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嚇」力大測試:盤點10大恐怖影視配樂

1935年,好萊塢的同志導演James Whale拍了一部哥德式恐怖片《Bride of Frankenstein》,是他的成名作《Frankenstein》的續集。為了突破首集,Whale首次在電影用了Franz Waxman的交響樂,成為了電影史上首部有配樂的恐怖片。Waxman的音樂生動且豐富,音符的波動起伏緊貼著電影,觀眾隨著配樂更能感受影片中的恐怖氛圍。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也變成科學怪人另一種出場方式。相對於二三零年代的恐怖默片如吸血鬼《Nosferatu》和卡里加利博士《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的寂靜,有配樂的恐怖片無疑讓人耳目一新,感染力十足。
恐怖片猶如電影的萬花筒,從古至今,種類繁多。比如從古典的鬼怪片(monster movie)到B級殺人狂(slasher film)、再到科幻驚悚(sci-fi horror)及一系列的偽紀錄恐怖片(found footage horror)等等,種類之多,數不勝數。
許多天馬行空的音樂,隨著恐怖片的盛行,紛紛誕生。比較顯著的例子,有前衛搖滾樂隊Goblin為1977年的義大利恐怖片《Suspiria》作的配樂,十分光怪陸離。再來是1973年的恐怖大片驅魔人《The Exorcist》,當中迷離錯亂的主題曲便來自Mike Oldfield的長篇樂章《Tubular Bells》。當然別忘了1975年的恐怖喜劇《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這套恐怖喜劇以歌舞片掛帥,恐怖片的角色們在戲中載歌載舞,氣氛熱鬧非凡,音樂變得反客為主,當了電影的主角。
說到這裡,那有沒有恐怖片是不靠配樂,也把觀眾嚇得屁滾尿流的?當然有,1955年的法國驚悚片《Les Diaboliques》,導演Henri-Georges Clouzot藝高膽大,在影片最後的重頭戲捨棄配樂,以靜制動,成功牽引著大家的緊張情緒,照樣嚇得觀眾魂不附體。當然這是少數成功的例子,並且也視乎導演的能耐。不過這種簡約的恐怖片配樂也逐漸成形,可說是恐怖片配樂的新方向,最新的例子便有John Krasinski的《A Quiet Place》系列。
十大恐怖片配樂:
10. 詭異的極致–The Conjuring(2013)/ Joseph Bishara
酷愛哥德式打扮,一身邪氣的Joseph Bishara,是現代恐怖片配樂的高手。被問及喜歡誰的音樂,Bishara就舉例了工業搖滾大班Einstürzende Neubauten和陰鬱的Diamanda Galás,非常符合他的暗黑氣質。Bishara與新一代恐怖片王James Wan多次合作,可說是Wan的御用配樂家,當中最出色的作品莫過於《The Conjuring》。《The Conjuring》本身已是出色的靈異片,但配樂也功不可沒。片頭音樂一響起便先聲奪人,詭異氣氛馬上襲擊觀眾腦袋,無論看或聽都步步驚魂。
9. B級恐怖回歸 - Stranger Things(2016)/ Kyle Dixon & Michael Steiner
說到復古恐怖片,不得不提2016年的美劇《Stranger Things》,老戲迷會從這套劇尋回80年代B級片的感覺,如John Carpenter的經典恐怖片或Wes Craven的猛鬼街系列,但更多的懷舊感是來自1986年改編自Stephen King小說的青春懸疑片《Stand By Me》。而來自美國的SURVIVE電子樂團不但鍾情於80年代的Synthwave,也對當年的恐怖片配樂頗有心得,所以由他們為《Stranger Things》做配樂,可以說是捨他其誰。Dixon和Steiner用了許多舊式電子合成器,炮製了懷舊氣息濃郁的音樂,是原汁原味的B級恐怖片配樂。
8. 張力與壓迫 – Chernobyl(2019)/ Hildur Guðnadóttir
來自冰島的Hildur Guðnadóttir,為了錄製關於Chernobyl核電廠爆炸的影集配樂,親自去了立陶宛的核電廠,感受那邊的壓抑氛圍,並錄下了一些環境聲響來製作配樂。這就說明了為何《Chernobyl》影集配樂有撲面而來的壓迫感,以及末日來臨的張力。Hildur捨棄了一般Neoclassical的音樂風格,反而向工業噪音借鑑,利用失真聲音(distortion)製造了一浪接一浪的音牆,彷彿是為當年的核爆亡魂作了一首招魂曲。
7. 喪屍越來越逼近 - Dawn of the Dead(1978)/ Goblin
George A.Romero在1968年以低成本拍攝了首部喪屍片《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取得成功後,便平地一聲雷,自此喪屍片便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成為歷久不衰的恐怖題材。Romero在拍續集《Dawn of the Dead》時和義大利恐怖大師Dario Argento一起聯拍,導致電影有兩個版本。在Argento的版本中,有他御用的前衛搖滾樂團Goblin的配樂。Goblin以他們一貫華麗繁複的音樂,跟喪屍的緩慢步行互相輝映,倒凸顯了那一步一步逼近的恐怖感。
6. 東瀛神秘主義 - 怪談(1964)/ 武滿徹
武滿徹天生對音樂敏銳,他年輕時考取音樂學院失敗,但靠著自學和對音樂的天賦,還是創作出非常優秀的作品,包括配樂。當中小林正樹的靈異名作《怪談》配樂便是由武滿徹負責,受過西洋音樂薰陶的他,當然不只是演繹日本傳統音樂那麼簡單。武滿徹用了傳統樂器尺八和琵琶、冰湖的碎冰聲及能樂等作為元素,卻用了西方前衛音樂的拼貼手法來呈現,是非常新穎的聲音。其中一些音樂在聲音之間製造停頓,沉默當中反而醞釀更多奇異空間。而在影片的第三單元《無耳芳一的故事》,更用了能樂的韻律,穿插敲擊聲和綿綿不絕的氛圍音樂,洋溢著神秘的靈異氣氛。
5. 幽閉恐懼症 – Alien(1979)/ Jerry Goldsmith
看過首集《異形》的觀眾,大抵會對影片的一些情節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小異形從胸腔爆裂而出的場面。但值得留意的是,這個經典場面居然沒有任何配樂,估計是導演Ridley Scott不想用音樂干擾觀眾,而直接以影像來衝擊大家的眼球。那麼Jerry Goldsmith的配樂到底用在哪裡呢?先得說《異形》是一套充滿幽閉、懸疑和困獸之鬥的科幻驚悚片,Goldsmith那充滿緊湊感的管弦樂,讓觀眾迴盪在不確定的情節裡,如異形的神出鬼沒,亦如懸在未知風險的死亡繩索上。再說題外話,導演Ridley Scott原屬的配樂家並非Jerry Goldsmith,而是日本電子樂大師冨田勲,若計畫屬實,電影的最終版本可能比現在來得更科幻。
4. 怪誕秘境 – Eraserhead(1977)/ David Lynch & Alan Splet
《Eraserhead》嚴格來說不算是恐怖片,影片中的超現實風和充滿想像力的情節,其實更偏向於art house電影,這可從他早期短片如《The Alphabet》或《The Grandmother》看出端倪。然而大家還是被那怪異扭曲的黑白畫面,如噩夢般的詭異基調,深感不安與厭惡吧。而導演David Lynch是多方位的藝術家,也是標準的音樂迷(他推出過好幾張音樂專輯),所以這套《Eraserhead》的配樂也是由他親自操刀。異於其他恐怖片配樂,David Lynch用了低頻噪音和破格的音效如莫名的狗吠聲和怪異的鐘聲等來貫串畫面。這種似乎不合情理的配樂,其實都是Lynch的精心設計。片中唯一有旋律的音樂,是那《In Heaven》的歌唱場面,由片中人物「散熱器之女」演唱,再度把怪奇精神發揮到極致。
3. 殺人狂想曲 – Halloween(1978)/ John Carpenter
美國導演John Carpenter絕對是80年代B級片的佼佼者,他不僅擔任導演、編劇、製片人、演員,甚至還為自己的電影做配樂,是不折不扣的全方位創作人。Carpenter最擅長拍驚悚片,特愛營造未知又不斷逼近的恐怖感,當中以《Halloween》最為經典,特別是影片中的配樂。片子一開始便以偷窺視角進入殺人現場,細碎又重複的鋼琴聲響起,配以殺人魔Michael的喘氣聲,營造了令人窒息的緊張感,直到人被殺後,觀眾還是喘不過氣來。過後同樣的配樂一直重複使用,觀眾反而不覺厭煩,甚至一聽見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彷彿殺人魔隨時會出現在身旁般緊張起來。如此簡單又有效的恐怖配樂,在這套《Halloween》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2. 不安異境 - The Shining(1980)/ Krzysztof Penderecki
話說名導Stanley Kubrick讀完Stephen King的第三部小說《The Shining》後,便決定改編小說拍成電影,這是他唯一的恐怖片,卻成了恐怖片的典範。《The Shining》的出色在於那莫名的詭密氣氛,及令人疑神疑鬼的情緒,到了最後的恐懼大爆發,都有揮之不散的毛骨悚然。而瀰漫全片的緊張感,除了是導演的功力,配樂也居功不少。該片配樂由傳奇電子樂大師Wendy Carlos掛帥,但Kubrick卻將他大部分的音樂棄而不用,反而用上波蘭音樂家Krzysztof Penderecki的作品。Penderecki擅長以超乎尋常的手法來演奏音樂,比如8分多鐘的《Polymorphia》便用了管弦樂製造宏大的恐怖張力,單憑音樂就足以讓人心中湧起強烈的不安。
1. 尖叫的小提琴 – Psycho(1960)/ Bernard Herrmann
緊張大師Alfred Hitchcock在拍《Psycho》時,想仿效法國名導Clouzot的《Les Diaboliques》,在浴室謀殺的重頭戲不放任何配樂,試圖以靜制動。老拍檔Bernard Herrmann當然知他的用意,卻說服Hitchcock先讓他試一試再說。Herrmann費盡心思,用小提琴作了尖如鳥嘯又利如刀刃的聲音,咄咄逼人的節奏像被刀刺入了心臟。Hitchcock聽了也直呼過癮,認定這場謀殺戲必定成功。事後影片上映時,確實嚇壞了許多觀眾。他們都被兩場謀殺戲(浴室與樓梯口)嚇得驚惶失色,有觀眾在戲院內尖叫、遮眼、噁心甚至有人忍受不了極度的恐怖感,當場昏倒。這種戲院裡的驚慌場面在當年實在不可思議,可見那畫面與配樂的結合是多麼的驚心動魄,可一而不可再。
Cover Credit: The Shining / Warner Bros.
延伸閱讀:
- 全球7大恐懼密室,少了音效就不嚇人了!
- 膽小者慎入!史上10大恐怖廣告……看到最後竟哭了?
- 日本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我想創造出人類無法理解的事物。”
- 專訪 | 《紅衣小女孩》系列音效工作者兼MUSDM創辦人李銘杰——用觀眾「聽不見」的聲音去嚇人
文 / Can Can
鍾情沃荷的金寶湯罐頭,又熱愛音樂的罐頭先生。
$$shop