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短片節2022:5部值得體驗的VR短片

電影的觀看方式隨著文明的進化不斷在變化,從電影院到錄影帶、DVD、3D、網路媒介再到如今的VR體驗。
大約兩年前,韓國電視紀錄片《I Met You》裡講述某位母親一直走不出女兒罹患血癌而離世的傷痛,韓國製作公司透過了HTC VIVE的VR系統,並向母親收集女兒的相關數據製作一段女兒與母親重聚的虛擬體驗,他們一同慶生、嬉戲也互相坦露彼此的內心話,最終小女孩化作蝴蝶離開。
此紀錄片不只感動了眾人,也傳出了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這行為只會讓當事者更難以走出陰霾,無法解脫,但亦有另一派聲音是支持此做法,因為這對當事者來說無疑是賦予了讓他們好好道別的機會,傾訴內心話可以讓自己不再執著,也擁有了釋懷的可能性。
而今年的東南亞短片節(SeaShorts Film Festival)對準了這趨勢發展的延伸思考,以「future /未來」作為影展主題,對於「未來」的想像不僅限於城市發展和生活便利,亦是電影「未來」的走向。
除了短片競賽和觀摩,主辦方也會舉辦論壇和工作坊。前三屆分别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檳城和馬六甲舉辦。過去兩屆因疫情轉到線上,今年則會結合線上和實體形式,於9月21日至25日,在馬來西亞賽城(Cyberjaya)的多媒體大學(MMU)内舉辦。
更多線上觀看詳情可瀏覽:https://seashorts.org/
值得關注的是,東南亞短片節在今年增設了VR單元,集結了東南亞、台灣和韓國總12部的VR短片,踏上了觀影新一頁的步伐。VR與一般影片的觀感最大差異便是打破影片的即有框架(Frame),讓觀眾有深入其境的觀感,不再只是一個觀眾,更像是一個參與者。在東南亞短片節播放的作品,都有著不同空間和視野元素,電玩、舞台劇、日常、動畫等,讓人一窺VR世界裡的神秘面紗。
1.《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畫》
這是由徐漢強和馬可洛可可(Marco Lococo)聯合執導的VR短片。數年前話題性極高的《返校》正是由徐漢強執導。該電影改編自台灣遊戲,無論電影或遊戲都極具討論度,當中的「恐怖」並非空穴來風,因為這正是源自於真實的台灣白色恐怖時期。
這次《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畫》是部互動喜劇的VR短片,在影片裡跟隨著導演的指示成為台灣首位登月英雄,直到最後才發現這是一場大騙局。2002年,法國公共電視台Arte播出的紀錄片曾質疑人類登月是個陰謀論,人類從未到過月球,那些登月片段其實都是由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所拍攝。運用虛實交錯的空間反映當今資訊的真偽一直都是徐漢強的拿手戲,而這次互動式的短片更是另有一番體驗。
2.《留給未來的殘影》
「您正在使用『生前記憶續存服務』,您將可選擇三段記憶。在您生命終結時,本服務將刺激您的神經元使其顯影。記憶記載時間為一根火的時間...」在《留給未來的殘影》中,導演陳芯宜運用了劇場語言搭配上舞者周書毅的舞蹈詮釋語言難以論述的抽象意境,現實的身軀連結了虛擬的VR媒介進入了記憶空間。不同於電影的方式,無法透過分鏡指示觀眾的視角或訊息,而是把主觀權交由觀眾自己在恍惚的空間去感受虛實交疊的殘影。
值得一提的是,陳芯宜有份參與編寫劇本的《該死的阿修羅》將代表台灣角逐2023年的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而她的VR新作《無法離開的人》也入選了今年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
3.《紅尾巴 Ep1》
由王登鈺執導的這部VR作品,是關於一位少年為了追尋空中飄來的紅尾巴而踏入了奇幻城市的探險經歷,直至找到紅尾巴的秘密。這是由實拍模型再將他們3D掃描製成的VR動畫,片子的美術質感帶有著濃厚的奇幻色彩,畫面精緻,加上金馬男配角劉冠廷和陳竹昇的配音,以及雷光夏擔任配樂,更為片子營造出一番詩意,以及如夢似幻的壯麗感。
4.《舊家》
《誰先愛上他的》導演許智彥拍攝的這部短片,可謂跳脫了一般對於VR僅限視覺特效和角色刻板的印象,單是預告片那一分鐘的360度旋轉鏡頭,加上家庭成員的生活對白,就已經強烈感受物是人非的惆悵感。
影片講述的是某天的夏日午後,家人們回到了舊家聚會,觀眾視角成為家人的奶奶,紀錄著寒暄問暖和爭執的日常對話。然而,這些生活瑣事經歷了歲月的沉澱後以及自身的成長,回望過去總蘊含著哀愁和一絲絲的詩意。日本導演園子溫(Sion Sono)也不吝嗇對於此片的讚美:「原來把VR融入進現實生活的日常是如此的吸引人。」
5.《Pickup》
這是馬來西亞的VR短片,故事簡單直接,講述途中遇見一輛拋錨的汽車,主角(觀眾)下車幫忙卻捲入一個神秘詭異的地帶。雖然沒有過多的設計,但卻彷彿體驗了電玩的視角,把突然驚嚇(jump scare)的距離拉得更為接近。
網路購票:cloudtix.co
Cover Credit:《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畫》/ 高雄電影節
想發掘更多VR作品?立即點擊 ☛ 從李懷瑾×許智彥×徐漢強的視角看VR影片
文 / 茉莉影話
電影愛好者,留下文字與電影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