎沒沒無聞。當抖音上開始搜尋到這首歌,它每日的流量都直線上升。我非常感謝他們。”
當世上數以百萬計的人都熱衷於選用這首鄉村饒舌歌曲,錄製搭配AR濾鏡的舞蹈短片之際,也代表科技正改變人們探索、運用,甚至創作音樂的方式。
數據導向的點唱機
也許是被《鄉村老街》這樣火速竄紅的流行樂曲點燃熱情,台灣的音樂串流平台KKBox與微軟(Microsoft)聯手,打造了一套AI輔助的音樂編輯系統和歌詞生成器,期許藉以震撼未來的流行樂壇。
如同許多廣為傳唱的流行創作題材來自心碎回憶和社會議題,KKBox期許數據可以協助創作者挖掘聽眾心中下一首不敗金曲。
這套系統同時也會透過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來創建歌曲旋律模組,預測這首歌可能帶來的獲利。隨著音樂產業日漸向與日俱增的數位趨勢靠攏,KKBox認為AI人工智慧可以幫助創作者獲得更快速且流暢的創作體驗。
除了流行樂,也有一些音樂創作者運用 AI人工智慧技術來創造非主流的音樂。2019年,德國軟體公司Endel希望透過創建客製化的樂曲來創造無壓的聆聽環境,幫助用戶放鬆心情。
Endel的 AI人工智慧演算科技會透過蒐集用戶心率、所在地天氣等即時資訊,生成使人身心愉悅且備感舒暢的療癒樂曲。
音樂對情緒的影響已在許多研究報告中獲得證實,Endel亦深信透過自家演算法,能對用戶產生正面影響,有效降低使用者的壓力與焦慮現象。
Endel的應用程式於Google Play和蘋果App Store皆可下載。此外,Endel於2019年與華納唱片公司簽訂了一紙包含二十張唱片的合約。這張合約成為全世界第一份單獨透過演算法獲得的唱片合約。
時至今日,Endel發行了一系列的情境音樂;其中包含以《Cloudy Night》、《Foggy Morning》等自然景觀為主題的旋律,皆可於Spotify等音樂串流平台收聽。
華納藝術音樂部門負責人凱文・高爾(Kevin Gore)於華納唱片與Endel的簽約記者會上指出:“透過我們的市場優勢與發行資源,Endel前衛的曲目生成方式將提供廣大聽眾獨一無二的聽覺經驗。”
AI說了算
聽眾開始讓演算法決定播放清單之餘,音樂創作者也利用科技創造新樂章。著名冰島音樂家碧玉(Bjork)近期與微軟AI合作,為一家位於紐約的酒店創造出名為《Korsafn》的情境音樂,全天候不間斷地在酒店大廳播放。
微軟 AI人工智慧透過架設在屋頂的攝像機,觀察紐約天際的變化,舉凡鳥類飛行來往或雲層飄動軌跡,都會生成由碧玉所演唱的各種樂曲。
簡而言之, AI人工智慧收集的資訊會直接影響酒店大廳播放的聲音波形,美國電視台CNET將這些旋律形容為“數據風鈴”。全世界用戶都能透過觀看酒店官網直播一同聆聽《Korsafn》。
2019年,定居柏林的美籍作曲家荷莉・赫登(Holly Herdon)發行新作《Proto》,這張專輯大部分都是透過一套名為Spawn的 AI人工智慧系統錄製而成。
赫登擁有史丹佛大學音樂相關博士背景,她與AI專家茱爾絲・拉普勒斯(Jules LaPlace)攜手創造出Spawn。赫登利用Spawn來輔助其探索自身創作中嶄新的樂曲元素。
在接受《衛報》(The Guardian)的訪談當中,赫登展示了她創作《Proto》的過程。她組建了一個由聲樂家、獨立音樂人、和聲等不同人群組成的人聲合奏團(Ensemble)。首先,她譜寫出一段旋律,緊接著把她的歌聲與其他人聲的部分編製在一起。
最後,編製的結果將傳送至Spawn,該系統會根據分析結果產生全新或重組的音效。樂評網站Pitchfork的部分評論者將《Proto》專輯形容為“一場科技的大冒險”,或者“醉人心弦的人文主義”。
赫登向持反對意見者證明了音樂家可以在追求創新突破的同時,不用擔心科技會剝奪作品中的人性光輝。
赫登把Spawn視為分身,而非僅僅一長串無關痛癢的編碼。她在接受音樂雜誌《The Fader》專訪時解釋:“我喜歡作曲,Spawn並不是為了取代作曲過程而創造出來的。我大可拿自己過去的編曲類型訓練Spawn,但如果這麼做,就只是在重複過去嘗試過的東西,我希望自己能有所成長。”
來自委內瑞拉的前衛音樂家Arca同時也在利用 AI人工智慧挖掘聲音裡更多的可能性。2019年,她透過Instagram宣布自己透過Bronze AI智能所創作的音樂作品《回聲》(Echo),將在紐約現代美術館展開為期兩年的展覽。
《回聲》由Arca和法國多媒體藝術家菲利浦・帕雷諾(Philippe Parreno)共同合作,這件作品被形容為與聲音、光線、動態物體軌跡之間的“一期一會限定”之作,透過上述元素相互作用影響而產生的音樂將在空間中蕩漾迴響。
Arca如此形容:“這是一場活生生的演化,所有的突變在每一刻都成為永恆。”因為沒有一段旋律會被重複播放第二次。
無論是像納斯小子這樣的創作者,利用社群媒體的力量創造自我風格論述,將無形流量轉化為巨大成功,或者如同其他運用 AI人工智慧的藝術家,在各自領域中開疆闢土,科技的演進,都讓音樂產業和過去再也不相同。
Cover Image: Adrina / Sound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