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電影公司——怪點子多,註定了他們的成功

談起獨立片商,觀眾或許還未曾聽聞A24這家早已成軍十年的電影公司,但只要提起曾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讓布麗.拉森(Brie Larson)登上影后寶座的《不存在的房間》(Room),或者近期搭上多元宇宙熱潮且獲得零負評的《媽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等口碑佳作都是由A24所發行。
A24的電影並不如一般商業大片能在票房上取得彪炳成績,但它們由始至終都做對了一件事,就是提供遠離主流口味的電影有了一次被廣泛觀眾接受和認識的機會,縱使它無法和主流電影的熟悉發行商相提並論,卻從周邊商品、線上活動、觀影體驗,以近乎全方位的方式讓影迷走出影廳後,還能和該電影保持長久的熱愛餘溫。
這也是爲何A24受到眾多影迷追捧的最大原因,也讓許多導演認爲在其電影片頭放上A24標誌是種榮耀。
宣傳路上的華山論劍
十年前,A24的名字由來,是由三位創始人之一的丹尼爾.卡茨(Daniel Katz),某天在義大利的高速公路開車時,一個抬頭看見A24號的高速公路號碼,就這樣決定了電影公司新名稱。和另外兩名創始人大衛.芬克爾(David Fenkel)和約翰.霍奇斯(John Hodge)一樣,雖然三人都是A24的靈魂人物,但鮮少接收採訪,只專心在做有特色和怪點子的事情。
怪點子多,就註定他們的成功與走得更遠。
在2014年上映的《暴力年代》(A Most Violent Year),A24先是特意為電影開了一個部落格,搜集並整理了關於電影背景的紐約在八十年代動蕩不安的資料文案、歷史記錄以及照片,讓影迷在觀影過程前後都能沉浸其中。
2015年推出的《人造意識》(Ex Machina)打破了一般電影宣傳的常規操作,也是爲影迷所津津樂道的一件事情。在西南偏南電影節(South by Southwest Film Festival)上,A24為了電影中的智慧機器人Ava創建了一個假的Tinder帳號,出席電影節的新聞記者和媒體人員只要掃Tinder時都會和Ava配對成功,一旦聊得越深入,Ava則會溫馨提醒大家是時候觀看《人造意識》了。
翌年的《女巫》(The VVitch)宣傳期間,A24也同樣在社交媒體Twitter上為電影中的黑羊巫婆黑菲利普Black Phillip註冊了帳號,以自帶黑色幽默的貼文和粉絲互動。2021年的《羊懼》(Lamb)也順應故事中被男主人抛棄的人羊雜交種Ada,而發起了領養Baby Ada的活動。
如此擅用社交媒體帶來的便捷和低成本行銷手法,將宣傳目的發揮極緻,對電影距離成功已事半功倍。
在内容上大玩抓迷藏
A24並不如另一家獨立電影公司Blumhouse專攻恐怖片般具有顯著的特色,但由於所推出的電影都屬於小眾作品,題材多元且多爲走偏故事,每每一部新預告片的釋出,其等同前導預告片般不透露丁點内容信息,反而更添影迷的好奇心。
《宿怨》(Hereditary)和《仲夏魘》(Midsommar)都是導演阿里.艾斯特(Ari Aster)的佳作,前者在表現厄運遺傳的隱喻上大耍太極,母親一角每每瞪大眼歇斯底里的呐喊,小女孩查理圍繞耳邊的彈舌音已令人頭皮發麻,為觀眾留下許多神秘問號。後者看似是一行五人參加一個位在瑞典的偏僻村莊上,所舉行的古老文化祭奠活動,以成爲他們的畢業論文題材,但越到後頭越是猜不透劇情乾坤,到底是一行人的毒癮發作,還是村莊有不可告人的事情。
《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的近未來社會故事,竟然上演著對單身者嚴格控管覓得伴侶的規定,而無法在期限内找到匹配的伴侶者,則會被轉化為一種自選動物,並流放到森林中。《霓裳鬼影》(In Fabric)中以一條有「靈氣」的紅色裙子解剖了五十年代二次消費主義的入侵故事。
A24也能亮出衝擊各大影展和頒獎季的好牌,如《歡迎光臨奇幻城堡》(The Florida Project)、《別告訴她》(The Farewell)、《夢想之地》(Minari)、《淑女鳥》(Lady Bird)等在各方條件能與商業片抗衡的電影。A24以題材多元化的策略來拉近和影迷的距離,其不變的獨特色彩就是電影本身都會隱藏著許多細節跟反映現實的隱喻,讓影迷能反復對劇情進行討論跟解析,為劇情盲點找個合理的解説,這也是讓電影本身融入日常的一種媒介。
以回憶當誘餌的周邊
如果「留下印象」是離開電影院後的禮物,那電影的周邊商品就是給影迷的「永久回憶」。A24所出售的周邊商品以出名怪誕而聞名,難免會吸引了許多同路人的影迷乖乖掏錢包來買單。
《仲夏魔》(Midsommar)中女主角所穿的鮮花裙,最終被奧斯卡博物館所收藏。《原鑽》(Uncut Gems)中的小魔怪項鏈也被量產了,還是以澳洲水晶和鍍金不鏽鋼所打造。《淑女鳥》(Lady Bird)中女主角裹著粉紅石膏的造型,也被做成了拼圖。《青春90》(Mid90s)的手指型迷你滑板和《綠騎士》(The Green Knight)的角色游戲套裝,都頗具收藏意義,也令人會心一笑。
除此以外,A24爲了佔據影迷的生活每一寸空間,還和香水工作室JOYA合作推出六款屬於該電影類型的氣味香氛蠟燭,譬如紅色香氛蠟燭代表的恐怖片,參考了經典恐怖片常出現的獠牙和夜間小燈的氛圍,粉紅香氛蠟燭則代表了愛情喜劇,象徵戀愛中常見的紅玫瑰和愉悅心情。
或許A24就是那麽照顧到文人,做起電影刊物也絕不馬虎,並具有收藏價值。A24目前已發行了16期的同名雜誌,每一期的主題内容,都由一位導演親自編輯内容,而出現在第15期的電影《夢想之地》(Minari)則是由演員史蒂芬.連(Steven Yeun)和導演鄭李爍(Lee Isaac Chung)作爲客座編輯,講述了關於夢想和希望的故事。影迷僅需以6美元就能換來導演和創造者的啓發性談話内容,也無需等待導演剪輯版的推出才能完整瞭解該電影。
演員方.基墨(Val Kilmer)也因爲年輕時寫過的詩集而被A24集結成冊。最讓恐怖片愛好者驚喜萬分的是,A24編寫了一本來自29部恐怖電影的恐怖食譜,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實行在做菜的同時也在「回味」著電影本身。
這份跨界出版業的野心,不是要證明A24的能力有多出眾,而是單純地來自對電影的熱情。
縱觀A24的三位創始人就算擁有再多的才華,再多的鬼點子,如果所發行的作品不夠「份量」,A24是無法在十年成軍路上和其它大片商分庭抗禮,也沒能在好萊塢取得如今地位。
也多虧A24的堅守信念,把電影烙印在觀眾心裡這件事做得「淋漓盡致」,將原本的觀看,延伸到體驗、觸摸和感受,昇華了電影本身,也令觀看電影是相當酷勁的一件事。
改編自動畫和童書的電影《小貝殼馬塞爾》(Marcel the Shell With Shoes On)近日在美國上映,講述一個小貝殼對大千世界的好奇,以及尋找家人的溫馨故事。期待A24跟創作者會再帶來另一種酷勁的電影體驗。
Cover & Photo Credit:A24
喜歡獨立電影?立即點擊 ☛ 看看已故導演金基德驚世駭俗的電影
文 / 振宇
視電影為第二生命,看戲無下限的電影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