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你看了多少場線上演唱會?

2020開年,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肺炎, 讓全球各行各業都受到嚴重衝擊,並哀鴻遍野; 其中的藝文產業更是這次疫情底下,大受重創的產業之一;不但瞬間陷入停滯,還被迫承受前所未有的窘境。
各種藝文活動與項目一度近乎全面停擺,從各大小表演場所緊急封館消毒,多檔巡演和音樂活動被迫取消或延期,其中還包括眾星雲集的夏日音樂祭(Coachella Music Festival) 和擁有50年歷史的英國最大規模音樂盛會格拉斯頓伯里當代表演藝術節(Glastonbury Festival)。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實體典禮改以直播方式公佈得獎名單,把原本我們習以為常與自以為是的一切都似乎按下了暫停鍵。直到月初才圓滿落幕的《第31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在嚴守防疫措施下已經恢復正規格局。
然而山不轉路轉,在各界業者陷入一片戒慎恐懼之際,無論音樂廠牌、經紀公司、節目籌劃或製作公司,甚至音樂內容服務單位,都紛紛重新思考佈局, 尋找出全新對策;從中、新商業模式也應運而生,逐步重述與定義我們認知的大環境。
“線上演唱會”和“網路直播”皆是在疫情下需求量大增, 進而蔓延成一股風潮。
“線上演唱會”其實已經行之有年,時間追溯至2007年,當時蘋果公司 (Apple) 已在英國倫敦創辦《iTunes音樂節》,後更名《蘋果音樂節》(Music Festival), 讓品牌用戶透過抽獎方式獲得親臨現場參加音樂節的限量名額, 而從中衍生的“線上演唱會”,實際是為了搶不到名額或無法親臨現場的用戶所增設的額外加值服務。不過,該音樂在2017年宣佈停辦,當時並未公佈詳細原因。
在亞洲,華人天后莫文蔚曾攜手騰訊視頻, 全程直播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的《2014莫后年代暫別音樂會》,讓不同國家的粉絲同步觀看這場音樂饗宴。此外, 另一位天后王菲也在2016年底,透過騰訊旗下的現場音樂直播平台 Live Music, 全程直播於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舉行的《幻樂一場演唱會》。據悉,當時線上直播觀看累積人數更是高達2150萬。
莫后年代展覽微站華麗版
TME live成為線上演唱會品質保證
然而,新冠病毒蔓延期間,在“群聚”被限制的大前提下,業者瞄準居家娛樂的商機,以不同形式和名目, 紛紛舉行“線上演唱會”。蕭敬騰搶先在2月26日,與中國直播平台“快手”合作舉辦線上音樂會,成為疫情期間首位舉辦直播音樂會的台灣歌手。這場演出特別增設了抗疫公益環節,於蕭敬騰表演直播時,每產生6個點讚,“快手”便捐出0.1元人民幣;最終活動成功累積超過2973萬個讚,而“快手”與蕭敬騰聯合捐出50萬元人民幣(約218萬元台幣)來支援武漢前線醫護人員。
在疫情最嚴峻的三、四月天, 騰訊音樂的全新現場娛樂品牌 TME live 也隨之搶進, 不但網羅華語音樂圈的頂尖歌手“專場”輪番上陣, 還結合創新的內容呈現、多場景攝影及高規格的影音技術, 讓線上觀眾感受到身歷其境的感官體驗。
首場活動是楊丞琳於3月14日白色情人節舉辦的《刪·拾以後》線上音樂會;雖然現場沒有觀眾,但是節目增設了即時互動環節,讓主持人黃子佼念出粉絲的留言, 再由楊丞琳一一回答,最高紀錄還湧進150萬人同時觀看。隨後,A-Lin 於4月11日在台北萬豪酒店的頂樓開場,《I’m A-Lin》線上音樂會從日落時分唱到星空閃爍的夜晚,膾炙人口的好歌搭配台北盆地的壯觀美景,成功帶給螢幕前的歌迷截然不同的體驗與感受。
另外,大規模演出的成功案例非五月天和劉若英莫屬。五月天以1500萬台幣,於台北綜合體育場實地打造高規格的《突然好想見到你》線上演唱會;67分鐘的演出,不僅突破60萬的YouTube直播觀看人數,全球各平台總計更是高達逾4200萬人次觀看。
劉若英則是為了呼應自己是音樂人與電影人的雙重身分,選在歷史悠久的新竹內灣戲院舉辦《陪你》線上演唱會,整體製作費高達800萬台幣。演出透過 YouTube、Facebook、LINE MUSIC、QQ音樂、酷狗音樂等音樂平台同步直播; 截止於5月中旬,全球在線觀看次數累積近 1.5 億人的紀錄;而且節目還以現場錄音的形式,再出版成《2020 劉若英陪你 獻上錄音專輯》販售。
五月天《突然好想見到你》線上演唱會
劉若英《陪你》線上演唱會
中國另一家音樂服務平台網易雲近期也展開戰略合作, 把剛出爐的金曲歌后魏如萱原定於7月在台北小巨蛋舉行的《晚間愛人》演唱會引入“雲上LIVE”, 並將節目內容濃縮至近100分鐘的線上音樂會。演出以多場景呈現方式, 從“花園”拉至“復古泡澡堂”再轉至“泡書區”, 同時也採用特寫、長鏡頭、近景等鏡頭語言, 讓觀眾有種置身現場的沉浸感。
SOL在疫情期間也特別精選了一系列新穎有趣的線上節目,除了瀏覽世界各大博物館、前進地下俱樂部外,也為你搜羅到日韓、歐美,亞洲等各種不同元素的線上演唱與表演。點擊KEF Culture Hub,看看有沒有適合你的內容。
售票線上演唱會也有市場
除了免費形式的線上音樂節目,業界也成功摸索出創新的契機和商業模式,其中包括SM Entertainment聯合JYP Entertainment 及韓國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NAVER推出全球首個線上付費演唱會服務《Beyond LIVE》。
這項新型娛樂服務是透過NAVER旗下的網路直播及影音串流平台V LIVE呈現,不僅把線下實體演出移師至線上直播,還增設演出藝人與粉絲的即時互動留言功能,數位應援棒創新技術,及販售直播AR門票、VOD(隨選視訊)觀覽券等商品。這項創舉不但催促嶄新的數位公演文化,同時也帶來一連串的連環效應,包括促進唱片和周邊商品銷售,推動數位音樂平台的流量,及提升藝人在社群平台上的聲量。
SM Entertainment旗下男團 SuperM 成為首個《Beyond LIVE》的表演單位,4月26日登場的《Beyond the Future》演唱會成功吸引全球109個國家的粉絲同步觀看,付費人數高達75000,而虛擬門票帶來的總收入更是創下200萬美金(約5千700萬元台幣)。
Super Junior 5月31日線上開演的《Beyond the Super Show》則以3D圖像技術融合擴增實境技術 (AR),130分鐘的演出除了增設了與歌迷的互動環節, 還有即時外語翻譯字幕的功能,讓粉絲可以不分國家、語言和地域一起共襄盛舉。
至於“後疫情時代”的未來,“線上演唱會”變成嶄新的娛樂消費型態。隨著5G行動通訊時代的來臨,“線上演唱會”絕非一種短暫的線下“替代品”,相反的,它更像是娛樂菜單上的全新佳餚,讓同好們與消費者多了一項選擇。只是因為疫情關係,這樣的商業模式提早被業者順水推舟到消費者面前,即便在數十年前已由別的名目而誕生。
當然,它也不會稀釋掉“現場演唱會”原來的消費需求,畢竟“現場演唱會”是建立在“體驗”上,而且表演者與觀眾的互動,聲光效果甚至現場氛圍,是無法被虛擬傳遞或複製。客觀而論,“線上演唱會”的到來即將為娛樂消費產業增添新的價值, 並一起迎來柳暗花明的新時代。
Cover Image: 五月天 / 相信音樂
文 / 劉貴雄
音樂產業工作者,曾在索尼音樂、KKBOX擔任要職,近期參與文字創作。視音樂為生活的重心,生活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