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名樺《進入誰天堂》:透過舞蹈回應內心的私密慾望

葉名樺的左手裝著由鋁箔伸縮風管和雷射燈結合而成的蓮蓬頭,那鑲嵌的異物在她身上顯得格外詭譎,隨著她在跑步機上的前後擺動,異物彷彿逐漸侵蝕她的肉體。她的腳步越來越沉重,腳板砰砰砰地打在履帶上,扭曲的面容似乎正從身體榨出最後一絲精氣,衝撞著那台陽春的跑步機,砰——遙控器彈飛了,葉名樺往前一撲,扯下跑步機的安全裝置,猛然往遠方丟去,劃破空氣落在觀眾懷裡,葉名樺的腳步戛然而止,隱隱聽得見她的喘息⋯⋯
2023年的第一天,葉名樺在北師美術館演出《進入誰天堂》。這場表演受《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一展所託,既要展望未來,同時也必須回望過去,換句話說,藝術家肩負著串接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個時間軸線。作為第19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得主的葉名樺,則選擇以現任台北美術館館長王俊傑獲得第7屆台新藝術獎的錄像作品《大衛天堂》作為出發,試圖以過往習慣、直覺而感性的創作方式回應,卻甫起首就撞了滿頭。

Photo Credit: 攝影:呂國瑋(片子國際有限公司),北師美術館提供

Photo Credit: 攝影:陳俐臻,北師美術館提供

Photo Credit: 攝影:陳俐臻,北師美術館提供

Photo Credit: 攝影:陳俐臻,北師美術館提供

Photo Credit: 攝影:呂國瑋(片子國際有限公司),北師美術館提供
《大衛天堂》是王俊傑在友人驟逝的衝擊之下,進而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生存空間的關係之作。藝術家將內在細微的情緒,透過當代藝術視覺影像呈現,去除敘事與對白。
觀眾可以看到西裝男子幽靈飄蕩在佈置精良、宛如樣品屋的家中,那一間間房屋的視角轉移在多年後看來反而和VR賞屋有著相似的況味,然而屋子裡無人卻又漂浮、舞動、錯置的家具,又在在提醒觀眾這空間的虛幻。

Photo Credit: 攝影:呂國瑋(片子國際有限公司),北師美術館提供
真實與超現實相互對應
「天堂是死後才去的地方,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樣子。」王俊傑說。天堂作為文眼,真實與超現實相互對應,所見所得都像是佈景。藝術家將自己的情緒與記憶藏在影像深處,但每個物件卻又充滿象徵與隱喻,觀眾好像被鎖在鏡頭的另一端,僅能遠遠地窺探他人之苦。
那份情感太個人,遑論複製或重現,對葉名樺來說甚至連進入的路都踩得艱難無比。一向以狂野、極具能量與情感渲染力的她,碰上王俊傑的節制精煉可以說是延伸出截然不同風格,幾經摸索,她抓住天堂的隱喻,將自身存在去除,甚至物化自我。

Photo Credit: 攝影:呂國瑋(片子國際有限公司),北師美術館提供

Photo Credit: 攝影:呂國瑋(片子國際有限公司),北師美術館提供
站在《大衛天堂》的錄像前面,她先是化身地母,又挪用原始錄像的玫瑰花與西裝形象,更為自己安裝機械手臂,將肉身轉變成「天堂」中的家具。表演尾聲時,她終於褪去外在道具,僅身著緊身舞衣,本以為這一刻回歸到葉名樺本身,但她又潛行到觀眾席後方,再高舉大尺幅的床單穿越觀眾席,床單在那刻既回應著《大衛天堂》裡面著名的私密慾望,而當床單擦過觀眾頭頂的瞬間,觀眾則意識到自己也成為天堂的場景。
熱力表演對應冷調影像
葉名樺試圖突破錄像與現實的藩籬,或是現實與天堂的邊界,為觀眾打開理解天堂的一絲隙縫。然而天堂終究是不可得,若只是重現佈景,表演者終究會融化於背景的錄像之中。
一旁的跑步機似乎是葉名樺對於天堂核心的再詮釋,在跑步機上的反覆移動,若由跑者的主觀思考這肉體的運轉該是要能離開,卻又只是在原地無法前進的奔跑,那連結著對天堂的追求也是不可得的概念。但以觀眾的角度來看,葉名樺在跑步機上那反覆的、多重姿態的,甚至艱苦卻又持續邁進的每一步,都像是她對於自身藝術的奮力掙扎。

Photo Credit: 攝影:呂國瑋(片子國際有限公司),北師美術館提供

Photo Credit: 攝影:陳俐臻,北師美術館提供
其實早在去年11月底,葉名樺就已經在北師美術館上演《進入誰天堂》過,據參與觀眾的說法那場演出極其節制優美,不過葉名樺卻反思那表演不像自己,甚至在沒多久後大病一場,只得暫時擱置排練。2023年1月1日演出前,病後尚未痊癒的她卻決定大改表演,把自己的五臟六腑都扯出來,滿溢熱力的表演和後方冷調的影像拉扯出強烈張力,觀眾得以從葉名樺的奮力一搏感受到《大衛天堂》欲說還休、表面下的湧動,當情緒一點一滴地在表演中釋放,終究完成屬於葉名樺的天堂。
後記:
有個小插曲,演出過程間敏感的火警警鈴被誤觸,電腦廣播催促著眾人離去,而葉名樺則不慌不忙地透過即興演出安撫觀眾情緒直到警報解除。配合著魔幻的錄像,那警報一氣呵成地像是本當在腳本的安排,反倒是結束後的座談方知內幕,擔任技術總監的孫瑞鴻下了註解,「做表演是朝生暮死的行業,因為每天都不一樣。」再也不會重來的火災警報、表演者氣力放盡把自己都交出去的瞬間,這些與私人情緒一般皆無法複製,興許也是某種程度的互文。
Cover Credit:呂國瑋攝影(片子國際有限公司),北師美術館提供
立即點擊 ☛ 到倫敦設計博物館深度探索ASMR
文 / Elanor Wang
藝術產業從業人員,試圖以偏狹的觀點、醉倒的姿態紀錄城市。
$$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