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是『Soundwalking聲音漫步』嗎?練習就能聽見周遭那些不容易被人發現的聲音

當我們開始留意日常生活中各種被忽略的聲音之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這正是“聲音漫步(sound walks)”的目的。聲音漫步是結合步行與聽覺的練習,取代純粹以視覺觀察世界,專注聆聽環境裡的各種情景。聲音漫步沒有任何時空背景限制,可以在家中、街道、市區或大自然裡進行,可以踽踽獨行,也可以結伴成群。
加拿大作曲家默里·謝弗(R. Murray Schafer)同時也是一名學者和環保主義者,他在以下的紀錄短片中表示:“當我們全神貫注聆聽聲景時,就能感受到奇特無比的體驗。”
他補充說:“就某方面而言,我們所處的世界是一部持續進行的音樂鉅作,起點未可知,而終章可能永遠不會來。每個人都是這部曠世奇作的作曲者,可以讓它更加動聽,也能使其難以入耳;要增加更多噪音或者美聲,全由我們決定。”
謝弗於70年代創造了「聲音漫步」一詞,並率先發起「世界聲景計畫」(The World Soundscape Project,簡稱WSP)。這項科學研究旨在檢視並保存那些因工業化和科技快速發展,而瀕臨消失的特殊聲景。當時共同參與該計畫的年輕作曲家和傳播系學生走訪了加拿大及歐洲各地,針對幾個大城市和鄉村的廣闊聲景進行分類。
如今,聲音漫步已成為全球性活動。人們被它吸引的原因不盡相同,某些人將其視為一種冥想練習,訓練自己更有意識地關注環境中的各種聲音,而有些人則想藉此更深入認識這個世界。
Image Credit: Ryoji Iwata / Unsplash
對於定居溫哥華的自由藝術家海倫娜・克羅貝(Helena Krobath)而言,上述理由都促成她頻繁地進行聲音漫步。
她表示:“我在好奇心與想像的驅使下,開始從事聲音漫步,也經常用它來勘察各個地點,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認識一個地方。當然它在冥想方面的助益也不容小覷。”
克羅貝的聲音漫步資歷已超過六年時間,她甚至籌劃了團體活動。頻繁進行這項「動耳不動口」的活動以來,她對於自己居住地和周邊地區的現景和歷史都有諸多新發現。克羅貝每次漫步時間通常為1至1.5小時,她近距離接觸溫哥華地下鐵路的通風系統,也把蒙特婁街頭的教堂鐘聲、戶外慶典和人行道上熙來攘往的各種喧雜收入耳中,種種專注沉浸聆聽的練習,徹底改變了她的聽覺感官。
克羅貝表示:“許多聲音在我聽來都像是樂曲,如今更提升到另一個境界。有些對其他人來說,可能不那麼悅耳,甚至有些惱人的聲音,我可以像享受音樂劇那般欣賞。”
“聲音漫步會重新編排我們的感官世界,並可能造成非常戲劇化的感知轉變。它是讓我們更有效率體驗世界的捷徑,過程令人興奮不已,近乎迷幻的感受也油然而生,因為我們正用更高層次的方式重新感受世界。”
每年,為期一個月的「九月聲音漫步」(Sound Walk September)吸引來自全世界的同好共襄盛舉。這項活動由播客兼媒體人安德魯·斯塔克(Andrew Stuck)創辦,鼓勵所有參加者錄下他們的漫步足跡,並上傳分享至Walk Listen Create平台。檔案內容包含一系列的語音導覽旅行、聲景,以及圍繞聲音主題的報導和表演藝術作品,獨立評審小組會從中選出該年度最佳的聲音創作。
然而,在全球面臨疫情考驗下,對如此著重戶外體驗的活動,將產生什麼變化?
主辦方在網站上提出對策:我們竭誠邀請創作者跳脫思維框架、心領神會,提交未必一定要出走戶外,甚至更專注在心靈漫遊的作品。
雖然疫情期間在行動上有所限制,平台上仍有許多創作者以各種替代方案分享他們的軌跡,有些人依然外出,而有些人則選擇分享他們的漫步軌跡和回憶。
Image Credit: Martin Adams / Unsplash
2020年度「九月聲音漫步」的得獎作品以「空氣紋理」(The Texture of Air)為題,該作獲得的評語為:“聲音說書、影像演繹與口述講古的綜合體”。內容用聲音紀錄了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下的一家耳鼻喉科和一家牙醫診所,在營運多年後面臨關閉的情形。影片開端,創作者邀請診所員工及病患在院內一同步行交談。
2017年在法國拉羅米烏(La Romieu),為了慶祝聲景和聲音漫步所舉行的「週日聲音漫步」(Sound Walk Sunday),是這項現在歷時整個月的活動雛形。兩年後,結合了巴西、澳洲、希臘、西班牙、德國和波蘭等地的合作夥伴,發展成如今的「九月聲音漫步」。聽眾可以在官網透過漫步片段的目錄來聆聽或關注。
平行聲音劇「一零八」(One Oh Eight)是平台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場景設定在倫敦和開普敦二地,編號同為108的公車路線上。搭配公車行駛在不同街區的背景音,引領聽眾聆聽乘客的生命故事。創作者希望聽眾在乘坐108號公車時,透過手機播放這齣聲音劇,讓倫敦聽眾如同置身開普敦,反之亦然。
開普敦的劇本以種族隔離制度為主軸,108號公車上三名陌生女性乘客的對話中,反映了她們的思考脈絡、自我反省,以及分享即將墮胎的複雜感受。期間,聽眾也將隨之遊歷路線上的各個街區;從貧窮、高失業率的杭伯格(Hangberg),到高聳豪宅、豪華渡假屋和葡萄酒莊園遍佈的豪特灣(Hout Bay)和海角(Sea Point)等富裕地區。與此同時,往北9000公里的倫敦,一名男子在路厄斯罕(Lewisham)搭上另一輛108號公車,最終與他長年疏遠的女兒相聚。
與1970年代相比,聲音漫步已有許多不同。它最初被定義為國際研究項目的一部分,現在則以各種形式存在。對於許多聲音漫步者來說,其有助鎮靜和沉思的本質不變,並且仍是透過耳朵感知陌生聲音,進而與環境產生連結的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它演變成為藝術表現媒介,與藝術和科技融合,衍生出諸多作品,例如上述提及結合地理標記的聲音劇作「一零八」,以及結合聲音說書和視覺效果的「空氣紋理」。
立即點擊 ☛ 發掘更多大自然的聲音
Cover Image: CHUTTERSNAP / Unsplash
文 / Seher Asaf(原文發布於SOL英文網站)
翻譯 / Adri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