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廣告,有必要那麼催淚嗎?

這年代,拍片確實不難,甚至可以說,只要在對的時機掌握話語權(相機作為一種傳達話語的器材),人人都可以產出一些引起關注的成品,於是也就促成了網紅、youtuber等自媒體的大量誕生,包括他們創作出來的業配廣告。
然而,好的廣告作品不是單靠一己之力就能完成。好的廣告作品無論在劇本、呈現手法、演員、文案、音樂等各方面都是水到渠成,劇終讓人回味無窮,忘不了故事,記得了品牌。
抓住共鳴 以歌動情
世界上多的是好廣告,從國際獎項坎城創意節、ADFEST亞太廣告節、廣告人都想抱走「一支鉛筆」的D&AD獎,再到台灣本土的4A創意獎,雖然媒介的巨輪不斷傾軋,但好的廣告作品依然繁花錦簇,創意不死。
有的廣告以容易引起共鳴的溫情故事取勝,再以音樂為引線,催發意想不到的感動,像是中國唯品會2018年推出的這支廣告。
點擊觀看:唯品會《開不了口》
6個不同的小故事,溫婉地敘說每個「開不了口」的時刻。全劇以周杰倫的經典情歌〈開不了口〉伴奏,擊中每個羞於表達的我們。「驚喜」是唯品會一直堅持的核心概念,故事從收到禮物的驚喜開始,再回溯到準備禮物的過程,最後引導觀眾思考,自己是不是也要在唯品會買一份禮物,給自己想表達卻始終開不了口的那個人?這部廣告由曾獲金鐘獎的台灣導演范揚仲執導,是購物網唯品會為迎來九週年而推出的廣告。
中國網易雲推出為0-6歲寶寶量身打造的歌單頻道而拍的廣告,看過的為人父母者,無不感動落下淚來。廣告從寶寶的降臨(0歲)說起,再一路道出寶寶的成長,到最後踏入幼兒園(6歲),真實地刻畫生命的萌芽與茁壯。最後的文案神來一筆,「家長的責任就是送孩子更好地離開自己」,父母既不捨卻又喜悅於孩子的羽翼漸豐,毛不易不疾不徐地唱著〈給你給我〉,片尾再穿插真實個案的父母留言,促成了這部共感的溫暖廣告。
點擊觀看:中國網易雲音樂2020品牌片《萌芽》
微電影廣告 措手不及的轉折
近年來微電影廣告成了一種新套路,將產品埋伏在故事裡,等你驚覺「原來是廣告啊」時才發現為時已晚,你已被感動得一身雞皮疙瘩,甚至潸然淚下。
今年一月推出的台灣Ford(福特)汽車廣告《迷路》,由國民女神林依晨主演,述說兩個從小就很「做自己」的閨蜜。原以為短片只是講述倆人在成長過程中如何特立獨行,直至死亡帶走了其中一人,讓觀者猝不及防。它透過這台以任性為名的SUV轎車提醒觀眾,每條岔路都讓人變得不同,也因為勇敢迷路,所以心才可以抵達。
點擊觀看:台灣Ford汽車廣告《迷路》
泰國廣告一直都是業界的典範,煽情之餘又能極盡幽默是泰國廣告的兩大特色。這部全長11分鐘的微電影廣告敘事手法詼諧,男友離世後,女友開始懷疑男友生前偷情,直到謎底解開後卻又倏地轉為悲情調子,以淚收場。這部廣告短片上線一天就獲得超過100萬點擊率,導演邢緹鵬(Thitipong Kerdtongtawee)在一則專訪中提出,他曾向不同的客戶推銷這個劇本都被打槍,直到The 1 Card接受了他這個瘋狂的想法。同時,這部廣告也讓他攬獲無數獎項。
新轉學的小刺猬因為背後有尖刺,總是讓身邊的學伴避而遠之。到了聖誕節那天,當他以為自己又要再被排擠時,同學們卻為他準備了一份別出心裁的禮物。這部廣告用愛抵銷世界的冷酷,在聖誕這個冷冷的季節,帶來世間的溫暖。誰說動畫不能引起共鳴?這部短片還贏得了不少國際廣告獎呢。
點擊觀看:聖誕廣告《如果沒有愛,聖誕節會怎樣?》
回到草根 為生活發聲
農曆新年期間,新春廣告一波接一波席捲社交媒體,除了以新年促銷為主的營銷廣告,也少不了主打溫情的品牌廣告。
新年又到了,養老院裡的三位老人家在炫耀自家孩子的成就,阿英的兒子既不是律師或醫生,也沒有賺大錢,但卻是那唯一一個把母親從養老院接回去一起過年的孩子。這部廣告短片由馬來西亞已故知名導演雅思敏(Yasmin Ahmad)執導,透過在地方言帶出草根日常,反諷生活的真實面貌,並藉此提醒孩子新年團聚莫要忘記父母。
點擊觀看:馬來西亞國油公司Petronas的新春廣告《我的兒子》
好的廣告,既能動之以情,也能曉之以理。所謂的「理」,也就是品牌的理念。馬來西亞國油這部新春廣告並沒有銷售任何產品,卻透過故事讓觀眾感受它的品牌溫度。有些廣告喜歡譁眾取寵,效果反而不如預期。
Less is more,聽起來簡單,在廣告創作而言卻是一門艱深的功課。
品牌logo出現時腦海裡就會響起指定配樂?立即點擊 ☛ 看看你知道多少個「品牌識別音」
Cover Image:Kateryna Hliznitsova / Unsplash
文 / 黃紙羊
以文字工匠為一生志業的人,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