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絕對聽過他編的歌,還能哼上幾句——緬懷華語傳奇編曲大師:《音樂怪博士-陳志遠特展》

〈天天想你〉、〈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跟著感覺走〉……這些勾起全球華人跨世代共同記憶的經典歌曲,都出自華語樂壇傳奇編曲大師「陳志遠」之手。為了緬懷陳志遠的傳奇人生,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以下簡稱北流)自2021/12/25起至2022/4/27於北流文化館設置《音樂怪博士-陳志遠特展》作為北流首檔自製自辦的特展主題,足見其對華語樂壇的貢獻意義非凡。
《音樂怪博士-陳志遠特展》設置於北流文化館二樓,總共劃分為十三個展區,第一區《潮人陳志遠》是全展最「當代」的區域,五個LED電視牆聳立於絢麗的聲光空間裡,播放著各種以陳志遠為名的仿真YouTube、Instagram、串流音樂平台Playlist畫面,陳志遠彷彿化身社群世代的資深鄉民,信手拈來把玩著數位載體,「穿越時空」的開場設定是非常別出心裁的創意。
《潮人陳志遠》是全展最「當代」的區域。
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就是他的音樂人生
穿越布簾踏入第二區《埋藏在你心裡的歌》,時空被拉回民歌時期以降的唱片工業世代。一整面延伸至天花板的「唱片封面牆」非常壯觀,從李建復《龍的傳人》、黃鶯鶯《賭徒》、王傑《一場遊戲一場夢》到張惠妹《姊妹》,23張展示唱片都是陳志遠經手過的專輯。其中電視牆輪播著小虎隊〈逍遙遊〉、張雨生〈最愛的人傷我最深〉、七匹狼〈永遠不回頭〉等MV畫面,都一秒勾起我的兒時回憶。轉身來到第三區《怪博士的時空旅程》,在這裡我們可以紮紮實實地見證陳志遠的音樂生命就是一部「台灣流行音樂發展史」,從民歌時期、1980年代的萌芽期、1990年代五大唱片極盛時代到千禧年後唱片市場衰落,順著長廊式的展區可以透過一件件展品(照片、錄音帶、黑膠唱盤、樂譜、剪報等)細數陳志遠的豐功偉業。此區兩個電視牆分別播放北流董事長黃韻玲和知名廣播人兼作家馬世芳的訪談,可以駐足聆聽他們暢談心中的陳志遠。低頭看展品的同時,也別忘了抬頭看看懸掛於天上的珍貴手寫總譜:〈恰似你的溫柔〉、〈冷井情深〉、〈忘了你忘了我〉…等。
跟著他的音樂回到 80 年代
如果你是年輕樂迷,光看這些展品可能還是很難想像它們在真實生活裡的相貌,第四區《記憶唱片行》會讓你們大開眼界,一間高度還原的復古唱片行佇立在你眼前,甚至能走進去逛逛。經典的碎石地板、玻璃櫥窗是必備,木製層架展示著錄音卡帶和黑膠唱盤,再搭配一台電漿電視和牆上各種手寫海報,時光瞬間倒流30年,如此完美復刻的場域也絕對是各路網美的拍照聖地。走出唱片行,來到第五區《1980s流行音樂起飛》,可以看見更多陳志遠與80年代音樂巨擘們的合作軌跡,「一代妖姬」崔苔菁《蝴蝶》和蘇芮《親愛的小孩》專輯的詞曲手稿都令我相當驚喜。而當年張雨生《想念我》中的〈沒有煙抽的日子〉Demo只是一捲錄音帶,原汁原味寫著「吉他未搭」,可見以前做音樂的大不易。80年代做音樂雖然艱困,但在下一區《一首歌的完成》裡,反倒可以窺見陳志遠「幽默調皮」的一面。在他的手稿中,不時可見他在苦思編曲之餘,以各種搞笑的諧音梗或是惡搞歌名、人名的註記。譬如他將梁弘志的〈讀你〉惡搞成〈賭你〉;為楊林編曲的〈把心留住〉改編成〈把肝帶走〉;把娃娃金智娟的動感舞曲特別註記為「電收奈」(Dance all night),令人哭笑不得。
《記憶唱片行》高度還原的復古唱片行。
《一首歌的完成》裡,可以窺見陳志遠的創作手稿。
行動工作者暨 WFH 先驅
行動通訊發達的現今,只需一台筆電就能完成一整張專輯的歌,但在那個沒有手機和網路的年代,喜歡求新求變的陳志遠自創行動工作室,以一台「麵包車」做編曲,開到哪、編到哪,絕對是業界津津樂道的「鬼才」。所以在第七區《行動工作室》我們真的看到了一台麵包車,裡面展示著當年陳志遠窩在車裡做音樂的景況。早期唱片錄製時間壓力大,受限於硬體限制,無法像現在一個樂器可以單獨錄一條音軌,早期樂手經常必須擠在錄音室同步錄音,只要有一人失誤,就得全盤重來。沿著《行動工作室》走入《金曲錄音間》,會看到一座座以半透明帷幕築起的錄音室,隨著門口「ON AIR」燈亮燈滅,一首首金曲就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裡相繼誕生。不只透過錄音室內的電視可一窺樂手錄音實況,外面還有一台螢幕播放著台灣白金錄音室創辦人葉垂青、台灣鼓王黃瑞豐等人分享的錄音趣事。
走入《金曲錄音間》,會看到一座座以半透明帷幕築起的錄音室。
《金曲錄音間》之前的展區紀錄了陳志遠在音樂製作、編曲、錄音等與唱片圈合作的工作面貌,從第九區《1990s Work From Home的先驅》開始,我們可以更貼近認識陳志遠私底下的真實模樣。從80s跨入90s最大的轉折是電子合成器興起,大多數的器樂聲響都能透過Midi編曲以電腦軟體模擬完成,不再完全倚賴真實樂器錄音。隨著工作模式的轉換,陳志遠舉家移民加拿大,在溫哥華打造個人工作室,與台灣遠端對接,不只成為名符其實的「WFH」先驅,他還是「初代果粉」,在蘋果電腦還沒席捲亞洲之前,很早就開始使用蘋果系統,展現科技達人的超前品味。除了音樂製作,陳志遠在加拿大也開始研究當時剛起步的電腦繪圖、3D動畫和剪接軟體,緊接著第十區《導演夢》便展示了他對於「影像創作」的熱忱。展區裡可以看到他砸大錢購買當時還很巨大的SNG攝影機,以及各種Betacam、單眼相機等,這份「昂貴」的興趣並不全然為了事業,反而體現在他的家庭生活,透過攝影機紀錄家人、親友的日常。
作品是他留給全球華語聽眾最美好的禮物
「Dream Big」的陳志遠也是非常「Enjoy Life」的陳志遠,花大錢買攝影機不算什麼,在逛到接下來兩區《生活儀式感》和《大師的生活哲學》時,我看到某個櫥窗裡展示了一大串小火車組合,還在納悶這玩意跟陳志遠有什麼關係?仔細看介紹後才知道,他不過是為了想在家吃迴轉壽司,就買了一組小火車。接著當你得知他為了露營買下一整台露營車,也就對這位「購物狂」的誇張行徑不足為奇了。我特別喜歡策展方以一句網路流行用語為陳志遠下的註解:「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你喜歡的形狀。」,簡直一針見血!
《大師的生活哲學》
最後一個展區《時代的浪潮》像是為陳志遠豐富多彩的一生畫下完美總結,你會看到金曲、金馬、金碟獎等各種金光閃閃的獎盃與獎牌陳列各處,最感動的是那些記載了朋友們寫給陳志遠鼓勵話語的展品,譬如:「你可以再囂張一點,大家心目中獨一無二的Roger!」、「不要因為害怕被三振出局而不揮棒。」都再再印證了陳志遠在工作夥伴、家人親友心中無可取代的重量。離開展區前,也別忘了抬頭看看空中懸掛的手稿,像一行行燕鳥振翅飛翔,也像一波波緩浪匯聚成潮,雖然音樂怪博士離開了我們,但他留下的作品成了永恆。有空不妨到北流逛逛《音樂怪博士-陳志遠特展》,展區不大,一小時內可逛完,但觀展後的悸動,一定會保存在你心底很久、很久。
陳志遠特展官方網站:https://www.rgcmusic.com/
Cover Credit: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加碼推薦 ☛ 《唱 我們的歌 流行音樂故事展》
文 / Jimi Bro吉米哥
熱愛華語音樂的YouTuber兼Podcaster。以清晰易懂卻不失專業的庶民式語言,整理與分享關於音樂的各種獨到觀點與延伸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