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些韓國電影,不禁開始懷疑人生(上篇)

韓國電影向來擅長以寫實手法來反映現實問題,題材不拘包括《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翻拍出80年代韓國民主化抗爭的血淚,《82年生的金智英》反映出韓國社會男女不平等問題,還有根據真實犯罪案例翻拍的《熔爐》、《希望:為愛重生》、《七罪追緝令》等等。
此外,近幾年來受到海外高度關注的還有《屍速列車》、《與神同行》、《寄生上流》等等作品。但韓國還有許多或經典或獨立的電影有待人們發掘。它們沒有如好萊塢大片炫目的特效、震撼的爆破場面,來刺激大眾的感官;但它們勝在懂得在細節中探索,融合對生活與人性的觀察,也懂得適當地在電影中留下疑問,讓這些作品并非只有一時的熱度,而是在觀影后成為觀眾心裡頭的一顆硃砂痣。
懸疑寫實篇
1.《燃燒烈愛》(Burning),(2018)
電影講述鍾秀(劉亞仁飾)與海美(全鐘瑞飾)兩名兒時同伴在首爾重逢的故事。在首都孤獨求生的兩名年輕人很快就發展成一夜情,在鍾秀以為要展開戀情時,飄忽的海美卻突然消失,說要去非洲旅行,請鍾秀到她的公寓幫忙餵貓。等到她回來的時候,身邊多了一名剛認識的神秘男子,班(史蒂文·連飾演)。
班和鍾秀、海美年紀相仿,但卻過著相當富裕的生活,擁有敞亮的公寓和跑車。當問起他為什麼那麼富有,班只是輕鬆地說:「做這些做那些吧,簡單來說就是玩玩吧。」這悠哉的態度與鍾秀、海美倆在送貨、派傳單的工作下,卻還是背負著卡債等等生活問題形成巨大對比。他們空有一張大學文憑,跑到首都卻一無是處,和現今韓國社會的問題相似。
韓國高中生拼了命都要考進名牌大學內,就是希望畢業之後能夠爭破腦袋擠進像三星這樣的著名集團內工作。在激烈的競爭與性別不平等的環境裡,擠不進上流的年輕人比比皆是。他們徘徊在高消費生活與找不到工作的困難中,而更難的是,曾經費力擠進名流大學而背負的學貸,讓他們注定一開始就要面臨欠債生涯。
這部電影改編自村上春樹短篇作品<燒穀倉>,但在李滄東導演的執導下,演變成一個富有的神秘男子以謀殺年輕女性為樂的懸疑故事。班在某次單獨對話中,向鍾秀吐露自己有個秘密的犯罪愛好—燒溫室倉。「真的很簡單,只要淋上汽油丟上一根火柴,不到10分鐘就全部燒完了,就像一開始不存在那樣。」班笑著說,這些倉庫早就是被廢棄的,燒掉也沒有人會在乎的。
後來海美又消失不見,但她的家人卻不擔心,還說她是個愛說謊的女生。面對家人的冷漠,班的滿不在乎,唯獨他在意海美失踪,鍾秀才想起班那段對話是意有所指的,於是竭力要在班的身上找到殺人證據……
但班到底有沒有殺死海美呢?電影最後以讓人措手不及的方式轉折後結束,讓觀眾像在大街上追逐犯人,轉角後犯人消失在茫茫人海的大街上,茫然失措。海美到底是死了,還是如她家人所說的,她就是個愛說謊的女生?畢竟,鍾秀從頭到尾都沒有見過她養貓。李滄東並沒有想要為故事提供答案,而是透過電影呈現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存在危機。在大城市拼搏的年輕人,在資本與階級競爭中,有多少人會在乎他們?而他們自己在乎自己嗎?
2.《殺人回憶》(Memories of Murder),2003
類似這樣留下謎團的電影還有這部,由奉俊昊和宋康昊合作的《殺人回憶》。但並不是導演想要搞神秘,而是故事本身就是一宗懸案。
電影以發生在韓國京畿道的「華城連環謀殺案」為故事原型。1986至1991年,在華城郡附近的村莊不斷有女性遭先姦後殺棄屍荒野,受害的共有10人,其中只有1人倖存,引起舉國關注。導演奉俊昊以堅信第六感查案的鄉間警探(宋康昊飾)和來自首爾凡事講求實證的警探(金相慶飾)聯手查案時所發生的矛盾、與真兇之間的鬥智鬥勇,以及捕抓真兇時屢屢撲空的鋪陳,讓觀眾感受到主角們一次又一次的絕望,還原出當年的情況。
奉俊昊為這起案件花了近一年的時間調查,採訪了當時的刑警、記者和居民。透過手上的資料,他推測兇手應該是出生在1971年之前,B血型。他也認定兇手有愛炫耀的人格,喜歡藉著媒體宣傳自己,所以他覺得兇手一定會來看這部電影。於是安排在電影最後一幕,讓男主重回案發現場,最後作出「似乎知道真兇是誰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穩穩地盯住鏡頭,看著鏡頭外的真兇。
這宗懸案一直到2019年,33年之後,才有突破性的進展。警方在當年留下的證據中,發現其中的DNA和當時在囚的57歲犯人,李春在一致,引起嘩然。媒體爭相報導,標題都以電影《殺人回憶》來勾起大眾對這宗舊案的記憶,可見這部電影拍得跟真實案例有多靠近。
犯人的年紀與血型不只是符合奉俊昊的推測,奉俊昊在接受采訪時更表示,他從報章中得知,李春在的獄友說,監獄內曾播放過《殺人回憶》,他們都看過這部電影。「他看了。」奉俊昊說。
反映歷史篇
1.《挖掘機》(Fork Lane),2017
2017年,韓國有三部以80年代的「光州民主化運動」為題材的電影作品,分別是《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1987》和《挖掘機》。前兩部的敘事都是從民間力量出發,再現光州運動中人民、警察、檢察官、記者如何追求民主,推倒暴政。但《挖掘機》卻是從鎮壓人民的軍人視角出發。
作為一部獨立電影,《挖掘機》的敘事並沒有前兩部來得悲壯、緊張、宏大,配樂音效也幾乎只是不著痕跡地出現了一下子,但這就是《挖掘機》最大的魅力之一。故事講述一名軍人在退役之後,當起了挖掘機司機。在一個施工現場,他挖出了幾具屍骨,發現這些都是30多年前「光州事件」中被鎮壓的示威者。而他,就是當時參與鎮壓的軍人之一。
白慘慘的屍骨突然乍現在男主角金江日(嚴泰雄飾)眼前,那些遙遠的記憶穿過時空裂縫,一下子回到他的眼前,讓他不能再坐視不管。他開始動身找回當年應該為這起事件負責的人,從隊長、團長、將軍、少將……他一路順著上,要找出當年到底是誰下令讓他和隊友們去鎮壓市民的。電影中金江日不斷發出疑問:「為什麼要安排我們去那裡?」,但他得到的回答都是「這是來自上級的指示」,但是上級究竟是誰?
《挖掘機》揭示了軍人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一方面他是需要絕對服從命令的國家機器,另一方面在光州運動被平反之後,全斗煥政府被推倒,全斗煥也遭判處死刑(隨後被赦免),運動期間死傷、失踪的示威者們一個個被正名,但這些退伍軍人卻鮮少受到關注。他們究竟知不知道當年指令背後的動機,是否會受到良心譴責,是否有後悔?更重要的是這些「只是執行命令」的軍人到底有沒有罪呢?
金江日尋找的舊日同袍,在脫下軍服後他們也是盡責的丈夫、父親,也是兢兢業業討生活的中下階層人士。這正好為時下因不同立場而分裂的社會提供一些疑問,「站在你對立面的一方,就一定是窮凶極惡的壞人嗎?」,也或者說「一個社會的破敗,是一個單位的默許造成的嗎?還是所有人的默許所造成的?」
2. 花漾奶奶秀英文(I Can Speak),2017
這是一部喜劇小品,講述一名愛打抱不平的熱血老奶奶羅玉芬(羅文姬飾),經常舉報社區鄰居、店家一些小小的不守法行為,比如在走廊上多放了一些雜物也會被她投訴。她的鄰居和處理投訴申請的公務員都害怕跟她接觸,其中與公務員樸民載(李帝勳飾)也因多次起爭執而結怨,期間還鬧出不少笑話。
但某天老奶奶要求樸民載教她英語,說她有個聽不懂韓語,在美國生活的弟弟,希望可以學英文跟他交流。在學習的過程中,民載和奶奶之間也是笑料百出,感情越來越融洽。但最後民載發現奶奶要學英文並不是為了聽不懂韓語的弟弟,而是為了遠赴美國,出席慰安婦聽證會,以受害者的身份指證當年日軍的行為。
電影以輕鬆和諧的方式揭示一段沉重的歷史,讓觀眾們都措手不及。慰安婦課題一直都是韓國社會一道難以磨滅的傷痕,更是日韓兩國多年周旋不斷的議題。電影以真實故事為藍本,提醒大眾那些悲痛的戰爭罪行,不是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事情,有的近在眼前,很可能一名經常在小區內投訴東、投訴西,難搞的老奶奶,就是當年戰爭的受害者了。
商業片透過虛構的故事,和符合期待的結局,給觀眾觀影上的滿足。但以上四部電影反倒不是為了滿足觀眾而存在的,這些電影更像是一個缺口,告訴你歷史與社會上發生過的問題。要讓你產生懷疑,單單這四部電影還不夠,看過了歷史與社會,下篇帶你去體驗韓國電影的恐怖與抒情,走入人心感受恐懼與純真。
下篇:恐怖驚悚篇與抒情敘事篇,立即點擊閱讀。
Cover Image:殺人回憶 / 目覚まし 影音
文 / 彭美君
寫字的人,採訪的人,聽故事的人,也是講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