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本龍一X高谷史郎《設置音樂2》——把海嘯中倖存的鋼琴製作成藝術裝置

2011年3月11日下午兩點,大地震與隨即而來的海嘯襲捲日本東北,倖存者回憶巨大的海浪興起一堵厚重的黑牆、狠狠往陸地壓下。大水淹沒宮城縣農業高中二樓,全校師生瑟瑟地躲在屋頂避難;另一廂的體育館內,無人知曉一台鋼琴就這樣載浮載沉在一米高的水線,緩緩擺盪數日後才被學校的音樂老師發現。
隔年,暱稱「教授」的坂本龍一於東北進行慈善活動時聽聞鋼琴的軼事,視樂器為身體一部分的他備感心痛,決定前往災後的學校一探究竟。矗立在他面前是毀廢的教學樓,學生們已經移至暫時性的建築內上課。教授踏進體育館內,小心翼翼踩上結構鬆弛的舞台,細細檢查起鋼琴,在海嘯後倖存的鋼琴仍舊結實強韌,但琴鍵反饋遲緩、音質也不復存,他一度覺得那已經是個鋼琴的屍體,然而在大浪襲擊後仍持續發出音響的堅強樣貌,又是如此讓人動容。
另一方面,鋼琴這個在工業革命後才出現人造物,無論是壓力扭擠的木片或是琴弦皆是從自然中提煉並且規格化,十足象徵著人類的文明。然而在經過海嘯衝擊後,鋼琴這個由人類按照理想音色拉出基準的不自然物質,被迫回到了鐵與木塊構成的自然原貌。
「受過大自然調音的鋼琴。」坂本龍一如此形容。
圖片提供:台北市政府
東日本大地震後積極展開社會運動的坂本龍一,也無可避免地遇到了自我生命中的天災,2014年罹患咽喉癌,工作狂如他也不得不緩慢步伐。教授展開他對時間的探問,在紐約時報的專訪裡,坂本龍一提到從癌症復原的過程間,他重新磨練了耳朵,去聆聽日常的細瑣聲響,無論森林裡毀廢的垃圾、點點落下的雨、仿擬自然的頌缽,都成了他創作的養分。而在2017年罹患咽喉癌三年後復出發佈的專輯《Async》中,坂本龍一便使用這架經歷過海嘯的鋼琴採樣完成專輯製作。
與此同時,他委請修復師在盡可能保留鋼琴受損的樣態下略微調整,將鋼琴製造成自動演奏的藝術裝置,重獲新生的鋼琴同年於日本互動藝術中心(ICC, 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的《IS YOUR TIME》展覽首次亮相,後續巡迴世界,並於2021年9月落腳台北,成為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開幕首檔特展。
黑暗到連腳步也難以辨識的空間,屏著氣息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著,耳際傳來坂本龍一風格鮮明的音樂,反覆演奏的音符漸漸走掉,略為不安的氣息繚繞在空間中。當眼睛緩緩適應黑暗後,會發現兩側高架著十座裝置,裝置上的屏幕閃動著仿若宇宙訊號的畫面,這些由高谷史郎設計的視覺和光線明明暗暗,而海嘯鋼琴就在展場正中央妥妥地安頓著。
日本視覺藝術家暨劇場導演高谷史郎 。圖片提供:台北市政府
鋼琴佈滿厚厚灰塵泥土,仔細凝視也有著些許指紋、手印與刮痕。鋼琴邊隱隱約約有著一條積水線,那是當時海水淹過體育館後在鋼琴上刻下的印記。表面已經鏽蝕變色的鋼琴,透過上方架設的鐵棒自動敲擊樂曲,此首樂曲是伺服器搜羅世界各地近30日地震波紀錄數據,重新壓縮編曲,每日伺服器都重新編寫,日日都產生全新的樂章。仔細瞧,你會發現有幾個琴鍵已經失去聲響,在按下去那剎那只有物理上、又沉又悶地咚一聲⋯⋯
從破敗重生的獨特現場體驗,坂本龍一刻意抹去所有觀展說明,觀眾必須透過自己敏銳的五感觀察,方能體會箇中深意。
站在黑漆漆的展場與鋼琴相望,讓我回想起2018年他和David Toop在東倫敦工業區內廠房改建表演場地Silver Building的演出。教授帶著淺淺地笑,拿著小錘子在舞台上反覆敲擊鋼琴,悶熱盛暑的午後,我按捺焦躁的心情看著他專心地敲下每一鍵。那時候完全無法了解的音樂,數年後在台北的裝置突然多多少少能體悟。
教授曾說,他始終嚮往能夠持久不消散的聲音,然而他所仰賴創作的鋼琴無可避免地在每次彈奏後聲音逐漸逸散,他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和鋼琴全然相反,永恆不滅的樂器。然而透過這座死而復生、反覆敲打大地脈動的音樂裝置,不知道是否有稍微接近他心中的永恆聲響呢?
圖片提供:NTT InterCommunication Center [ICC]
坂本龍一 with 高谷史郎∣設置音樂 2
休館日:每週一
立即點擊 ☛ 看更多坂本龍一的故事
Cover Credit: Zakkubalan
文 / Elanor Wang
藝術產業從業人員,試圖以偏狹的觀點、醉倒的姿態紀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