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聲音最迷人?客服、配音、廣播、蘋果Siri,你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嗎?

不能上KTV,便在線上K歌房歡唱;實體分享會辦不了,有眼下正夯的Podcast、Clubhouse作爲替代,還有各種不露臉的聲音直播和語音聊天交友平台任君選擇。即便沒完沒了的疫情將社交常態一一打破,人們仍渴望溝通與交流,在無法面對面相處的非常時期,耳朵經濟崛起,聲音娛樂的需求與重要性遽增。
從眼球到耳朵,市場的轉變讓人開始關注「好聲音」。怎樣的聲音才具有吸引力?很久以前,就有研究人員對「聲音迷人的關鍵」加以研究,並點出政治人物的演説之所以能讓人心潮澎湃,是因爲他們早就知道如何操縱聲頻,讓自己的演説更有魅力。
從事聲音研究的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希格諾萊羅(Rosario Signorello)指 :“把音調變低沉,能傳遞更强大的控制力。説話低沉的男子可能被周圍的男性認爲更像老大,女性則認爲説話低沉的男子性感。相反,男性演講者面對男性聽眾時,將説話音調調高,會給人恭順的印象。女性演講者面對男性聽眾,較高的音調則是性感的標誌。”
另一方面,客服、配音、廣播,都是以聲音為媒介的工作,對聲音的掌控有一定的要求。有句話説:“聲音是天生的,但好感度可以練”,如何讓聲音充滿「職業感」,後天的聲音控制練習極其重要。
著名聲音教練涂夢珊指:“沒有經過聲音訓練的人,平時説話的時候,幾乎是不會特別用力的,所以説話時口齒是一種軟綿的狀態。如果口齒唇舌沒有力度,就好像寫字時用了沒有筆尖的鋼筆,給人一種凌亂混沌的感覺。”她認爲,磁性的聲音無法一朝一夕練就,口齒清晰度卻可以立刻改善,而清晰的聲音會給人留下一種擁有清晰思維的印象,能為自己加分。
這時候就不得不提蔣勳。台灣舞蹈家林懷民說蔣勳的聲音可以賣錢,一代女神林青霞說蔣勳的聲音是她的半顆安眠藥,能給予内心安定的力量。他的聲音爲什麽迷人?國際NGO工作者兼作家褚士瑩在探討「蔣勳的聲音爲什麽迷人?」時,這樣形容過:“一個沒有生命歷練的人,是沒有自己的聲音的。”
他説:“當我們聽歌手唱一首歌,覺得好聽時,我們的判斷裡其實不只是音準、音色、技巧和情感,也包括了内容。所以當我們開口説話,想要表達自己的時候,別忘了内容的選擇,反映出我作爲一個説話者,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值不值得聽。”
聲音如何影響我們的社交生活?
在兩性關係及社交生活上,聲音也扮演重要角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阿爾巴尼分校演化心理學家蓋洛普(Gordon Gallup)指,聲音對人的吸引力,源於穴居祖先的需求。太陽西下後,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裡,人們的互動全靠聲音,而聲音裡充滿豐富的線索,可以判斷對方的健康程度和生殖能力。他認爲,聲音能傳達大量的基本生物資訊,甚至建議有意相親者,可先透過電話和對方聊一聊。
如前文所述,政治人物會透過轉變音調來提高魅力,蓋洛普强調,男性音調偏低,女性則偏高的差異是基於生物交配選擇的進化壓力。男性會透過在競爭對手面前降低音調來展示身體優勢,女性也覺得聲音低沉的男性更具吸引力。男性則相反,他們喜歡聲調較高的女性,認爲那是女性化的象徵。同時,研究也顯示,聲音的吸引力和性生活的活躍度有直接關係。那些被評估者評為聲音具吸引力的人確實有著更活躍的性生活。
至於一般的社交生活,我們常説聞聲識人,聲音也是一種讀心術,當我們無法從臉部表情、動作和言辭上掌握對方的心理狀態時,可以透過聲音去揣摩喜怒哀樂等情緒變化。言語調律(Prosody)包含了説話者的音調高低、音量大小、語速快慢、重音及節奏,是幫助我們解讀言語意圖的重要元素,對人際互動有很大的影響。聲音情緒有不同的聲學特徵,如音高、時長、音強等,以「開心」為例,音高上揚、語速變快、音量也變大;而「難過」音高較低、語速變慢、音量也會變小。在日常生活裡,我們已經習慣透過這些聲學特徵,推斷對方的情緒。
怎樣的聲音最迷人?
雖然有各種研究分析怎樣的聲音才迷人,但幾乎沒有人敢一概而論地聲稱怎樣的聲音最迷人。直到既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的AI語音助理「Q」出現。Q是無性別數位聲音,由多個組織共同完成,包括丹麥多元文化組織Copenhagen Pride、青年文化媒體Vice旗下創意服務機構Virtue Worldwide、致力消除人工智慧無意識偏見的EqualAI、數位創意工作室Koalition Interactive,以及音響設計工作室Thirty Sounds Good。
爲了創造無性別的Q,丹麥哥本哈根大學語言學家和研究人員請來5位自我認同為酷兒(Queer)的參與者進行聲音錄製,並將5人的聲音合成、調校,最後匯出一道聲源。聲源發表前,在歐洲經過4600人評分,分數從1(偏向男聲)到5(偏向女聲),最後得出中性聲音介於145到175赫茲之間的結論,並認爲這種類似於青少年的「中性」聲音是最迷人的。
説到語音助理,也許你也注意到了,無論是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微軟的Cortana抑或谷歌助理,推出時都是女聲。雖然自iOS 12開始,Siri可以自由選擇男聲,但大部分語言還是默認為女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2019年發表過一份研究報告,指上述語音助理助長了女性順從的刻板印象。針對這一點,科技公司的説法是——大部分人更喜歡女聲。史丹佛大學傳播學教授Clifford Nass更是早在2011年接受CNN訪問時就表示,找到一個人人都喜愛的女聲比找一個大家都喜愛的男聲容易得多。他指,人類的大腦在進化過程中就是更加喜愛女性的聲音。
無論如何,在這個眼睛已然麻木,聲音科技又成熟得恰到好處的時候,最早被科技淘汰的聲音又再次因爲科技,趕上文字、照片和影片,回到我們的生活中。根據聽覺神經科學家Seth Horowitz的説法,大腦處理視覺需要0.25秒,聽覺則只需0.05秒,處理聲音訊息遠比文字來得輕鬆。再加上,作爲最容易分心的一代,任何碎片時間我們都不想放過,也因此聲音載體自然而然地成了最好的出口。
聲音經濟崛起,你對自己的聲音,又認識多少?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聲音藝術
Cover Image: 電影《HER》/ Alamy Stock
文 / 不多
曾經媒體人,如今傳播者。營銷世界裏闖蕩,對内容企劃的熱忱始終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